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德国品牌,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汽车界的“bba”,德国人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以及对产品品质追求完美的工业制造传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在手表的制造方面也同样体现出了德国人的这些优良传统,为了追求产品的实用和耐用,德表的设计相较于瑞表来说比较简单和实用。 德国制表文献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来自德国的手表品牌——朗格a. lange & sohne,这个凭借自身卓越精准的机芯和硬朗外表游走于瑞表之外的低调贵族、德系翘楚。 阿道夫·朗格 1845年,朗格创始人阿道夫·朗格先生携带15名青年制表学徒在格拉苏蒂小镇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成立了朗格钟表作坊,并于三年后的1848年,产出了17枚完整的钟表产品,虽产量不高,但是标志着朗格的制造链正式形成。 朗格订制苏丹王怀表 1868年,随着“朗格二代”理查·朗格以公司合伙人的加入,朗格公司将名字改成了朗格父子公司即a. lange & sohne。 1975年阿道夫·朗格逝世后,公司的管理权由他的两个儿子继承,大儿子理查·朗格继承了父亲精于技术的天赋,为朗格发明了大量技术专利,如:通过在镍钢合金中加入适量的铍元素发明出了尼华洛斯游丝等等,次子艾米·朗格善于经商,通过引进瑞表零件成功解决了当地无法足额生产的零部件解决了生产制造难题。“一文一武”的兄弟合作,开启了朗格帝国的辉煌。一度成为皇家贵族间礼尚往来的桥梁,这一期间生产的一枚精致怀表甚至卖出了当时两栋房子的价格。 GRAND COMPLICATION怀表(编号42500) 上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造成德国严重的通货膨胀,怀表的市场需求出现严重下滑,到了1925年,朗格员工数量骤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成为整个格拉苏蒂镇唯一幸存的表厂。但幸存下来的朗格最终还是被一颗炮弹摧毁。 二战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一颗炮弹掀掉了朗格表厂的屋顶,生产部门成为了一片废墟。1948年,朗格制表厂被东德政府收归国有,朗格商标因此消失在了当时的钟表界,出现了历史的断层。 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后,阿道夫·朗格的曾孙沃尔特·朗格重回格拉苏蒂镇重新注册登记了朗格的传统商标并投入生产,“第四代”朗格就此诞生。1994年,新生代的第一批朗格表在德累斯顿展出,包括Lange 1,Saxonia,Arcade和陀飞轮“Pour le Mérite”旋即以德式的精致风格和令人惊叹的制表工艺震动国际制表业。不仅向世人预示朗格将续写传奇,也标志着瑞士垄断顶尖机械钟表市场的时代结束。 朗格陀飞轮 如今的朗格在很多昔日代表着高级制表标准工艺随着时间流逝,在现代工业崛起过程中被人逐渐遗忘的时候,依然坚守着自己制表的标准保持着优良的设计与质感。400多员工中超过半数属于制表师,年产量仅在5000枚左右,可谓枚枚精品。因此若想购得一枚朗格表,需要准备的不仅是金钱,还需等待的时间。 朗格“猫头鹰” 3/4夹板,德国银,手工雕花摆轮桥板,蓝钢螺丝,黄金套筒,大日历窗……被人津津乐道。 双鹅颈微调 黄金套筒 3/4夹板 每一枚朗格表都配置有特别的机芯,几乎所有的机芯零件都在表厂内自制完成,就连装饰过程所需要的工具与配件也在厂内自行制造。极板、桥板、游丝、齿轮、杠杆等,均由制表师手工精制而成。所有的机芯均需要经过二次组装,第一次组装后进行五方位调校测试通过之后重新拆散清洗,再使用蓝钢螺丝重新进行组装,经过几周的精准度测试后才能出厂。 朗格机芯 每一枚朗格表的腕表部件上几乎所有的斜角都被人工进行了45度角打磨,每片摆轮夹板均由雕刻大师人手雕上精美的花纹,每个齿轮等圆形部件上的圆形花纹都独一无二…… 朗格“标准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