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及油料作物,花生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广泛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7800万亩,产量居全球首位。花生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产业稳定与发展。而以花生为代表的根茎类生产机械,是农业机械化中的“硬骨头”。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青岛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土中之果”不再劳民费时 每年秋天是花生收获的季节,30年前,农民朋友扛着锄头去刨花生,至少要两人一组,前面一个刨的,后面一个收的。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谁让花生长地里?一辈辈的人不都这么收嘛! 上世纪90年代,从事农业机械研究的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开始将目光瞄准花生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在所有作物里,以花生为代表的根茎类作物,一直被认为是机械化的难题——它们长在土里,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实现机械化。而花生,又可以说是难题中的难题。 “花生土中结果,土中取果,机械化收获要经历果土分离、果秧分离、果杂分离三个阶段,难就难在这里。”尚书旗告诉记者,不仅机械收获,花生机械播种也是难题:“花生种子,白色的内仁外面包裹着一层红色膜,也叫红衣,这层薄膜极为脆弱,用手轻轻一抠,花生芽就损伤了,就不能播种了。所以,花生播种机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精密高效播种,还得非常好地保护花生种子的胚芽。” 既然如此,为什么选择花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播种与收获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直接影响花生产业的稳定与发展。但其技术理论匮乏、核心技术缺失,导致机具装备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尚书旗说。 凭借着一股“钻牛角尖”的韧劲儿,作为国内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研发的提出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尚书旗带着自己的团队向着最难的农机领域进发,并且一战就是30年。从花生播种机、收获机,到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再到作物育种机械装备……如今,团队创造了我国花生机械领域90%以上的首创装备,共研发、生产、推广了4代花生播种机械和6代花生收获机械。 “我们目前最好的花生联合播种机械,可以实现起垄、开沟、喷洒除草剂、铺设滴灌带、播种、施肥、展膜、覆膜、压膜、膜上苗带覆土等10道工序一次性完成;最好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集花生挖掘、夹持、输送、秧蔓—果根分离、秧蔓装袋(打捆)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花生秧蔓的综合利用价值。”尚书旗说,团队项目总体技术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国际领先水平。 “超人团队”为科研精神提气 面对鲜花和掌声,尚书旗教授总是重复一句话——“我只是荣誉的载体”。今天,尚书旗早已经成为国家根茎类作物机械的“领头雁”。荣誉背后,有他瞄准目标决不放弃的坚定,更有他多年来殚心竭虑的付出。多年来,他的日程表中没有周末、节假日,由于忙工作不着家,尚书旗教授没少被夫人唠叨,连夫人唠叨他的话,都已经成为团队公开的笑谈——“早些年忙工作,家就是旅馆;这几年连旅馆都算不上了,已经升格为钟点房了!” “领头雁”再好,也离不开身后同样坚定、齐心的雁群。优异成就的取得,也源于团队强大的协作能力和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状态。今年1月,尚书旗教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和‘超人’没有区别!” 撬动农业机械化的“齿轮” 如今,尚书旗教授团队拥有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现代种业生产装备两大现代农业生产装备研发核心优势,同时已经拓展出果园机械化生产装备、芝麻机械化生产装备、中药材机械化生产装备三个延伸特色。“我们在花生、马铃薯、大蒜、胡萝卜、甜菜等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和种业生产装备上有新的突破和研究进展,要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尚书旗教授团队证明,搞科研必须要有明确的理想信念,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有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科研工作的韧性;要团结协作,积极联合校内外、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 尚书旗说,自己是农家长大的孩子,深深地懂得中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义。获奖当然高兴,但最开心的事儿,还是开车经过花生地边,看到有农民正在地里用自己研发的机器,过去聊几句。 “有时候我就问,你这个机器用着怎么样啊?有什么不顺手的地方?”每当听到老乡说“好用”,他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自豪感。(通讯员 周维维 杨宗玲) 《中国教育报》2018年02月26日第3版 版名:高教周刊 花生优质高产管理植保方案(2018年) 享受会员VIP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