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斯那亚·波良纳的苹果
——托尔斯泰后期的时间与空间形态
春季讲座
很多旅人、读者与研究者都关注到 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Ясная поляна)的空间位置,它不仅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出生地,在同时代人眼中,生活在亚斯纳亚·波良纳会让人感受到 好像是生活在《战争与和平》的氛围中,可以完全想象俄国中部地主的生活情形。1880年前后,每年夏季都有很多目标不明的旅人从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经过,托尔斯泰经常走上前去与他们交谈。彼时,也是托尔斯泰重新思考文学的时刻;到1904年,托尔斯泰青年时代至为珍视的朋友或者敌人都已经告别人世,甚至安东·契诃夫也在这一年的2月份去世。 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托尔斯泰一直孜孜以求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形态,本次讲座将在此问题略作停留与解读。
主讲人
田洪敏,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浦江学者(2020年)。
主要学术旨趣俄罗斯文学,俄语文学在世界的流转及其衍生形态,近年关注作为整体性研究的斯拉夫学;德国洪堡大学、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等治学机构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撰稿人。
Russia
讲座安排
主办: 上海翻译家协会 杨浦区图书馆
时间: 2023年3月11日(周六)下午14:00
地点: 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长海路366号)二楼
参与方式:
注意事项:
1)入馆须凭本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或本人二代身份证、电子学生证等有效证件。
2)本活动验票时间为当日13:30-14:15,请读者在该时间段内验票入馆,活动开始15分钟后将停止签到入场。
3)在馆期间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2.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线上直播:
交通
地铁: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下车,乘坐公交61路、538路、854路、942路至长海路黑山路站即可到达。地铁8号线嫩江路站下车,乘坐公交61路、537路、538路、842路、854路至长海路黑山路站即可到达;8号线翔殷路站下车,步行约1.2公里即可到达。
自驾:可将车停放在图书馆附近的公共停车场:长海路345号上海体育学院体院综合馆停车场,长海路357号地下停车库,国和路346号江湾体育场停车场等。
NO
.1
延伸阅读
【俄】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Толстой) 著
娄自良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1、关于该书
- 《战争与和平》称得上是伟大的一部小说。之前从未有人写过这样的小说,以如此恢宏的气势来描写如此重大的历史时期和如此众多的人物。而且我猜想,即使之后也不会再有了。或许还会有人写出同样伟大的小说,但决不会是《战争与和平》这种。 这本书被称为史诗可谓实至名归。我想不出还有那部小说能真正配得上这一称号。托尔斯泰的朋友、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批评家斯特拉科夫用这样几句充满活力的话语来阐发自己的观点:“一幅人生的全景图,一幅当时俄国的全景图,一幅人类历史与奋斗的全景图,一幅人类从中发现自身的幸福与伟大、苦难与耻辱的全景图。这就是《战争与和平》。” ——毛姆
2、内容
-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史诗性历史小说,涵盖十九世纪初叶欧洲和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跨度为十五年(1805—1820),以俄国一八一二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俄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为历史人物,诸如拿破仑、亚历山大一世、库图佐夫等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并为众多虚构的人物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典型环境,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小说着重写了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俄国贵族家族,以这些家族的年轻一代安德烈公爵、玛丽亚公爵小姐、皮埃尔、娜塔莎和尼古拉·罗斯托夫等作为情节发展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 书中对战争以及和平生活的描写是穿插进行的,全书分为四部,情节的脉络大致如下。
- 第一部写1805年。开卷的场景是在首都彼得堡,安娜·帕夫洛夫娜在家里举行招待晚会。作家对出席晚会的来宾的性格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刻画,成为展开全书情节的一个引子。书中叙述了四个贵族家族在和平时期的生活,生动地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貌。其中写到别祖霍夫伯爵病危时瓦西里公爵谋夺遗产的不光彩的行径,老伯爵的遗嘱将全部财产和爵位传给他钟爱的私生子皮埃尔;皮埃尔与瓦西里公爵的女儿海伦结婚;贵族家庭少男少女的初恋;鲍尔康斯基家族在童山的庄园生活。
- 库图佐夫在盟国奥地利的布劳瑙检阅部队。奥地利马克将军率部向法军投降,俄军处境极其危险。申格拉伯恩战役,骠骑兵士官罗斯托夫冲锋时受伤,安德烈公爵在巴格拉季翁将军主持的军事会议上赞扬孤军奋战的炮兵连长图申。奥斯特利茨战役,在败兵溃逃、库图佐夫负伤的危急时刻,安德烈公爵手执军旗冲在前面,身负重伤;尼古拉·罗斯托夫执行命令时在前线看到,俄国近卫重骑兵“漫山遍野”地汹涌而至,正在对相向而来的法国骑兵发动攻击。“后来罗斯托夫胆战心惊地听说,从他身旁经过的那健壮的美男子所组成的大军,所有那些光彩照人、骑着价值千金的骏马的富家子弟、青少年、军官和士官,在进攻之后只剩下了十八个人。”对1805年俄军在申格拉伯恩战役和史称“三皇大战”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的“失败和耻辱”(托尔斯泰语)的描写为一八一二年战争的胜利做了铺垫。
- 第二部从1806年写到1811年。普乌图斯克和普鲁士艾劳之战在叙事中一笔带过,弗里德兰战役后宣布停战,这是1806至1807年战争中的后一次战役。重大历史事件有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的蒂尔西特会晤和蒂尔西特和约的签订、斯佩兰斯基的改革。穿插其间的情节有:皮埃尔与妻子海伦的情夫多洛霍夫决斗;安德烈公爵意外地康复,回到童山,他的妻子当夜难产而死;皮埃尔参加共济会,他决心解放农奴的计划和措施;皮埃尔拜访安德烈公爵,他们关于人生意义的长谈。安德烈公爵偶遇娜塔莎。安德烈公爵在彼得堡参与斯佩兰斯基的改革,对他由崇拜到失望;他在舞会上邂逅娜塔莎,不久订婚;罗斯托夫家引人入胜的大规模狩猎活动;娜塔莎受到阿纳托利的诱惑,解除与安德烈公爵的婚约;皮埃尔在心里指责她,“竭力想鄙视她”,但是在与她短暂的交谈之后,不觉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眼泪。从她家里出来后,“皮埃尔一双含着泪花的眼睛快乐地遥望那颗明亮的星星(“1812年的彗星”),它仿佛以无法形容的速度沿着抛物线划过无垠的空间……”他觉得,这正是他心情陡变的真实写照。
- 第三部集中写了1812年的战争。法军于六月十二日越过俄国边界,战争的性质起了变化。俄军和第二军团在斯摩棱斯克会师,斯摩棱斯克失守;库图佐夫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波罗金诺战役,安德烈公爵的团是预备队,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他被榴弹击中腹部;俄军主动放弃莫斯科,法军占领莫斯科和莫斯科的大火。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和一批伤员撤离莫斯科,娜塔莎独自在深夜去见负伤的安德烈公爵,相爱如初;玛丽娅公爵小姐在兵荒马乱中长途跋涉,探望兄长;安德烈公爵之死和娜塔莎的绝望;皮埃尔留在沦陷的莫斯科企图行刺拿破仑,他从大火中救出一个小女孩,法军以纵火罪拘捕了皮埃尔。
- 波罗金诺战役是1812年战争的高潮。作家刻意追求历史的真实,曾于一八六七年九月乘驿车整整走了一夜,到达波罗金诺,下榻于斯帕索·博洛京修道院的旅馆,这个修道院是1812年在波罗金诺战场上牺牲的图奇科夫将军的寡妻修建的。次日晨曦初露,“托尔斯泰就开始巡视波罗金诺战场。他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那些遍布战场的纪念碑和堡垒,凝视着这场残酷战争的历史见证。”作家在这里缅怀先烈,凭吊古战场,并就地草拟了波罗金诺战役的写作要点。
- 第四部,彼得堡上层的复杂斗争;伯爵夫人海伦的荒淫生活以及她的“病”和死。亚历山大一世写信责问总司令库图佐夫,为什么决定全军撤离莫斯科。俄军撤离莫斯科,退往塔鲁季诺。一个月后俄军军粮充裕,兵员得到补充,求战心切,另一方面法军在莫斯科大肆劫掠,丧失斗志,两军兵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强弱易势。俄军发动塔鲁季诺战役,这次打击促使法军望风而逃,俄军由退却转入进攻。尼古拉·罗斯托夫邂逅玛丽娅公爵小姐,皮埃尔与娜塔莎不期而遇。
- 俄国的游击战争开始于敌人进入斯摩棱斯克。作者写道:“此类行动经常在具有人民性的战争中表现出来。”又说:“这种行动就是不以集群对抗集群,而是化整为零,击敌一部,打了就跑,以免遭到大部队的进攻,然后再待机出击。”书中详细描述了杰尼索夫和多洛霍夫的两支游击队袭击敌军庞大运输队的经过。他们解救了一批俘虏,皮埃尔是其中之一。托尔斯泰把游击战争形象地比喻为“人民战争的大棒”,满腔热情地肯定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他明确地指出:“拿破仑的法国军队之所以覆灭,一方面是由于进军太晚,对冬季深入俄国腹地的远征缺乏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焚烧俄国城镇、激起俄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之后的战争性质”。
- 《尾声》写了皮埃尔和娜塔莎、尼古拉和玛丽娅公爵小姐婚后的幸福生活。皮埃尔从彼得堡回来,评论时局,谈到彼得堡的“秘密团体”和他的活动(他是该团体的创始人之一),他说:“我的全部思想就在于,既然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们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力量,那么正直的人们也应当照此办理。就是这么简单。”这个情节暗示着一八二五年俄国开明贵族旨在反对农奴制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 《战争与和平》这部不朽的巨著再现了欧洲的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气势磅礴,风起云涌,与此同时,全面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叶俄国的社会风貌,而又笔意纵横,挥洒自如,将万千气象熔于一炉,构成精彩纷呈的艺术整体。
- 娄自良
- 2011年3月于上海
【俄】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Толстой) 著
草婴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1月
1、关于该书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斯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迟子建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美的诗,真实的诗。
——【法国】罗曼·罗兰
《复活》不愧是一部史诗,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草婴
2、内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