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部落》原创内容,文/表哥)说起卡罗素,就不能不提陀飞轮,而且先是有了陀飞轮,后来才有卡罗素,两者关系密切。我们都知道陀飞轮是宝玑巨匠发明的,而且宝玑巨匠早在1795年就发明了陀飞轮,但是由于当时陀飞轮制造十分艰难,因而价钱也特别昂贵,所以陀飞轮问世两个世纪后全世界也仅制造了数百个而已。卡罗素的问世想当初就是为了抑止这一问题而生,1892年寓居在伦敦的丹麦籍制表师Bahne Bonniksen简化了陀飞轮的旋转擒纵装置并为此取得专利,同时把这种装置命名为卡罗素—Karrusel,即英文carrousel“旋转”的意义,也叫偏心陀飞轮,也有人讪笑说是“伪陀飞轮”。不外,由于并未抵达当初设定的要比陀飞轮结构更简单、价钱更低价的目的,所以卡罗素也曾一度“偃旗息鼓”。 图上:卡罗素结构,乍看之下,和陀飞轮很像。 和陀飞轮的不同 卡罗素和陀飞轮除了长得差未几,不了解的人很容易弄混,两者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了抑止地心引力对机芯精准度构成的不利影响而发明,运转原理是企图将擒纵结构以框架张起,藉由这个框架的转动,以弥补单一方位的位置倾向。但是二者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卡罗素台架的旋转速度比陀飞轮慢得多,依设计不同,大约34至52.5分钟转一圈,而陀飞轮的转速约为每分钟转一圈。转速慢一方面会耗能少,一方面会对精确性构成影响,固然牺牲了精确性,但是杠杆式擒纵装置在瑞士作了简化和结构强化后,以至更优于原始陀飞轮擒纵装置。 图上:宝珀腕表的卡罗素结构,宝珀也能够说是运用卡罗素最多的名表。 另外,卡罗素与陀飞轮的传动结构不同,卡罗素的旋转支架的下端伸出一段空心轴,在其下端面衔接一轮片。轮片与三齿轴啮合。旋转支架轴穿过夹板,并以后者为支撑,旋转支架和轮片两相对端面起到止推面的作用。四轮轴穿过旋转支架下端的伸空心轴,四轮片在旋转支架中与擒纵齿轴啮合,四齿轴在支架外与三轮片啮合,将三轮的冲量传送给擒纵轮。四齿轴经过四轮片把运动传给擒纵齿轴,摆轴在旋转支架中和四齿轴是不同心的。由于旋转支架不是由四轮轴直接带动,所以旋转支架的转速总比四轮轴低。因而“卡罗素”传动设计,实践上是差动行星轮系。 图上:陀飞轮和卡罗素结构对比图 为方便对比,二者的主要差别整理如下: 1、陀飞轮普通转速要比卡罗素快; 2、陀飞轮的零部件要比卡罗素的多; 3、陀飞轮普通一个四轮驱动,而卡罗素则是五轮; 4、卡罗素多为偏心式设计,不绕固定的齿轮旋转。 表哥观念 精确地说,卡罗素是继陀飞轮之后的再一次钟表技术创新。 由于不论是陀飞轮,还是卡罗素都属于腕表的顶级配置功用,也就是说,配备这些功用的腕表普通都是奢华腕表或顶级腕表,而这些腕表又不是普通的时间工具,而是艺术品级,所以又不能完整以效率上下来看待这两种精密制表技术。 有道是,当人们开端迷信,就会有迷失;当人们迷失,就开端迷信。作为制表业重要工艺成就,陀飞轮和卡罗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既不能由于今天的变更,而贬斥昨天,也不能由于昨天的历史,而忽视今天。 总评:卡罗素问世之初是为了用一种更简单的工艺取代复杂而昂贵的陀飞轮,但是事实证明,它也不低价,也简单不到哪去,而且也没有影响到陀飞轮在制表业的位置,反倒是,今天曾经完整成为一种和陀飞轮相似的代表最高制表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标记性复杂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