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2023-1-19 08:43|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0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就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由于克里斯提尼一系列对内改革(前508),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建立,并在希腊各城邦中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很快便成为希腊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不久的“希波战争”影响(前499-前449,由波斯帝国 ...

就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由于克里斯提尼一系列对内改革(前508),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建立,并在希腊各城邦中迅速发展强大起来,很快便成为希腊的政治经济中心。加之不久的“希波战争”影响(前499-前449,由波斯帝国扩张引起,前后持续半个世纪,最终以希腊联军胜利,波斯战败结束),雅典的城邦地位(雅典担当起抵御波斯帝国入侵的海军主力)更是达到鼎盛。

在思想文化上,雅典开始成为整个希腊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中心。在东边,由于希波战争影响,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城邦最先遭到破坏,导致原先爱奥尼亚诸多的优秀人物随之转移希腊各地。在西边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学派遭到民主运动冲击,其门徒也向希腊各地四散开来。自此各种学术思想在雅典争奇斗艳,演说、辩论和话剧成为文化风尚。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在这种氛围下,数学也从个别学派闭塞的围墙里跳出来,从中一起带出来的便是此次数学危机的讨论与忧虑,这给当时还在兴致勃勃讨论世界何者为本源的哲学家们造成略显尴尬的局面。因为不可公度的事实充分说明了人感性直观的知识靠不住,那么既然人的认识本身具有局限性,又何谈认识世界的本源呢?于是人们的讨论焦点开始逐渐转向“真理”是否存在与人能否认识它的“存在与认识”关系的哲学思考。我们将看到哲学家们在这场辩论中所运用的各种说理论证方法(归纳,归谬反证,诘问,悖论等),为后来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诞生奠定一定基础。(接下来这部分涉及有关希腊哲学史内容,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数学史里,但个人以为数学发展的背后就是哲学思想在支撑,所以为了数学思想的连续性,哲学部分的讨论必不可少,诸君就当听故事吧。)

———————————————————————————————————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

首先是爱菲斯学派(又译以弗所学派,与米利都学派同为爱奥尼亚学派,因两个城邦较近,)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前470,鼎盛约前504-前501)。他本人不是数学家(在他之后所有的哲学家也将不再是数学家了),不过他的理论是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但又很不相同。传说他出生爱菲斯王族,却突然放弃继承王位,选择孤身一人隐居世外(可能出于热爱哲学),他的学说好像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个人认为他的哲学理论是多方观念影响下的产物,在继承本地泰勒斯的后继者(即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本源与阿那克西美尼气本源)的朴素唯物思想基础上(强调变化),同时结合当时已经广泛传播的毕氏学派的数本源(强调规律),并从哲学上辩证看待这类看似矛盾的现象,由此形成自己的一套哲学观。

他的哲学主张是“万物流变,无物常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火本源论、逻各斯学说与辩证法思想,其表达的意思是一体的。即他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火本源说),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事物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即是逻各斯的,意规律的,也是后来“逻辑”一词的前称),且变化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既矛盾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整体(辩证法)。他的思想主要在其著作《论自然》中体现,读来异常晦涩难懂,他的原话“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在强调“变化不居”时,他有句名言,即“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后来他的学说被他的学生克拉底鲁(Kratylos,苏格拉底同时代人,据传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就是由他带往雅典,并在哲学界流传开来)推到极端,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片面否定事物的稳定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的诡辩论。他的这种观点,对柏拉图否定感性世界的实在性,提出超出感性的理念论有一定影响;后来亚里士多德也吸收并发展了赫拉特里克的“逻各斯”学说,确立了合乎理性的逻辑演绎规则(如三段论),使其成为一门推理和论证的科学方法。

———————————————————————————————————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巴门尼德

其后是埃利亚学派(盛年约前540-前440,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同在意大利南部,只是出于哲学思想的一致而归于一派,并不是有形的组织)的实际创始人巴门尼德(Parmenides,前515-前460,盛年前504-前501)与他的“存在论”。他也曾受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貌似毕氏文化在当时希腊贵族中相当受欢迎),但他的哲学主张源于他老师色诺芬尼(又克赛诺芬尼,前565-前473,出生爱奥尼亚,后做起了吟游诗人,晚年收巴门尼德为徒,被巴门尼德奉为埃利亚学院的先驱)的神是不动“一”的理论,并提出“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哲学命题。这个理论跟赫拉克利特的近乎一样,很难不让人对两人关系有所怀疑。我猜想赫拉克利特早年与色诺芬尼在爱奥尼亚时就已相识(很可能是师徒关系),两人很可能因共同的哲学爱好而展开过热烈讨论,并在这之中达成了大量思想共识。后来两人在世界“变与不变”的问题上发生了根本分歧,于是赫拉克利特离家出走做了隐士,而色诺芬尼则做起了吟游诗人,向西云游并留在了意大利南部,晚年收巴门尼德为徒,并将他的《论自然》一书传给了巴,以便继续发扬他的思想。

与赫拉克里特认为的“万物流变”看法不同,巴门尼德则认为“万物不变”。他的学说主张也在一本叫《论自然》的书中体现(许多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著作都是以论自然做书名,读者在研究时稍加注意),他的主张包括,一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其逻辑是肯定同一律,如A是A);二存在是一,不动(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的孤立的看待运动的方式,如著名的飞矢不动)。只有思想才能把握存在,非存在(指感性事物)不是思想的对象。三区分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意见即人的经验常常是假的,并不等于真理)。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相比,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思想似乎更具有神秘色彩和形而上学的味道,赫主要强调现实客观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巴则说所有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永恒的、唯一的“存在”在支配着它,万物在变是表象,而其精神内涵是不变的,所以万物本质上仍是不变的(固守形式)。

在论述存在的不变时,他认为能被思维的事物背后都有某种客体般的存在,如果被思维的事物总在时间中发生变化,那么当现在或将来的人在谈及某样事物时,又怎会有共同的概念基础呢。可以看到巴门尼德从形而上学的经验中,领悟到感官世界的虚妄,并相信在感官世界之外有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并且这个存在可以被人的理性所容纳与认识。尽管历来对巴门尼德 “存在”命题的解释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但“客体永存”的思想还是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继承下来,例如元素派的粒子不生不灭,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和本体说,都可以看到巴门尼德存在论的影子。

存在论思想在后来也得到其门下弟子芝诺(Zeno,出生意大利南部,前490-前425)的有力辩护, “芝诺悖论” 便是最著名的例子。芝诺在说明“存在”是一(即不变)不是多(即变化)的连续不可分等性质,大量运用了一种名叫归谬术的论证方法(现在称反证法),其思路是假设“存在”不具有以上性质(相反是运动的,离散的,可分的),那么在进一步的推论中会发现与其假设相矛盾的地方,从而推翻原有假设。芝诺悖论历史上有很多版本,其中比较流传的有四个,分别是二分说,追乌龟,飞矢不动,运动场问题。下面以“阿喀琉斯与龟赛跑”的悖论为例,我们来看看芝诺是如何反驳当时毕氏学派关于“直线上的距离可以无限细分”的观点。悖论说从前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与乌龟赛跑,现假设人的速度是乌龟的十倍,且乌龟在人前面100米先跑的情况下,人在后面是否能追上乌龟?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与龟赛跑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芝诺

从实际经验判断,我们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最后人肯定能追上乌龟,但芝诺说,现在我们假设距离无限可分的,既然如此,那么人在追的同时乌龟也在跑,人每缩小一段距离,乌龟在前面也会产生一段新的距离,如此在每个这样的距离段内,人不是应该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吗。以芝诺的思路,正因为经过归谬得出“人永远也追不上乌龟”的不合实际的谬论,所以反过来否定了“距离可以无限细分”的假设,从而论证了“存在”的连续和不可分性质。

由于芝诺本人的著作早已遗失,其诸多悖论只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有记载,或许因为悖论本身的不可理喻,芝诺悖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完整和正确的报道,而是很有可能被诡辩学院或怀疑主义的人所利用,传到亚里士多德时已经变了味道,其书中关于芝诺悖论的引述也多有批评,认为不过是聪明的诡辩。而从历史眼光看来,芝诺悖论的影响依旧是积极的,他客观上促进了后世数学与物理的相关理论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至少数理逻辑上是承认归谬法的)。有现代哲学家曾这样评价道,芝诺这一系列悖论的全部意义在于,他把动和静,无限与有限,连续与离散的关系惹人注意的摆了出来,并进行辩证考察。

———————————————————————————————————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恩培多克勒

此外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还有一元素派(原子唯物论的前身),传说这一派跟毕达哥拉斯派一样神秘(都信仰灵魂净化和轮回永生),是由恩培多克勒(前495-前435,鼎盛约440,出生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传说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也是智者高尔吉亚的老师)创立的。说他神秘是因为,恩培多克勒本人几乎是哲学家、预言者、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令人难以捉摸。不过据记载他在现代科学方面确有过许多先见之明,比如在医学上提出心脏是血管的中心,呼吸作用;生物上提出早期模糊的生物进化观点;天文上提出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而来的,并解释了日食的过程。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的四根说,他将水,火,土,空气等多种元素看出是构成物质的基础(以一定的比例),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在进一步解释四根分与合的动因时,他认为是所谓的“爱”使之结合,所谓的“恨”使之分离。这种以四根解释本源,以爱恨阐释变化的说法现在看来显然是过于唯心了,他似乎在有意调和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一不是多的理论,转而主张从多到一(四根结合),从一到多(四根分离)的双向运动是循环不止的。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阿那克萨戈拉

其他代表人物有同时代的阿那克萨戈拉(前500-前428),他是米利都学派的阿那克西美尼的学生,希波战争之后,随老师到了雅典,并开始在雅典定居讲学(时间约30年),传说他是第一个在雅典传播哲学的人。在此期间,他同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前495-前429,出身名门,父克山提波斯雅典舰队的司令官,母阿加里斯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克利斯提尼的侄女。他24岁从政,前444年当选首席将军,连续15年执掌军政,成为雅典实际统治者。在他执政期间,雅典正式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希腊的学校。也在后来前431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迎战斯巴达,初期互有胜负,但战局发展愈发不利,后来在攻讦声中落选将军,不久在雅典大瘟疫中染疾而终。)的朋友、老师和政治上的积极支持者。阿那克萨戈拉后来在雅典被公民大会审判(约450),理由是他宣扬的思想言论违反传统宗教和神话主张,最终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雅典,后隐居故乡。他死的那年,柏拉图刚诞生。

与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类似,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和奴斯说,也分别在本源和变化上提出新的见解(多元论)。不同的是阿那克萨戈拉不再满足用具体的物质或元素解释万物的本原,因为这不能解决一和多的关系问题。于是他提出更加抽象性的“种子说”,他认为这些种子性质各异,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可以无限分割)。并说世界最初是这些种子的混合物,然后通过某种漩涡运动,从一小点开始逐渐扩大,在离心力作用下诞生出世界万物,产生星辰、太阳、月亮、气体等等,分离的结果是使稀与浓、 热与冷、 暗与明、干与湿分开,于是浓的、冷的、湿的和暗的结合为大地,而稀的、热的、干的和明的结合为高空,从而构成了有秩序的宇宙。这与现代星系诞生理论比较相似。在进一步解释这种漩涡的力量来源时,他又提出“奴斯说”, 因为种子本身是不动的,所以需要一种更基本单一的实体来推动,这个基本实体便是奴斯。它细微广泛且均匀分布在宇宙中,甚至存在于一切物质乃至灵魂中,不生不灭,由它推动其他种子不断运动,是万物运动的源泉。

在阿那克萨戈拉的理论中,尤其是奴斯一词,我们再一次的看出些许暧昧与故作高深的意味,因为奴斯的本义是心灵,后转义为理性。这也是自然哲学理论最为古怪的是,他们在解释世界本源时,提出的都是偏向唯物意味的概念(或物质或元素或种子或原子),但在更进一步阐述物质变化时,提出的却是暧昧不清的唯心意味的概念(爱与恨,奴斯说,就差说是神了),到最后,你也不清楚他是真的在解释世界的真理,还是在掩盖自己的无知。不过我们还是能够看出阿那克萨戈拉理论较之前自然哲学理论进步的地方。在他的理论中,世界万物不再是毫无目的的随机结合与分离中运动,而是在奴斯的作用下,从一的混乱向多的有序逐步演变。其一强调世界在奴斯(心灵)的作用下运动,这是第一次将精神与物质区分开来,并认可精神的能动性,从此唯心思想开始在哲学界活跃;其二“从一的混乱向多的有序”能够体会出有人类对自然的目的性解释,即世界万物按照既定的目的有序的运动,这也是第一次将人的价值追求(如果爱好秩序算是一种价值追求的话)融入对自然存在的解释中。事实上,也为后来苏格拉底提出将善和正义作为世界的终极目的,提供了一定道德哲学的启发思路,也是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奴斯一词就被说成一种纯粹精神的实体存在,被后来许多唯心哲学家使用。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

再后来的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比苏格拉底稍晚。出生与希腊东北部工业城市阿布德拉,据第欧根尼(罗马帝国时古希腊史学家)相关记载,德谟克利特从小见多识广,云游各地,无所不学,在当时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有钻研,是希腊最早的百科式人物。)自然哲学上,他继承老师留基伯(前500-前440)的原子论并发扬光大。到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哲学理论的要点,已经不再是回答何者为本源的问题,而是本源如何构成世界的问题。无论是四根爱恨说还是种子奴斯说,均从物质外部提出产生变化的动因,这对理解世界变化具体过程并未有实质的科学的进步,反而走向了唯心主义。于是德谟克利特开始试图将事物的运动从唯心主义解释中解放出来,主张以机械的唯物态度看待世界。

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一元论)。原子和虚空同时存在,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且数量和种类无限,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无数个世界便是原子在虚空的漩涡运动中产生。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的一个,他称为小宇宙。并且他认为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这跟近代科学原子理论十分相近。显然,德谟克利特不再对运动的动因加以唯心解释,而是客观承认运动的必然性和绝对性。尤其他关于虚空的概念更是直接否定了靠所谓爱恨,奴斯这些唯心力量推动事物运动的论断,也否定了所谓自然善的有序的目的论。因为如果这个世界是按照某种好的目的设计出来的,就必定会推论出某种神或上帝意识的存在,而一旦有了上帝,人的思考也就到此停止了。因此他反对用神来解释未知的一切,在他的原子论里也没有神存在的空间,甚至他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原子分离后灵魂也随之消亡,根本不存在所谓灵魂不灭或轮回的说法。

他的这种唯物思想还体现在认识论上,他说人通过事物中不断流溢出的原子获得事物的影像,这种影像构成人的感性认识,但人的感官经常是有限的和不可靠的,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虚空就不能被人感知,这时就需要理性认识来帮助人们理清事物的表象和把握事情实质。尽管他的唯物精神值得赞扬,但是由于他过分强调运动的必然性和绝对性,否认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使得他的理论还是被不怀好意的人批评是彻底的机械论和决定论。(好像人们都不太喜欢这种机械的一成不变的秩序理论)。仔细想想,假如这个世界不再有目的,一切又都是从来如此,人们便不会再有新的追求(物质会湮灭,灵魂会消亡),可是如果真的不存在所谓神或人的价值的话,谁又愿意为人们的生活(无论美好还是糟糕的生活)负责呢?因此“虚空”开始沦为一种消极观念,遭到后来柏拉图的激烈反对,甚至于在阿纳克萨哥拉死后还想将他多数著作收集起来全部烧毁。(多少不讲武德)

回过头总结来看,元素派的历史意义在于,它重新把巴门尼德存在“一”的思想拉回到赫拉克利特的“多”的变化中,尝试解释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运动的实在性,形成一切事物由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复合而成的还原论思想,从四根说到种子说再到原子论均是如此,不过这种理论仍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反映,原子或者元素等概念也都是从变动的现象中观察而来,同时也是思辨推理的产物。在还原论观念下,现实世界开始被理解为单一的机械的粒子运动,忽略了变化性与统一性,导致其在认识论上偏向自然宿命论。积极的影响是,元素派由此也开启了西方认识论的先河,间接的为后来的智者学派和希腊三杰的思想提供理论材料,深刻影响着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诸多方面。

———————————————————————————————————

若说哲学辩论是为了追问智慧和真理,那么有人为了辩论而辩论似乎也就不可避免了,智者学派便是这一情况的生动例子。智者学派严格来说并非专门的哲学流派,它更多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适应当时社会需求下的产物。所谓一定历史条件是指,在当时伯里克利的民主政治改革下,公民开始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于是靠辩论发表个人观点并参与决策,以及靠演说选举出任国家公职成为新的社会风尚。这客观上为以普罗泰格拉,高尔吉亚为核心的智者学派(又诡辩学派,活跃于前5-前4世纪的雅典,主要是以专门收费培训修辞,文法,逻辑,雄辩等从事政治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师阶层组成)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讨论。

智者学派的特别之处在两点,其一它并不是专业的有组织的哲学学派,智者们各自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观点,只是在传授知识中形成了相似的哲学观点;其二与当时主流哲学关注的对象不同,在此之前的哲学家们讨论与关注的是宇宙本源的世界观问题,但智者们本职主要是培训教师,他们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人和社会的认识论问题。当然这两点还不足以激起当时苏格拉底及其后来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致的猛烈批评(贬称为诡辩学派),智者学派最大的弊端在于他对知识与真理的功利性追求(把知识当成换取利益的工具)与相对性态度(知识就是感觉)。在苏格拉底看来,智者学派是一群腐蚀民主社会的蛀虫,他们以华丽的辞藻和狡辩的语言赢得地位金钱以及更多的物质利益;又混淆知识与感觉的界限,宣扬相对主义与怀疑论,传播真理不可认识的错误观念,在思想上是真正的毒害青年。

对于苏格拉底的这番批评,在态度上我以为大多是中肯的,但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智者学派的出现(类似现在各类辅导班)完全说的上是合理的,因为它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商业经济发展,知识不再只属于贵族阶级),作为某种工具和技巧帮助那个时代的人们去捕捉和创造机遇。智者学派之所以在后来受到贬低,与它后来沉醉于玩弄文字游戏和怀疑主义有很大关系,其次才是他们在论述观点时的不足。不足在于对传统或权威的领域(参见后期安提丰质疑国家意识,社会法律等合法性)展开批评时,观点态度过于否定和主观了,从而陷入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中。

智者学派最早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他们的思想奠定了智者学说的基础,其学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其一感觉主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其二对神的否定和怀疑,其三约定论的社会历史观。前两个是早期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的主张内容,后一个则是后期代表人物普罗狄柯、西庇阿、安提丰等的主张内容(此处不具体展开)。数学上传说智者学派在几何作图三大问题的解决上(化圆为方,倍立方体,三等分任意角)也有不少贡献,使得几何进一步从实际应用向演绎证明靠拢。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前490~前420,出生阿布德拉,一生旅居各地,是第一个专门收费传授修辞和论辩的人,被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褒义),普罗泰戈拉接受了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变化来自人自身的感觉判断,所谓“感觉论”是指,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不同判断都根据各自的感觉而来,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的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的不存在尺度”,即万物存在与否、性质形态都是相对的,完全取决人的主观感觉,没有可依据的“客观真理”加以判断。基于这一主张,他强调人的主观作用,并论断知识来源感觉,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实际上是鼓励人对现世幸福和感官物质的追求。这在当时希腊奴隶主民主社会,无疑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同时他也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还是不存在,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人的支配作用,表达对个人尊严,自由与价值的向往,也是后来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的重要起源。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Gorgias,前483~前375)早年随恩培多克勒学习修辞、论辩、自然哲学和医学。他的雄辩术在雅典引起广泛注目,到处演讲并开班授徒,为他带来财富,后来定居雅典(传说他是当时收费最高的讲师)。其思想受到过芝诺的影响,但主要来源于普罗泰戈拉。他在认可普罗泰戈拉的“感觉论”时,无疑借用了他老师恩培多克勒的《论自然》里的话(好像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著作都叫论自然,这倒令人糊涂了),“你要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看看每一件事物用什么方式才是明白的。不要以为视觉比听觉更为可靠,也不要以为轰鸣的听觉比清晰的味觉更高,也不要低估其余各种感官的可靠性,因为认识的途径只有一条,你要考虑用哪种知觉使每件事物清楚明白”。

不过他真正出名的还是对“非存在”的论证(出于对埃利亚学说的反驳),得出了与爱利亚派学说截然相反的"三个命题:①无物存在。②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③即使我们可以认识某物,我们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其具体反驳有两点,其一人所思想的并非全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想象的虚幻的事物,比如妖怪神魔等,其二语言并不等于被表述的存在本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很明显,高尔吉亚这种一切皆无、一切都不可知、一切都不可言说的主张,体现出鲜明的怀疑主义与不可知论倾向。某种程度上他的理论比普罗泰戈拉更加极端,事实上已经造成了人们对知识与真理的认知歪曲。也因此遭到后苏格拉底的哲学家的猛烈批判,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将哲学和修辞学区分开,批评高尔吉亚是以优雅言辞娱乐他人的演说家;亚里斯多德也贬称其为诡辩学者,批评他们凭借表现聪明和诡辩论说来瞒骗大众,赚取钱财。


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讨论对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影响

雅典学院油画 拉斐尔

个人以为上面的论辞仅仅是出于为了辩论而辩论的诡辩技巧,并非其真实的主张。高尔吉亚这么做只是因为他本人是修辞学的高手,除此之外,他还对很多不为世人接纳的,甚至荒谬的观点进行过辩护(其实就是喜欢用文字游戏来搬弄是非)。尽管如此,智者学派还是以一种清楚且令人信服的方式,描述了自然事实与人的认识之间(甚至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表明人们在确认名称、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的困难。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或许才能理解“希腊三杰”在西方哲学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后来希腊数学(逻辑与几何体系)都一致走向了形式化、公理化的数学语言发展道路。

以上都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流派和历史发展,主要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这样的哲学流派划分。或许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其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围绕世界本源的质料和形式,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学派(具体物质)和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形式)展开讨论;其次围绕世界本源变与不变,以赫拉克利特为首(万物流变)的爱菲斯学派和以巴门尼德(存在是一)为首的埃利亚学派展开讨论,最后围绕世界本源一元与多元,以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为主的元素论(多元)和德谟克利特为首的原子论(一元)展开讨论。(或者更简单按照地域划分,爱奥尼亚派(偏物质)和南意大利派(偏抽象)。至于智者学派严格来说,不算自然哲学流派之类,而是哲学讨论由世界观向认识论过渡的一个阶段,侧重突出的是物质与精神的讨论与推理辩论的技巧,为后苏格拉底时期道德哲学与形而上学的转向,提供必要的思想材料。

回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可以从他的《形而上学》《工具论》等书中,清楚的看到对以上学说的批评继承。例如他借用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一词(实际中没有出现,而是使用其相近含义“推理”等词),吸收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观点以及芝诺的归谬术(讨论存在的范畴,与主谓式关系),接受了元素派诸多观点,回应了智者学派的诡辩(分析谬误根源和总结有效推理),最终建立起以公理化和有效推论相结合的形式逻辑道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