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辈子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的恐怕就是他老爹朱元璋复活,每每从梦中惊醒,都是朱元璋带着朱允文来找他兴师问罪的样子。恐怕朱棣也很好奇,自己为了大明一辈子鞠躬尽瘁,到底能不能还上当时篡位欠老朱家的孽?或者说这个不孝不剃的罪名他是一辈子都洗不白了? 燕王朱棣篡位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由发动“靖难之役”。同年,由于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功臣名将基本上被杀完了,建文帝只能派老将耿炳文率军30万讨伐朱棣,先锋一万人全部战死,耿炳文大败; 建文帝再次派李景隆率军50万出征朱棣,李景隆也是连战连败;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渡江,直指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朱棣随即率军进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同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即位,史称明成祖、因年号永乐,也称永乐大帝,虽然这段反叛史看起来势如破竹荡气回肠,却也成了朱棣一辈子也抹不去的污点。 很多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是因为想要寻求自保,就像隋朝时期独孤皇后劝说杨坚造反时所说的那样,与其受别人的控制,不如自己称王称霸,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也没有辜负皇帝这个头衔,或者是说朱棣想要极力地去用自己的政绩来弥补自己发动政变的这个政治污点。 虽然他很快就开创了明朝的第二个盛世“永乐盛世”。而朱棣“永乐大帝”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刻在历史中,印刻在后世人的脑海中。朱棣的一生,功绩有编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肃贪,迁都,打蒙古,开万里国土,这都是惠及千古的事情。朱棣是唯一可以和朱元璋相提并论的皇帝。至于后世如何评价,就交给后人了。 可是老朱家的后代会傻到说自己老祖宗的坏话吗?明朝十六帝当中,有13个就是朱棣的子孙后代,你让他们怎么去说朱棣的坏话呢?由于朱棣是自己打下的江山,而且将都城迁徙到了北京,所以完全有改朝换代的可能。所以他的后世子孙索性将他的谥号从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就是为了告诉后人:朱棣的正统性不容置疑。 朱棣这一把年纪了还想着打仗,真的是苦了这大明是老百姓。自从靖难之役后朱棣就落下个心病,总觉得自己对不起老爹朱元璋,对不起大明的百姓,所以自从登基开始,就呕心沥血为了大明工作。那么,朱棣这么拼命,是不想面对过去呢?还是真的为江山社稷着想呢? 朱棣的计划 4年战争以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朱棣居然还打赢了。以一藩之力,击败了朱允炆全国大军,可见朱允炆有多废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没了朱棣造反,这天下朱允文照样也是守不住的。就在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去世了,朱标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杀我者,悔也” 很多人认为太子朱标死了,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因此秦王朱樉有很大的杀人动机,并且朱标去世前曾到过朱樉的封地西安。有人说,朱棣既然想造反,为何不直接造朱标的反?绕这么大一圈他不累吗?事实上,朱棣很想当皇帝,但他并不是很想造反。他在北平就藩之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想的只是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以及如何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一点。 他虽然瞧不起新皇帝朱允文,觉得他不过是一个受到自己父亲偏爱的傻小子,但他从来没对自己这个小侄子产生过什么不良的想法,反而是朱允文按捺不住先动的手。朱允文认为各地就翻地翻忙,表面上是拱卫中央政府的武装势力,实际上都是安放在各地的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对自己的皇权产生巨大的威胁。 所以,就算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军皇城,想当皇帝,一来别人也猜不到,二来本身这件事也无可厚非,因为清君侧不违法也不犯罪,但造反不一样,造反风险很大,不成功便成刀下魂,不如等朱允文先按耐不住,自己好有理由组队起义。 朱棣每每午夜梦回被吓醒的噩梦,他的亲爹朱元璋复活来问他的罪了。为了逃避这段噩梦和内心的愧疚,朱棣开始自我折磨式的工作和打仗,几乎把他自己累个半死,他到临终还要在心里打个问号,这辈子对大明他是不是功大于过呢? 朱棣的功大于过 建文帝的去向俨然成为朱棣心头上的一根刺,而因为朱棣发动政变,地位不正,群臣不服。朱棣的继位合法性始终是为后世人所诟病的,而这也成为了他自己本身最大的一个心病。古代王朝中,皇位更替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为正统。 事实上,父死子继由于历史久远,而更具有合法性,兄终弟及形同虚设了,一般只有在皇帝没有适龄的皇子可承继皇位时,方有可能传给兄弟。朱棣是为朱元璋的第四子,亦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亲叔叔,是与皇位无缘的,这也是朱棣永远无法洗白的一点 但是朱棣也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去篡位夺权的,即位后他也算为大明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继位之后,开始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把不少藩王贬为庶人。设立监察机构,恢复锦衣卫,强化专制统治。然后,把原先的国都,从应天迁到现在的北京。 迁都以后可以随时监视北方游牧民族。朱棣做燕王时,对北方经营得很好,还可以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朱棣,在位时五次讨伐蒙古,对蒙古游牧民族进行强力压制。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最大的功绩是派郑和七下西洋,形成了万国来贺的盛景。 拓展了朝贡体系,在下西洋的过程展示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加强了国际上的联系,所以说朱棣生来就是当皇帝的命,只是他天命不可违,让他好几次错过太子的选择,或许这也是另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