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载情,物以载道。 物件和品牌的价值不只在商业,它更是种情怀,凝结着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也是一个个载体,承载着中国变革开放40年来的庞大变更。 林林总总的物件在令人们的生活由黑白变为彩色的同时,也包含了深化而富有意义的变革话题。 没有住房制度破冰,就不会有第一栋商品住宅楼;没有消费方式改造,就没有中国第一张信誉卡的降生;没有民营经济的春天,就不会有联想电脑、TCL等品牌的横空出世;没有对外开放,也就没有皮尔卡丹、松下、IBM进入中国…… 即日起,新京报推出大型谋划专题“变革物语”,经过讲述那些具有变革意义的物件与品牌的故事,展示它们在整个变革开放背景下的变革进程,以及未来的变革之路。 2009年6月30日,北京某商场内的皮尔·卡丹专卖店。图/视觉中国 2001年,皮尔·卡丹发现未经他受权的皮尔·卡丹服装。图/视觉中国 皮尔·卡丹等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参展江苏省服装节买卖会。图/视觉中国 “皮尔·卡丹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爱马仕”,父辈回想道。在变革开放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皮尔·卡丹简直是国民意中无可替代的第一朴素品牌。 变革开放初,一位年近60岁的意大利设计师,依托自己的品牌,彻底推翻了夏穿灰短袖、冬穿军大衣的国民关于时兴的认知。这个第一次胆敢走近沉睡的雄狮并捋清其鬃毛的品牌,就是皮尔·卡丹。 但是,随着国民置办力不时进步,国际朴素品牌“逐鹿中原”,皮尔·卡丹在这场混战中走下了神坛。在出卖产品受权、引进11家代理商等一系列操作后,皮尔·卡丹在国民意中简直与二线国产品牌无异,而产质量量被爆分歧格、伪造者层出不穷,也为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2017年起,皮尔·卡丹又使出量体裁衣等新招,但能否救活这一品牌,仍有待察看。 八九十年代的“爱马仕” “买到皮尔·卡丹的时分,我觉得这个牌子连包装塑料袋都很时兴漂亮。”现年57岁的林朝晖回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购入皮尔·卡丹时的场景,那时的皮尔·卡丹似乎与回想一同被蒙上了一层滤镜。 那是1994年的桂林,水泥路边多是青瓦白墙的低矮楼房,两节式加长公交车缓缓开过,自行车铃叮当作响。随着国际朴素品牌开端抢滩中国,一家名为永得利的中高档品牌商店在略显清贫的桂林市中心开了张。皮尔·卡丹、金利来……踏入两层的永得利商店后,中高档品牌美不胜收,而林朝晖则选择了当时最为大牌的皮尔·卡丹。在破费近600元购入一件皮尔·卡丹羊绒衫后,统一着装的效劳员用品牌专用塑料袋包装好递给他。 大学毕业后的林朝晖留在桂林一家国营旅游社当导游,与皮尔·卡丹的十余年“交情”也由此开端。 1989年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林朝晖的指导,一位旅游社副总经理从国外出差回来后穿了一套皮尔·卡丹西装到单位上班,不一会就被大伙团团围住,讯问西装的质地与价钱。 “我们以前没想过西装的质地能够这么精良、服帖”,林朝晖回想,自己在指导和外国游客的闲谈中才知道,皮尔·卡丹是国外朴素品牌,“那时分一套2000元的皮尔·卡丹西装,在我们的心里,就相当于往常的爱马仕”。 相比之下,上世纪90年代的桂林,非旅游业国企和事业单位员工工资普遍在300元左右,重点幼儿园学费150元/月,在桂林友谊商店置办一套上海名牌西装130元,桂林米粉一碗1元。 不外,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导游,林朝晖和同事的月薪是国企员工的五到十倍左右。德语专业毕业的林朝晖当时担任带境外旅游团: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这些境外游客都会给导游不少小费,算上汇率,90年代初,林朝晖和同事们每个月月薪能抵达两三千元。 在先后购入进口日产轿车和“大哥大”之后,自1994年起,林朝晖陆续购入皮尔·卡丹的西装、短袖、皮带以至内衣内裤,成为了皮尔·卡丹多年的忠实顾客。 往常,林朝晖关于皮尔·卡丹的推崇早已随着品牌光环的消散而趋于理性,不外,这个曾经的朴素品牌换了一种更为“亲民”的方式静静地躺在衣柜中:每到南方湿冷冬季,林朝晖还是会买一些皮尔·卡丹的保暖内衣和厚袜子,“买了二十多年了,这个牌子就像老朋友,总归有感情”。 借时装秀展销会翻开中国市场 皮尔·卡丹,一个由迪奥前任西服部担任人发明的高档西装品牌,为何在变革开放之初,在林朝晖等中国普通老庶民心中的知名度会远远超越迪奥? 实践上,也与皮尔·卡丹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有关。 1979年的中国大地在变革开放的春风下刚刚苏醒,街头巷尾都是军绿色、蓝灰色的衣服,人们关于时兴品牌既向往又陌生。在开创人预见到这个国度包含的庞大商机后,皮尔·卡丹决议来中国举行品牌时装展示会。 依据皮尔·卡丹官网引见,这场对中国来说史无前例的时装秀举行于1979年,地点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随后数年,皮尔·卡丹似乎“开窍”普通,接连举行多场活动。 1981年,在北京饭店第一次举行对外时装表演;1983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第一次举行皮尔·卡丹国际产品展销会;1985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最大的时装表演,一万多人观看了此表演……在变革开放最初10年,皮尔·卡丹简直每年都在中国举行展销会、时装表演以至捐献活动,以此翻开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与销路,而国人的时兴观念也在悄然被皮尔·卡丹改动。 皮尔·卡丹正式进军中国的机遇出往常变革开放10周年——1988年。 在此前一年,意大利最大的服装销售商和批发商GFT国际公司恰恰与天津纺织集团、中信集团共同成立了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88年,开创人皮尔·卡丹来到天津,依据品牌引见,“皮尔·卡丹先生惊喜地发现这是他在欧洲以外见到最好的西装消费厂”。 当年,皮尔·卡丹就与意大利GFT国际公司签署了皮尔·卡丹在中国大陆最大的代理合同——男装代理合同。由此,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成为了中国最早消费和销售皮尔·卡丹男正装系列产品的公司,这也是皮尔·卡丹在中国受权的第一家正轨专业消费公司。 皮尔·卡丹办时装秀的脚步并没有停下。1990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天津两地举行了5场大型时装表演。1993年,皮尔·卡丹参与第一届中国国际服装展览会,并在北京天坛举行时装表演。而这个时分,固然皮尔·卡丹主办的活动仍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域,但品牌名声曾经传播至广东、广西等西南沿海省份。 见证其市场影响力的“高光时辰”也出往常此时,1995年,时任国度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接见了皮尔·卡丹先生。但是随后不久,“领头羊”皮尔·卡丹就被卷入了各大朴素品牌“逐鹿中原”的混战时期。 从“唯我独奢”到退居二线 在当下,皮尔·卡丹仍不乏有些年轻的顾客,其中27岁的张雷通知记者,鞋码全且质量好的皮尔·卡丹是他买鞋的首选,5年内张雷置办了8双皮尔·卡丹的鞋。 固然鞋的质量多被顾客赞誉,但皮尔·卡丹的主停业务正遭受着争议。 2013年12月,有消费者向媒体投诉其置办的皮尔·卡丹女式皮衣存在质量问题,并出具了相关检测讲演显现皮革撕裂力不达标。2016年8月,广东省工商局通报,由青岛卡登内着服饰有限公司消费的,在广东省境内经销的皮尔·卡丹牌内衣在纤维含量、标识等方面均分歧格。 有业内人士将皮尔·卡丹成衣质量下滑的缘由归咎于营销方式。2009年7月,中国卡丹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飞以3700万欧元买下了“皮尔·卡丹”的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类种类在中国的商标权,随后经过同业网络中止大面积受权铺货。 而在此之后,出卖产品受权就成为了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主要营销方式之一。 目前,皮尔·卡丹的11家代理商遍布全国,其中,顾客们置办的女式正装由北京一家代理商提供,男正装、男女袜由包含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在内的天津2家公司担任,男衬衫的代理商是一家厦门公司,假如在冬季,顾客想要买羽绒服,男式羽绒服由广州忠源公司担任,女式羽绒服则由江苏依豪公司担任,男女式牛仔由广州积家担任。 皮尔·卡丹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在2013年曾表示,皮尔·卡丹会“将权益授给当地公司中止运作,由该公司中止消费、销售,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代理商们中止辅导沟通,每年提供两次的设计图稿。” 业内人士称,皮尔·卡丹在中国市场基本采取的就是品牌受权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由于客户水平划一不齐,产质量量难以得到保障,进而使得品牌的高端形象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全国的二级和三级城市,造假者特别猖獗,他们的店面比真品还多,销售量比真品还大”,皮尔·卡丹品牌在官网称,造假者不光非法抢占了大量的市场,特别是他们低劣的质量更对皮尔·卡丹品牌名誉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伤。 受营销方式和造假者的双重影响,与变革开放初期不同,这个曾经盛行全国的朴素品牌往常在年轻人眼中曾经变成了“二线国产品牌”。而它当年的“后来者”,往常曾经夯实基土,长大为强劲对手。 当年,随着皮尔·卡丹开辟中国市场获利,各大朴素品牌纷繁进驻中国试图分一杯羹。1990年,卡地亚落户中国;1992年,路易威登在北京开了中国第一家分店,登喜路也进驻中国;1996年,爱马仕和古驰闻风而来。往常,皮尔·卡丹提早十几年规划中国市场所取得的机遇红利曾经简直耗尽。 在变革开放近40年后,皮尔·卡丹又出新招。2017年11月,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旗下皮尔·卡丹生活体验馆开业。在体验馆中,消费者能够实践感受产质量量,然后运用公司开发的“优裁缝”O2O的线上量体私人订制平台预定量体师,依据消费者的体型和偏好,携带样衣和布样辅佐消费者参考样式,完成量体裁衣。但这能否助力皮尔·卡丹重新飞上枝头,目前并不明朗。 新京报记者 林子 编辑 陈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