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冷空气“劳模模式”全开~ 将直接使出“三连击”~ 预计2-5日、6-7日和9日, 将有3股冷空气将接连影响我国! 进入12月份后,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气温、水温最低的季节,(淡水鱼)水霉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以及(海水鱼)诺卡氏菌病等病害发作将会大幅上升,可能会出现流行和暴发,某些低温期易发的病毒性病也有发生的可能,并引起养殖鱼类大规模发病甚至死亡,损失惨重。提醒养殖生产者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水霉病 12月份是商品鱼出塘高峰期,但由于气温降低,加上卖鱼拉网,也是水霉病的高发期。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 警告:市场上有些客户冒风险去使用孔雀石绿,一旦查出来则被判刑,后果不堪设想! 预防水霉病: 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必须水生动物体表要有伤口才能寄生,因此,水霉病的防治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是避免在水温低的季节避免鱼体受到机械损伤,如果有必要进行捕捞和转塘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抗应激的产品。进行抗应激处理,减少鱼类的机械损伤。预防措施主要有: (1)、鱼体受伤后极易感染该病,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密度要适当。 (2)、用食盐水浸泡有一定疗效。 (3)、五倍子末拌饲料投喂。 斜管虫 一、病原及形态,生活史 斜管虫病的病原为鲤斜管虫,寄生虫的分类学上属于水生动物寄生纤毛虫。 斜管虫因为身体腹部正中有一个圆形胞口,胞口有一个漏斗状的口管,斜管虫因此而得名。作为一种单细胞寄生虫,斜管虫背部稍隆起,覆面则十分平坦,从腹部看左边直,右边呈弧状,身体前薄后部厚重,腹面看好似一颗卵,但是一旦斜管虫将死或者刚死,就会变成圆形,斜管虫的腹部长有细密的纤毛线,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但是其余部位却没有纤毛,斜管虫的腹面中部是裸露的,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二、症状,流行情况及诊断 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对虾养殖过程中也有报道,少量寄生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鳃产生大量粘液,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患病严重时,会导致鳃的组织破坏,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出现拖泥等症状,使鱼的呼吸困难,鱼体表现瘦弱发黑,不摄食,游动迟钝,可在短期内造成大量死亡。 斜管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2-18℃。最适繁殖水温为15℃,但在养殖环境恶化,鱼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30度以上的水温也能大量繁殖。斜管虫在离开宿主的条件下也可以自由生活在水体中1—2天,只要有机会,它就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斜管虫常常寄生在鳃、皮肤,如果环境不适应,斜管虫就会形成胞囊,通过直接接触或胞囊进行传染。主要危害常见淡水鱼类的鱼苗和鱼种,对宿主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在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养殖鱼类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能引起严重的死亡。 斜管虫病的诊断:当养殖鱼类出现身体发黑,体表出现大量粘液,怀疑有寄生虫感染时,可以剪取鳃丝和刮取体表的粘液进行镜检,同时对显微镜下的虫体进行计数: 在寄生虫病的诊断过程中,除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外,还要判断病原体的数量,不是有病原存在就能引起鱼病,而是需寄生数量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致病的,所以相对准确的估计病原体数量是重要的,否则会产生误诊。但具体计算中有一定的困难,如原生动物,肉眼难于看到,即使在显微镜下,也不能把所有的病原体逐个数清,只能采用估计法。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三、预防与治疗 斜管虫的病程较急,一旦发病,如果不及时处理,能够造成鱼苗或者鱼种的大量死亡,因此,在斜管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养殖环境的改善:养殖环境中的有机质过多,有利于斜管虫的生长繁殖,因此,定期使用过硫酸氢钾。颗粒氧等基具有氧化,增氧功能的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做好池塘底部的溶氧管理,促进池塘底部的有机物的分解,可以减少斜管虫等纤毛类寄生虫发生的机率。 2、防治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底泥中病原。 (2)、控制放养密度,调节水质。 (3)、硫酸铜、硫酸亚铁粉预防。 小瓜虫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1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is)。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 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 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图1、图2)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乳白色。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口纤毛呈“6”形。围口纤毛从左向旋入胞咽。体中部有1个马蹄形或香肠状的大核。小核球状,紧贴于大核之上。胞质内常有大量食物粒和许多小的伸缩泡。 成虫期模式图(仿倪达书等)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幼虫期:幼虫体呈卵形或椭圆形,前段尖,后端圆钝。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体前方有1个呈“6”字形的胞口,胞口上方有1个反光体。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在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形。体前端有1个大的伸缩泡。 小瓜虫幼虫期(仿倪达书等) 包囊期:脱离宿主的虫体在2-8h内形成硬质包囊。包囊形成后,虫体在包囊内不停转动,马蹄形的大核逐渐变为圆形或卵形,小核可见,包囊内虫体胞口逐渐消失。2-3h后,虫体开始分裂,经9-10次分裂后就不再分裂。 【生活史】多小瓜虫生活史:①掠食体钻入鱼类皮肤后被寄主组织包被(EN);②包被的掠食体发育成直径约1mm的滋养体,并在鱼类皮肤上形成灰白色的包囊;③包囊破裂,含有大量伸缩泡的滋养体离开寄主自由游动,并沉降到池底后自身分泌一种凝胶状的包囊壁;④~⑧包囊在1h内形成并开始以横裂的方式繁殖,最后产生近1024个,长度在30~50μm的梨形掠食体(掠食体只含有1个伸缩泡);⑨包囊壁破裂释放掠食体,掠食体在1d内入侵鱼类皮肤,第二天仍没有成功钻入鱼类皮肤的掠食体将死亡。 多子小瓜虫生活史 【病症】虫体寄生于体表、鳃丝及鳍等部位。寄生于鱼的皮肤、鳍、头、口腔及眼部等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点状白色包囊,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为“白点病”。它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并同时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病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钝,漂游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不久将成批死亡。 叉尾鮰体表寄生小瓜虫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患小瓜虫病的叉尾鮰体表布满小白点、黏液,体色发黑(齐同俊) 患小瓜虫病的黄颡鱼(齐同俊) 淡水白鲳鳃丝上寄生的小瓜虫(齐同俊) 患小瓜虫病的叉尾鮰苗种池虫集群(齐同俊) 患小瓜虫病的黄颡鱼游边(来源网络) 【流行与危害】小瓜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对无磷及鳞片不发达的鱼类感染尤为严重。 小瓜虫病受温度的影响。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但水温5~7℃或27~28℃时部分鱼类也能感染。幼虫的侵袭能力与水温也有直接的关系,水温为15~25℃时侵袭能力最强,其余水温条件下侵袭能力低下;水温高于30℃时,多子小瓜虫虫体会停止发育。此病多在9-11月、3-6月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饵料、水质清瘦及鱼体受伤、抵抗力低的情况下易流行,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 生活史中无需中间宿主,靠胞囊及幼虫传播,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此病。水温为25℃时多子小瓜虫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需3-6天,15℃时需要10天,而在10℃时则需要30天以上。另外,多子小瓜虫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择性,是分布最广的淡水鱼类寄生虫之一,它遍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从欧洲大陆向北延伸至北极圈,是一种世界性鱼病。 【防治方法】目前尚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的特效药,所以此病的防治关键点为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及增强鱼类免疫抗病力。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2)、提高养殖水体水温。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通过提高水温可阻断多子小瓜虫生活史中某一环节,使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3)、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对有棘鱼类(如黄颡鱼等)苗种实施转塘、并塘等越冬准备时,拉网操作应避开阴雨低温天气,应在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进行捕捞运输操作,且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有棘鱼类产生损伤。 (4)、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以提高鱼类的免疫抗病力。 (5)、培肥水质。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虫病易多发,因此在小瓜虫流行季节应适当培肥水质。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以降低小瓜虫感染机率。 车轮虫 当环境不良、养殖密度大和阴雨天气的情况下,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车轮虫常常寄生在鱼的鳃丝、皮肤等地方。 当寄生车轮虫数量不多时,宿主鱼没有病症,随着车轮虫越来越多,会刺激鳃丝大量分泌粘液,引起鳃上皮增生,妨碍呼吸,鱼会浮头,食欲不振,或者到处游荡不安,甚至死亡。如果寄生于鱼皮肤上,大多在幼鱼期和苗种期,鱼种体色暗淡、没有光泽、停止吃食,消瘦,呼吸困难而死。有时也会引起小鱼“跑马”症状。 防治车轮虫的措施 1、预防措施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车轮虫的流行季节,要勤用底改、强氧化剂改良水质,不要随意加注外源水,以防引入病源,定期杀虫消毒。当水体出现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时,要及时采取降解措施把它们降下来。避免水质继续恶化。另外,往鱼塘投放苗种时,要用药物浸泡苗种后,再投放到鱼塘里,以防带入病源。 2、治疗方法 (1)、海水鱼可以用淡水浸洗5—10分钟 (2)、硫酸铜亚铁合剂(5:2)0.7ppm+阿维菌素溶液(1%)15ml/亩.米混合全池泼洒。 (3)、治疗时应注意:
诺卡氏菌 为了更好地防治诺卡氏菌病,很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诺卡氏菌。 一、诺卡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1、诺卡氏菌是好气菌,革兰氏阳性,菌为多形态,有球状、杆状、丝状,菌体大小0.6×(3~4)微米,无运动性。 2、营养要求一般,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3天后有可见菌落,7~10天后菌落凸起,气生菌丝形成后,表面呈绒毛状。在TSA培养基上形成白色沙粒状菌落;菌落粗糙易碎,边缘不整齐,偶尔在表面形成皱折;实验室对诺卡氏菌进行分离需在25℃的条件下培养至少4天以上。 3、革兰氏染色: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菌体呈紫色。 4、病灶组织切片:对病变组织或者结节做组织印片或涂片可发现分枝串珠样菌丝体(1000×) 5、病理切片:对病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可发现各内脏器官存在大量的结节性坏死灶,且该坏死灶具有典型的三层固定结构。同时也可发现串珠样诺卡氏菌体。 二、流行情况 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9月,水温在28-32℃,在华南地区会延长到10月底,发病呈慢性型。上年发病鱼池,第二年开食后一个星期左右,就有该病发生。 三、症状 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烂和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形成肉芽肿,有的鱼肌肉、鳃丝上也可以看到有白色结节。发病初期体表有点状出血和小的溃疡灶,同时鳃盖、颌部、鳍基等处也有溃疡灶。有的病鱼解剖后可见脾脏、肾脏、肝脏等内脏器官上有白色结节,有的病鱼皮下肌肉和鳃丝上也有白色结节,有的鱼肌肉局部溃烂,在体表形成大的脓肿。 目前该病没有特效药,主流做法是内服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但由于疗程较长,费用过高而难以被养殖户接受,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在前期做好预防,防止诺卡氏菌的感染。 四、预防 1、入池管理 ①亲鱼专塘培育,不从疫区进苗; ②放养前养殖池塘清除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③鱼苗入池前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 2、养殖管理 ①控制合适放养密度; ②有条件对水源水进行沉淀、消毒等; ③定期使用生石灰等一些水质及底质改良剂; ④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⑤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⑥科学投喂控制投喂量; ⑦疾病流行季节前做好药物消毒工作; ⑧尽量少喂冰鲜。对于鲈鱼等目前人工配合饲料还不完善的鱼种,建议冰鲜和颗粒料配合投喂,定期用颗粒料加上药物进行预防,也有利于发病时鱼的治疗; ⑨注重鱼的保健和优良水质的保持。既然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抵抗力下降和水质恶化以及鱼体出现创伤(比如收鱼、分塘、被寄生虫感染等)的时候鱼才会被感染; ⑩由于病程长,尤其到发病后期,一般鱼体质已经瘦弱,容易出现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此时如果一味杀虫,常常发现反复杀,反复出现。所以适当杀虫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要额外注重体质的增强和水质的调节。反复杀虫极不可取,反而容易造成鱼的体质下降和水体破坏,长期来说,不利于病的控制。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水产频道网友@少数派2017年11月27日朋友圈 关于金鲳鱼的越冬:随着这几年暖冬迹象越来越明显,金鲳鱼在海区越冬的风险也在下降。一般而言,水温下降到13到14度时,金鲳鱼开始拒食,12到13度,有轻微昏迷迹象,10到11度开始冻死。但冻死也取决低温期的长短,比如说,在水温13度时,持续时间超过10天,也会有明显的冻死现象。另外,鱼的肥满度、体魄的健康情度,也决定了金鲳能抵抗多冷的天气。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过冬金鲳往往由于摄食骤减,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最容易感染诺卡氏菌,也会大量死亡。 中央气象台预计:3日至5日,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4-6℃,东北地区东部局地可达8℃以上;受其影响,长江及以北地区有4-6级风。 3日08时至4日08时, 新疆南疆西部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西南地区东部、云南东部、台湾岛东部、海南岛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北部和中部、北部湾有5-7级风、阵风8级。 特别提醒:广大水产养殖户要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提早做好应对寒潮天气的防范工作,越冬管理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越冬塘要提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需要搭建保温棚或增温设施的,要抓紧时间搭建好,以防养殖品种被冻伤、冻死。在越冬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并适当加深养殖水位,要经常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可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体环境,防止水质恶化。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品种体质,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确保养殖品种的安全越冬。 END 来源:综合整理自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博水产、中央气象台、鱼大大等 投稿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bbwfish”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 旺旺好渔资,水产人的搬运工,买得更多省得更多,详情请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