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生浩然书社分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共同推送教授书单,经过和教授面对面近距离交流, 我们将与聪慧同行,传颂人世温情,在后疫情时期找寻心灵慰藉,携手共渡难关。 这一期我们约请到的访谈嘉宾是来自山东大学法学院的程龙教员,让我们在书中相遇,一同倾听程龙教员的读书故事。 教员引见 程龙,法学博士,助理研讨员。研讨兴味:宪法、比较宪法、法理学、法治与自然法理论、香港基本法。 问题采访 Part 1 Q1: 程教员您好,我们了解到您是法学院2006级的学长,从法学学士到法学博士再到山东大学法学院的教员,想必您已博览群书。能够向我们分享您的读书阅历吗? A1: 阅读阅历和我的求学阅历密不可分。 在山大法学院读本科时,教员会给我们引荐一些专业书以外的经典著作。在这里,我想引荐三本当时教员引荐给我的书。 首先是苏力教员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本书比较浅显易懂,阅读后,我们能宏观掌握中国自己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 第二本是本科生的经典读本: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第三本是法国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反动》。经过这本书,大家能够很好天文解国外制度。 总之,我的法学学问,一方面是专业课的学习所得,另一方面是这些经典专著的阅读习得。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硕博时,我的阅读更多转向了英文的法学著作。在这里给大家引荐一些法理方面的专著。 第一本无须置疑是哈特(H. L. A. Hart)的 The Concept of Law 《法律的概念》。 与哈特有过著名学术争论的是富勒(Lon L. Fuller),我曾在宪法学课堂上引见过他在 The Morality of Law 《法律的道德性》中所论述的八个法治的准绳。 德沃金(Ronald Dworkin)是哈特的学生。他的著作 Law’s Empire 《法律帝国》能比较全面宏观地包含他的观念。 拉兹(Joseph Raz)同样是哈特的学生, The Authority of Law 《法律的权威》是他的代表作。 在牛津访学时,我的教员菲尼斯教授(John Finnis)也是哈特的学生,他的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自然法和自然权益》是一部经典专著。 由于大家时间有限,全部阅读这些书比较艰难,所以我再给大家引荐两本走“捷径”的教科书。 首先是 Jurisprudence: Theory and Context 《法理学:理论和语境》,作者是Brian Bix,书中简直全面简直涵盖了法理学的全部范畴。 我更引荐的是 Central Issues in Jurisprudence ,作者是剑桥的法理学教授Nigel E Simmonds。他对哈特、德沃金、菲尼斯、拉兹等重要法学学者的主要观念及重要学术问题都中止了透彻的研讨和客观的剖析。 Part 2 Q2: 谢谢教员对法学著作的分享!假如不限于专业,您会引荐什么书给大家呢? A2: 我的阅读阅历和我的求学阅历、生活阅历和个人兴味密不可分。所以接下来分享的几本书,都和我的个人阅历和研讨兴味有所关联: 第一本是何炳棣先生的《读史阅世六十年》。 何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他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国史,后转向了中国史的研讨。这本书不只是一本自传,还有很多个人的学术见地和哲学观念,这从他对教员的描画中能够看出。他的教员有闻一多先生(这也是和山大的一种缘分吧),有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还有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的第一任院长钱端升先生。 总而言之,何先生在本书中分享了他国内外求学、治学的阅历和家庭教育观念,我想会对大家有所启示。 第二本书是《比较宪法》。 这本书的作者有刚刚提到的钱端升先生,以及曾任民国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王世杰先生。这本书十分经典,往常依旧取得很高的学术评价。经过看这本《比较宪法》,同窗们能够培育对宪法的兴味。 第三本书是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先生是史学家、思想家,曾执教于齐鲁大学,除此之外,先生还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新亚书院的开创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中国政治史以及中国政治制度的整体剖析有着独到的见解。大家今后假如有志于从事政治相关的工作,能够阅读一下这本书。 除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文化方面我给大家引荐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先生是一位思想家、儒学家,也是新儒学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位很有时令的学者,曾为刘少奇主席和彭德怀元帅做过辩护。面对争议,他说:三军能够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我去了牛津后,接触到了牛津的一些知名学者(他们也是畅销书的作家)。例如大家比较熟习的“指环王”电影改编于J.R.R. Tolkien的小说 The Lord of the Rings 。《指环王》英文原著的言语平和漂亮,读后有如设身处地地进入到英国乡村生活,感受乡村田园风光,似乎看到英国绵亘起伏缓缓的小山坡,看到小山坡上的羊群。所以 我很倡议大家看一下《指环王》三部曲的英文原著。 另外,托尔金和几位同事们成立的英文写作小组“The lnklings”经常在牛津的“The Eagle and Child”酒吧相聚,一同讨论他们的作品创作,这其中就包含了牛津英文系另一位教授、文学大家C.S.Lewis。 我在牛津学习时,会自但是然地融入到他们的创作环境中、会有阅读他们作品的激动。牛津Merton College的花园中有一个石桌,听说托尔金在此写下《指环王》。当时我怀着崇拜的心情坐在了那个石桌旁,这种切身的感受,让我和作者产生了某种巧妙的联络。 我想通知大家,每个人的阅读阅历和他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进而会影响到每个人阅读兴味的养成和阅读书目的选择。 Part 3 Q3: 能够分享您对青学生的读书寄语吗? A3: 我的寄语是“读书使人宁静”。 这样的提法可能有些平凡,实践上是对同窗们较为“初级”的等候。为什么选择这句话作为寄语呢? 第一个缘由是,这句话固然初级,但很重要。这句寄语的启示来源于《大学》中的“知止然后有定,定然后能静,静然后能安,坦然后能虑,虑然后能得。”只需迈出第一步,学问的获取、情感的所得乃至于功利的追求才有了瓜熟蒂落的可能。假如连最初级的宁静的状态都无法抵达,那么后面更高的取得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二个缘由是,我希望大家能够经过沉浸阅读,跟随宁静,缓解焦虑,唤起理性。当下的快节拍社会、多任务操作很容易分散我们的留意力,惹起我们的焦虑心理。而当我们被焦虑裹挟的时分,个人才干和理性判别难免会遭到影响。读书使人宁静,这意味着读书能辅佐我们抵达更宁静、更理性的状态。 第三个缘由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句台词:“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读书所取得的宁静的状态是抵达开心状态的前置条件。开心不是无厘头的或者纵容的,真正的开心是由内心的宁静发出的一种自然、温馨的觉得。 开心时,我们更会有达观的心态。我鼓舞大家更多地持达观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即便天大的难题,总会有处置的措施。我想借用特斯拉的开创人艾伦·马斯克的一句话:我宁愿错误的达观,也不要正确的达观。即便你被考试、被生活击倒也无所谓。你被考试击倒,被生活击倒了后,所做的下一件事不是哭泣,而是要文雅地站起来。做人这一辈子,开心最重要,达观最重要,文雅最重要,哪怕最后结果是失败,也要做一个文雅的人。只需你做到了文雅,那么你就曾经很胜利了。 我将这句读书寄语所引申出的三层含义分享给大家。其实关于我来说,这不只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梳理和深思。 引荐书目 程龙教员引荐的书单 点击查看书单整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乡土中国》费孝通 《旧制度与大反动》托克维尔 The Concept of Law 《法律的概念》H. L. A. Hart The Morality of Law 《法律的道德性》Lon L. Fuller Law’s Empire 《法律帝国》Ronald Dworkin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自然法与自然权益》John Finnis The Authority of Law 《法律的权威》Joseph Raz Jurisprudence: Theory and Context 《法理学:理论和语境》Brian Bix Central Issues in Jurisprudence Nigel E Simmonds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 《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The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J.R.R. Tolkien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乡土中国》费孝通 《旧制度与大反动》托克维尔 The Concept of Law 《法律的概念》H. L. A. Hart The Morality of Law 《法律的道德性》Lon L. Fuller Law’s Empire 《法律帝国》Ronald Dworkin Natural Law and Natural Rights 《自然法与自然权益》John Finnis The Authority of Law 《法律的权威》Joseph Raz Jurisprudence: Theory and Context 《法理学:理论和语境》Brian Bix Central Issues in Jurisprudence Nigel E Simmonds 《读史阅世六十年》何炳棣 《比较宪法》王世杰、钱端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 The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J.R.R. Tolkien 教员寄语 读书使人宁静。 往常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不再是一个幕后的国度,中国也不能再是一个幕后的国度了。中国需求英勇面向世界,世界也需求中国的力气。 我们坚持阅读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展开,更为了在对中国和世界有更多了解的基础之上,用我们青年的力气更好地向世界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让中国能够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阅读,让我们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行得更稳。让我们在书中相遇,相知,相互学习,一同传送我们的中国故事。 让我们共同等候下一位教授的分享…… 文案 | 整理自程龙 教员访谈 采访 | 王薪茹 刘一玮 徐冠荣 高铭霞 廖欣烨 编 | 汪媛 责编 | 孙欣悦 审核 | 程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