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木果木之战,88位将领阵亡,三千多精兵战死,清军可谓是惨败。 1758年,温福跟随大将兆惠出征西域,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纵横天山南路、北路,所向无敌。 黑水营之战,清军以2千兵马与数万敌军交兵。温福据守营寨,并多次组织敢死队冲杀,令敌人闻风丧胆。 清军兵力缺乏,霍集占以众击寡,却未能捞到益处。激战中,温福的面颊被枪弹击中,也丝毫不畏缩,可谓猛将。 攻打叶尔羌时,温福一马当先,冒着枪林弹雨攀爬城池,再次受伤,但他并未退下来,直到破城才罢休。史载:“战叶尔羌,枪伤颧骨,破城而入。” 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清军收复疆域190万平方公里。前线将领立功,兆惠位居榜首,温福紧随其后。 凯旋回朝,温福被授予福建巡抚,兼吏部侍郎,后则担任理藩院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1771年,大金川、小金川再次起兵,索诺木、僧格桑等不服从朝廷命令,率兵攻打四川,惹恼了乾隆。 大金川、小金川,位于四川西部,是进入青藏的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雍正实行“改土归流”以来,金川地域的首领便多次冒犯朝廷。 1748年,乾隆出动数万大军攻打金川,张广泗、讷亲等主帅作战不给力,相继被乾隆处死。 傅恒挂帅,岳钟琪担任前锋,靠耐久战拖垮大金川、小金川。莎罗奔眼看局势不妙,才同意接受弹压,也只是暂时罢兵而已。 金川地域,丛林密布,地势险要,民风彪悍,并不好对付。此时,金川地域再次起兵,清朝也很头疼。 为了平定金川,乾隆想起了温福,此人在西域纵横沙漠,意志力很顽强,理应能搞定金川。 为了确保胜利,乾隆给温福6万兵马,阿桂、丰升阿、海兰察、董天弼、马全、牛天界等名将都归他节制。 乾隆对温福寄予厚望,温福却给乾隆泼冷水。温福骁勇善战,却听不进部下的意见,又轻敌大意,只合适充任前锋,并非帅才。 温福抵达前线后,以碉堡对碉堡,7路收兵,与索诺木、僧格桑消弭耗战。清军人数众多,分7路之后,部分兵力缺乏,被对手抓住了战机。 起初,温福仰仗火炮优势,连战连捷,俘虏泽旺(僧格桑的父亲),将其押送京师斩首。 温福传来捷报,乾隆十分快乐,便下诏恩赐前线将领。谁知,温福很快就犯了错误,他想直捣大金川、小金川腹地,结果遭遇惨败。 温福7路收兵计划,遭到众将激烈反对。阿桂以为过于冒险,会重蹈张广泗、讷亲的覆辙,但温福不听。 1773年,温福率兵出击,朝着小金川的腹地行进,扎营木果木。提督董天弼率兵驻扎底木达,作为策应。 温福、董天弼所部17000余人,是清军的主力。温福率13000兵马,是精锐中的精锐,还配置很多火炮、火器。 清军孤军深化,温福却自信心满满,由于索诺木、僧格桑关系不好,彼此经常发作战役,清军有望将他们各个击破。 温福没想到的是,面对清军进攻,索诺木、僧格桑居然联手起来,突袭董天弼的阵营。董天弼猝不迭防,战死沙场,清军溃散。 索诺木、僧格桑乘胜追击,攫取清军的粮草,并谋划突袭木果木,一举消灭前来侵犯的清军。 董天弼战死,粮草的攫取,温福却不当回事。温福看来,索诺木、僧格桑的军队不外是乌合之众而已,很快就能够打败他们。 温福麻木大意,被索诺木、僧格桑抓住了机遇。索诺木、僧格桑从防卫单薄的山后夜袭,攫取清军的炮局,并截断大营的水源,清军局势不妙。 温福关闭营寨,部署火炮、火枪、弓箭,准备回击敌军。谁知,押送粮食的两万民众看到敌军杀来,乱成一团,纷繁挤进营寨,居然将寨子挤破了。 民众朝着营寨挤进来,打乱了清军的部署,索诺木、僧格桑等乘势掩杀,清军乱成一团,丢下物资、弹药,纷繁溃散。 温福还想汇集溃兵,中止回击,却被枪炮打死,阵亡沙场。没了主帅,清军毫无斗志,任人分割,阵亡3000余人,其中88位将领殒命,一万多银两落入敌手。 闻知木果木遭遇突袭,海兰察率1500兵马增援,途中得知温福战死,只好返回原地,据守营寨。 木果木之战,包含温福在内的88位清军将领阵亡,乾隆十分痛心。得知温福战死沙场,乾隆下旨追封他为伯爵,世袭罔替。了解事情真相后,乾隆收回“伯爵”封号,但依然给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参考书目:《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