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观众等候已久的纪录片《火山挚恋 / Fire of Love》上线流媒体平台。影片由 萨拉·多萨(Sarah Dosa)导演,讲述了法国著名火山学家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Katia and Maurice Kraffts)惊心动魄的火山探求阅历以及两人的恋情故事。该片曾入围西南偏南、圣丹斯、电影之眼等多个节展,在今年8月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中也备受观众注目。目前,影片豆瓣评分为9.0。 今年,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导演的纪录片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The Fire Within: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后文简称《心火》)也同样致敬了两位巨大的科学家。两部影片同时采用了克拉夫特夫妇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影像,但是两者却呈现出全然不同的作风。 纪录片《火山挚恋》《心火》海报 本文经过对比两部影片的叙事结构、视角和言语,试图讨论相同的档案素材如何经过剪辑、旁白、配乐的组合讲述两个作风悬殊的火山故事,效劳于导演想象的主题。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又相互弥补,诠释着“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也让我们进一步抵达故事真相”的含义。 美国著名剧作家、导演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指出“结构是对人物故事中一系列事情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情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起特定而细致的情感,并表白一种特定而细致的人生观。”运用简直同样的影像素材,《火山挚恋》与《心火》经过极具个人特征的素材组织、排列、变换,重构了两个丰厚的意义空间,试图讨论不同的思想主题。 “故事从死亡开端,介入生的旅程,在这一路上去了解那终点的必定与美。”两部影片的开头都不约而同地定格在1991年6月初的日本,并提示读者,画面中的夫妇将会在几天之后逝世。 悬念的设置在此激起了观众的猎奇—— 他们为什么无惧死亡的要挟? 《火山挚恋》画面定格在克拉夫特夫妇逝世前一天 《火山挚恋》的第一幕,克拉夫特夫妇驾车行驶在冰雪之上,他们的汽车陷在雪地里,莫里斯走下车试图把轮子下的雪给清算出来……娓娓道来的镜头与随之而来的火山喷发构成了激烈的反差,也预示了整部影片戏剧化、故事化的作风。《心火》则恰恰相反,影片一开端,身穿银色防火服的卡蒂亚正近距离地察看面前如瀑布普通喷涌的红色熔浆,悲怆的音乐、震动人心的画面从一开端就奠定了影片庞大的、电影化的基调。 《火山挚恋》中莫里斯正在清算轮胎下的积雪, 随后他们目睹了爆裂的火山喷发 《心火》开头卡蒂亚正接近喷涌的红色岩浆 从叙事结构来看,《火山挚恋》与《心火》的素材都呈现连续式平行结构,即影片以相对独立的板块状组成,但是各板块之间有时空和逻辑上的连续性,是一种在创作者主题思想指导下的客观化联络。 《火山挚恋》着眼于“卡蒂亚、莫里斯、火山”三者之间的故事,从细节处以小见大,表示了克拉夫特夫妇的性格差别与联络,讲述两人在火山探求中的互助以及情感上的依赖。影片从卡蒂亚和莫里斯1966年相知相恋的故事讲起,跟随时间的推移,我们移步换景来到冰岛、扎伊尔、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喷发中的火山。画面中,卡蒂亚兴高采烈地察看松鼠吃坚果,莫里斯则在滚烫的熔岩上煎鸡蛋……旁白通知我们“卡蒂亚像一只鸟,莫里斯像一只海豹;卡蒂亚注重细节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莫里斯喜欢用宏观的视角看待单独事情。” 卡蒂亚正在察看松鼠 莫里斯在滚烫的岩石上煎鸡蛋 影片经过故事化的叙说方式,从细节入手,对主人公“祛魅”。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巨大的科学家的心爱之处——卡蒂亚的细腻,莫里斯的诙谐;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直观感受“致命”火山的诱人之处。 《心火》并不打算将镜头聚焦于克拉夫特夫妇的恋情故事,相反,夫妇两人在影片中的出镜时间逐步被紧缩,直至火山完整成为了主角。 事实上,影片有一条更深层次的逻辑:让观众去观赏影像自身,关注克拉夫特夫妇作为电影制造人的角色。 影片之初,年轻的卡蒂亚和莫里斯出往常镜头里,他们似乎还未认识到自己在镜头中的角色。两年之后,卡蒂亚和莫里斯成为了出色的录音师和摄影师,他们开端拍摄火山和其他火山科学家,由此开端 , “影像变得愈加庞大,巨大的电影人开端降生。” 《心火》中年轻的莫里斯在镜头中 显得有点孩子气 两人捕获到了震动的火山喷发影像 随后,克拉夫特夫妇拍摄了不同国度和地域的生活场景、社会习俗、自然景观,“他们跟随猎奇心,看到了他人不曾留意的世界。”影片 的高潮是长达7分钟的夏威夷活火山的爆发,画面密集地展示了夏威夷“水与火相遇”之处的壮美瑰丽,熔岩像嵌入黑色土地中的红色河流,在舒缓的音乐中恣意地爆发和活动。导演赫尔佐格解释道, “这些原始的影像似乎在暗示我们拍摄者想要记载电影的创作过程,但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没有时间去剪辑和制造了。”正如旁白在片头所说“他们在捕获这些惊心动魄的画面中一同殒命,这是他们的遗产......我在这部电影中试图赞誉这些奇迹般的影像。”同样追逐过火山、痴迷于自然奇迹的导演赫尔佐格,怀着同为电影制造者的惺惺相惜,为这两位巨大的冒险者献上了一部影像化的“安魂曲”。 《心火》中水与火相遇之处的活火山 赫尔佐格(左)与也曾像克拉夫特夫妇一样 拍摄过火山 叙说视角显现了叙说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察看故事,不同的察看角度会构成不同的结构和意境。两部电影均采用了“全知型的视角”。《心火》中的“上帝之声”相似于无所不知的叙事者(即“叙事者>人物”),导演赫尔佐格借由旁白描画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推测人物内心,同时也表白出自己激烈的客观情感和倾向。 影片中,他毫不吝啬地赞誉克拉夫特夫妇“行走在火山边沿”的冒险肉体,表白自己关于火山的敬畏之情。赫尔佐格信奉“真实”高于“事实”, 跟随激烈的的客观视角进入影像,我们看到的是导演关于真相的渴求,他不时地挖掘故事背地的诗意——“正是由于克拉夫特夫妇的爱与团结,他们得以一次次与天堂擦肩而过,记载下这些惊心动魄的画面”。 《心火》结尾莫里斯行走在悬崖边沿所摄 《火山挚恋》混合运用“中立的全知型视角”与“主人公视角”(即“叙说者=人物”),旁白用简短的言语向观众不时抛出问题和观念,片中人物的采访和叙说则中止回答和诠释。 例如,影片末尾中旁白向观众提问:“假如你随时会死去,你想要留下什么?”,短暂的空白留给我们思索的时间,紧接着莫里斯的声音随之而来:“我看过许多美丽的事物,我阅历过的事让我觉得自己活了一百年,所以坦白说,就算要死我也不会怕,为了过这样的人生,我愿意做任何事。” 观众在双重叙事视角的带领下,不时与影片中的克拉夫特夫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引发自身关于生命意义的思索。 《火山挚恋》中莫里斯行走在熔岩边沿 叙事言语包含画面言语、声音言语和文字言语,画面言语是纪录片叙事的中心。在《心火》和《火山挚恋》中,配乐和旁白的运用增强了两者鲜明的作风特征。 从画面言语来看,相似的火山影像素材为我们呈现了火山的风险与诱人,使得两部电影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性。 在素材的选择上,两者各有偏重。《火山挚恋》透过火山探求活动间隙的生活影像、克拉夫特夫妇接受电视采访的对谈描写了两个有趣而英勇的“开辟者”形象。影片中还插入阿涅兹瓦尔达式的动画,也使人眼前一亮。 《火山挚恋》中克拉夫特夫妇接受采访 《火山挚恋》中拼贴动画恢复故事场景 《心火》则展示了大量在火山周围生活的居民、动物、房屋的画面,照顾更宽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1985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后引发的泥石流淹没了大量的村庄和居民,影片用大量镜头描画灾难现场安居乐业的惨状,以及幸存者领取物资、食物、接种疫苗的场景,全景式地展示了世界末日似的灾难现场。 《心火》中火山爆发后的灾难现场 《心火》中幸存者在粗陋的住所领取食物 在剪辑的节拍上,《火山挚恋》经过不同类型素材的非连续式剪辑、多样的分屏、快节拍的跳切加快了叙事的节拍,给人一种生动的观感。与之相反,《心火》则注重事情和场景的时空连续性,剪辑节拍也比较舒缓。 《火山挚恋》中快节拍的跳切 《火山挚恋》中分屏剪辑汇总火山周围现象 纪录片中,声音言语能够分为人声、音乐、声响,人声又能够分为解说词、讲述者口述。 在以档案影像构成的影片中, 解说词为观众弥补了故事发作的背景、展开以及人物的活动,借由旁白展示了极强的作者作风和客观颜色。 《火山挚恋》由演员米兰达·裘丽 (Miranda July) 共同的声线,配合散文式的文本,诉说克拉夫特夫妇浪漫的恋情以及两人对火山的挚爱。影片开头的旁白“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捧火,在火焰之中,一对恋人找到了归宿”,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量”的意境美。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捧火,在火焰之中, 一对恋人找到了归宿” 《心火》解说词由导演赫尔佐格亲身创作和配音。他事无巨细地讲述着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尽力恢复故事发作时的全貌。好比,莫里斯在调整摄影机,旁白通知我们“他变焦镜头的电池出了问题”;或者,画面中一片泥泞,镜头拉近,旁白说:“我们能够看到几天前沉入泥浆的奶牛,它们将会死在这里。” 赫尔佐格的电影以其标记性的声音出名,他以为画外音的叙事能为电影添加真实性,使文本更具可信度,“我发现了声音的力气,我不再在自己的电影里出面,但你能听到我的声音。” 《心火》中莫里斯在调整摄影机 《心火》中沉入泥浆的奶牛 普通来说,纪录片中,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烘托概括力能够弥补画面、言语的缺乏。对比两部影片同一部分画面素材在不同音乐中的感情颜色,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遭到音乐渲染氛围的魅力。 相同的画面中,卡蒂亚和莫里斯身着银色防护服靠近喷涌的红色熔岩, 《火山挚恋》在此处采用了法国浪漫电子乐队Air极具未来感的电子音乐,让我们放佛置身于外太空的奇幻景观。 《心火》则配以《弗雷-安魂曲》(Faure Requiem Op.48),宗教音乐的崇高歌咏带领我们仰视自然力气的澎湃恢宏、慨叹人类的渺小。在导演赫尔佐格拍摄的另外一部有关火山的纪录片《深化火心/ Into the Inferno》中,不难看出他关于宗教音乐的偏爱。这类音乐奠定了赫尔佐格电影基调中的宗教氛围,对影像的敬畏也转化为了关于自然的崇拜。 影像档案不时是创作纪录片的重要素材。近几年,应用影像档案创作的纪录片佳作不时涌现,好比《他们已不再变老 》《与我为邻》《阿波罗:登月任务》《灵魂乐之夏》《披头士:回归》等。一方面,历史影像档案能够在纪录片中焕发重生;另一方面,纪录片也能够经过重新组合档案,建构出不同的历史叙事。 《他们已不再变老》 《与我为邻》 《阿波罗:登月任务》 《灵魂乐之夏》 《披头士:回归》 左右滑动查看影片海报 随着纪实观念的改动、能够获取的档案影像越来越多, 运用档案创作的纪录片,其叙事也呈现出个人化和情感化倾向。好比,赫尔佐格《灰熊人/ Grizzly Man》运用档案影像探求一个狂热的动物维护主义者的内心世界;Lisa Rovner《晶体管姐妹/ Sisters with Transistors》则关注历史中被忽视的女性电子音乐人。 影片《灰熊人》《晶体管姐妹》海报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获取过去的影像档案。应用好档案,我们能够唤醒自身的历史记忆和认识,组合出新的故事,传送出时下的情感。 应用好档案,每一位创作者都能够从过去的历史叙事中解放出来,重构群体记忆、深思当下理想。这是纪实创作所独有的对等魅力。 参考文献: [1]宋晖.打捞历史与建构记忆:当纪录片成为档案艺术[J].艺术广角,2021(03):28-34. [2]黄望莉,胡玉清.影像档案·断裂性·世界记忆:从早期纪录片《上海纪事》说起[J].当代电影,2020(03):74-78. [3]徐明.从影像“故事化”叙事看纪录片作风的创新[J].东南传播,2010(08):125-127.DOI:10.13556/j.cnki.dncb.cn35-1274/j.2010.08.006.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往期回想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王 侯 李金斋 编辑:王悦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