经济泡沫的定义、产生、发展及破灭及带来的严重后果。本质及分析。 定义 看得见的泡沫是物理意义上的,比如洗衣服时洗衣粉产生的气泡,由一层膜包裹着空气,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却一戳就破。经常比喻某一事物表面繁荣,实际含虚浮不实的成分。经济泡沫是指一系列金融资产快速膨胀,在连续一波大幅的上涨后,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它实际应有的价值,造成表面虚假繁荣和含有过多“泡沫”的经济总量。现在的资产市场中,资产价格膨胀在房地产和股市表现尤为突出。 产生及发展 某种资产一旦具备了可以炒作的特征,敏锐的人会发现利润的存在,这部分人的外部资金就会进入,第一批资金的进入获利增加,又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在资产价格节节攀高的过程中,市场会释放出一系列利多消息,辅之人们的心理作用,更大量的资金进入,高的利润率也使投资者愿意继续投资,整个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热烈。 破灭 当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使得外部投入资金增长速度下降,会导致短期利润率下降。当低于投资者的最低期望率时,一方面会影响新增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已投入的资金会陆续撤出,造成流出资金量大于流入资金量,造成恶性循环。整个资产泡沫开始破灭。 后果 企业破产,有人跳楼。 房地产举例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住着ABCDEF6个人,每个人手里有100块,社会总财富600块,有一天政府在靠近县城的地方批准的唯一块土地,A比较聪明用80元在这块地上盖了8套房子,以20元的价格各卖给了B和C一套房子。大家注意到这时房子的价格是20元。 纸面财富:A有60元,B有80元,C有80元,DEF各有100元;总共520元+8套房子(160元)。这时A认为有利可图,开始向外面的人说,未来我要在这里建医院和学校,到时候你们都来这里当城里人,我这里有很好的房子才30块,大家快来买。B和C先知先觉,觉得说的很有道理,认为房子还能涨价,于是B买了1套,C买了2套,其他人觉得房价这么高,再等等吧。 这样纸面财富:A有150元+3套房子,B有50元+2套房子,C有20元+3套房子,DEF各有100块,总共520元+8套房子(240元) 这时候,C与B和A商量着,房子还有涨价空间,对外宣传政府以后不批地了,想买也买不到 。手里有房的都在吆喝,趁着房价现在还是50元,抓紧时间买呀。 终于,DE坐不住了,别管是将来孩子上学还是以后自己养老,或是为了保值,开始买房,这时A/B分别卖了1套,他们还不多卖。每套50元。 这时纸面财富:A有200元+2套房子,B有100元+1套房子,C有20元+3套房子,D和E各有50元+1套房子,F有100元。总共520元+8套房子(400元)。 AC尝到了甜头,觉得这样赚钱太快了,试着将房价直接定位100元。 DEF这时很受难为,不知道该怎样判断价格走势,于是D借了B50元,从C手里买了1套房。 这时纸面财富:A有200元+2套房子,B有50元+1套房子+D欠的50元,C有120元+2套房子,D有欠B的50+2套房子,E有50元+1套房子,F有100元。总共520元+8套房子(800元)。 再后来,再后来市场失去了理性,F一开始认定房价会降的,结果一直不降,而且大有上涨到200块的趋势,于是也借C50块,花150块从A那里买了一套房子。 这时纸面财富A有300元+1套房子,B有50元+1套房子+D欠的50元,C有70元+2套房子+F欠的50元,D有欠B的50+2套房子,E有50元+1套房子,F有欠C的50元+1套房子。总共520元+8套房子(1200元)。 这时可以意识到,在这个封闭的系统里面,钱还是这些钱,房子还是这么多,但每个人的纸面财富都有了提升, 总财富甚至是初始财富的3倍!这就是巨大的泡沫。 那么泡沫是怎样破灭的呢?我们看一下,D和F只有房和债,没有稳定现金流,财务状况非常糟糕。 假设F突然大病一场,需要一大笔钱,又借不来钱,决定卖房。同时,有消息说A的房子根本偷工减料,而且学校医院不靠谱,房子不值这个价。 F治病要紧,需要先前,这时C知道了说我要买你的房,但是不值这个价,估值150的房子,100块买。这样F卖房拿到100元,还了C的50元后,自己剩下50元治病。 B和F的交易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发现房子不值这个价,说房子不值这个价,大家竞相卖方,A说你们卖吧,房价跌回成本价格10元。但是市场上并没有人接盘。 这时候可以看到各自的财富 A有300元+1套房子,B有50元+1套房子+D欠的50元,C有20元+2套房子,D有欠B的50元+2套房子,E有50元+1套房子,F有50元.房价10元。 泡沫破灭了,这时A赚的盆满钵满,B还可赚了一套房子,C和E起码还有现金流维持生活,D和F最惨了,没有现金流直接破产 。D一旦破产,欠B的钱也就还不上了,B也就跟着倒霉。 所以,经济泡沫的产生、持续、破灭只不过是财富的转移和集中的过程,大家享受的只是纸面财富的增加,账户里却没有。 通过这个例子看出经济泡沫的核心特点即是一部分的投资者的亏损成为另外一部分投资者的利润。 在经济史上,在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又是一个十年,最近关于经济危机的情绪升温,98年亚洲经济危机,08年金融危机,18年? 担忧情绪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今年来的全球宏观经济格局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放大,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脚步出现分化,美国经济一枝独秀,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衰退,并由此打起一波又一波的货币保卫战,欧洲经济体经济增长也有点乏力,我国经济“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 重要的是,美国美联储加息步伐紧凑,让全球货币流动性由宽松逐渐变得紧缩,而当前全球资产泡沫的膨胀,之所以然,是由当年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通过释放天量货币流动性来挽救金融危机所导致。 现在依然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正在走向货币正常化回收流动性,这一切,貌似昭示着风雨欲来!那么国内外经济距离市场泡沫破裂还有多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国先贤孟子曾说过:“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要有危机意识,做好准备才能遇到危机去游刃有余的处理。当下美国经济蒸蒸日上,让很多人表现出乐观的情绪。 但理性的数据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大央行的宽松政策一共带来713次降息,为市场注入12万亿美元流动性。货币流动性超长增加结合央行制定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全球债务大幅增加,有数据显示,全球债务规模从危机前的172万亿美元激增至247万亿美元。 既然是债务,那么借钱是要还的,当全球央行界的“扛把子”美联储要回收货币流动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低利率将不在,相关联的过去由此产生的资产泡沫没有了进一步膨胀的支持。 而且,负债规模越庞大,遇到低利率不再与货币流动性回收时承担的压力越大,要么主动去债务去杠杆,要么被动去债务去杠杆,(去杠杆这个词在国内经济近年来常听到),前者操作的好容易达到市场泡沫软着陆,后者直接硬着陆,经济市场洗牌重新玩,造成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情况,我听到很多关于何时经济危机到来的声音,尤其是近期这种悲观的声音此起彼伏,多说一句吧,听到的多数指向2019年,2020年,2021年这三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况是不发生或者受到的危机冲击性小呢? 有,危机爆发在起源地是冲击经济最大的,在全球化关系中,然后是那些经济抵抗力差的经济体,具体是经济低迷、市场通胀高企、外债高,资产泡沫严重等。(目前全球公认的三大泡沫,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剩下的是哪一个大家猜猜看)。 我国经济近年来立足于国内经济,防范于未然,过去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市场不充分不完善问题仍需要解决,但走上正确的路依然不算晚。而对于一部分非理性的人来说:"有多少对财务自由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有多狂热的投资“。而让一个人消亡,就先有多疯狂。 我所经历的N次经济泡沫:1987年香港股灾:千万富翁变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大学经济系毕业,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青年跑到中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小学读书时的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文革,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四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全家来到香港。他先从电子厂搬运工干起,几年后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中国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1985年,我在深圳见到他。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厂之一。 之后几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卖衣服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人类想象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不通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市政的人没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他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事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怎么破产了?”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经济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 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了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当香港股市重开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股市。 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当时日本股市如日中天,股市市盈率到了100倍,一些日本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日本企业家就像今天中国企业家一样,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和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中年的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数据,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一百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当东京受到原子弹攻击时,野村证券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买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主,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经理到香港,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很多。“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 1997年香港股灾:给华润做了十年“义工”的负资产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预售,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大明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 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交了三分一首期,买一个单元,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很难看。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她们买的房子现在只值90万了;如果她们继续执行当时买楼的合同,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买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2000年互联网泡沫:3亿元变成3千万 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企业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企业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纷纷与IT公司联姻。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我们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发电子邮件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IT公司“结婚”。经人介绍,美国一家IT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会谈时间。我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真不一样!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一批人还在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一个朋友找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就行。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第一周,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第三个月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2008年中国股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互联网泡沫灭了。中国雄起了。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07年,深圳楼价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赶上了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中国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中国公司挤出去。中国企业家腰里揣着大把钱,开始到海外买资产。 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经济规律,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经济规律还没改写完,美国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少了三分之一。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他成了中国第一代“基民”。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大书;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钱,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2015年中国股市,学生“忽悠”老师了。 2015年4月份,一个毕业好几年的学生打电话给我:“黄老师,我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跟您谈一下。 我说:“啥事?” 他说:“这事必须面谈,只占用您10分钟。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可以随时到您办公室,我现在就在学校。” 一个小时后,他来到我办公室。他先简单跟我说一下,他毕业这几年都干了什么,然后说:“我去年加入一个金融行业赫赫有名的人士管理的基金。这个基金过去两年,每年回报在50%以上;目前该基金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最低认购额100万。我们基金创办人也听过您的课,您要想认购,50万就可以。” 我沉思了一下,说:“你上过我的课,你应该知道我对股市的看法。我是不相信股市有常胜将军的。再说,我现在靠讲课为生,不想做冒险的投资。” 他说:“没问题,非常理解。我会随时把我们基金情况向您汇报。你什么时候想加入都可以 二个月后,沪深指数从5000多跌倒3000多。我再也没听到他的消息。 后来,我听说他们班好几个同学认购了这个基金,每人也都是认购50万。这两年他们同学聚会,见不到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