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公民道德树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能够说,《纲要》的发布实施,是建国以来道德树立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意味着增强道德树立将成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将愈加注重包含公民道德树立在内的肉体文化树立。这是由于: 首先,道德文化是新时期的重要标记。 自党的十九大讲演强调中国特征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来,专家们对新时期的特性,从不同角度中止了阐释剖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据孔子关于国度展开的阶段理论,能够了如指掌地看到,国度的展开要阅历庶之、富之、教之三个主要阶段。道德教育、道德树立是国度展开到一定阶段必须加以注重的。 《论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历史上的中国,不只是人口稠密、幅员广大的大国,经济繁荣、物产丰饶的富国,更是一个道德文化、近悦远怀的强国。同理,在树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假如说毛泽东思想让中国站起来,并使中国成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人口大国,主要处置的是“庶之”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坚持以经济树立为中心,坚持变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处置的是“富之”的问题,那么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思想则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化、调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处置“教之”的问题,注重道德树立,不时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纲要》中也提出:中国特征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增强公民道德树立、进步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树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能够说,道德文化是新的展开阶段与旧的展开阶段的区别所在,是新时期的重要标记。 其次,道德文化是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前提条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曲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度、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昌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巨大复兴需求以中华文化展开繁荣为条件。” “文化”在古代汉语中的意义很明白:“文”就是指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化”的转义作“教行”解,就是人受教而变更。所以“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字、文章、礼乐等变更人的气质,抵达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目的。可见,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因而,诗词、歌舞、戏剧、小说,乃至于建筑、雕塑、美术等文学艺术作品都应秉持“思无邪”的理念,发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度被誉为“华夏之族”,以其辉煌绚烂的礼乐文化缔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盛世,在世界文化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在成康盛世,天下安定,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孔子管理中都,长幼异食,男女别途,强弱异任,器不雕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文景之治,吏安其官,民乐其业,海内安定,家给人足;贞观之治,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开元盛世,垂髫之儿,皆知礼让;康乾盛世,文轨齐于要荒,声教讫于幽遐。 往常,中华民族在处于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巨大复兴需求以中华文化展开繁荣为条件,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因而,中华民族巨大复兴需求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条件,道德文化是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前提。马丁·路德曾经指出:“一个国度的出路,不取决于他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他的城堡之巩固,也不取决于他的公共设备之华美,而在于他的公民的文化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通和品德的高低。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气所在。”所以增强公民道德树立,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道德文化的特征,既是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必定请求,也是完成“中国梦”的前提条件。 最后,道德文化是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示。 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议了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在于展开阶段的差别,基本在于文化DNA的不同。无论是过去、往常还是未来,中国都必定是“中国特征”。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的宗教文化,是一种注重伦理道德教育的伦理文化。“宗教”一词也不同于西方‘religion’意义上的宗教。在古代汉语中,“宗教”是由“宗”(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与“教”(教育、教学、教化)两个字构成,合而言之,意义为: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由此可见古人关于圣贤教育的注重。古圣先王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式,使得以“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伦理道德教育和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为中心的因果教育深化人心。正是这种伦理道德教育承担了西方宗教教育的功用,使人既耻于作恶,又不敢作恶,起到了净化人心、导人向善、睦邻友邦、促进战争的作用,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盛世。 中国历史上历次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都离不开注重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都是由于秉持了《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假如说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传统中宗教承担着道德教育的职能,“政治与宗教(包含道德教育)分别”是其基本特征,而在中华传统的伦理型文化中,则以“政治与道德教育合一”为基本特征,这种伦理型文化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分离的治国方略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为什么简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经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才干现代化若干严重问题的决议》的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新时期公民道德树立实施纲要》。这阐明,在中国,政府既要担任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也要承担道德教育、道德树立的职责。这一点与西方国度的文化传统不同:政府担任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而教会承担道德教育的职责(即所谓的“该归凯撒的归凯撒,该归上帝的归上帝”)。 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宣称“上帝死了”,一些西方人、特别是年轻人以为宗教是迷信,于是不再信奉宗教以及宗教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其结果是在一定水平上招致了西方国度对道德树立与道德教育的削弱与忽视,致使青少年以强凌弱、吸毒、酗酒、卖淫、邻里纠葛等严重的“反社会行为”亘古未有而政府却无能为力。正因如此,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取得者在分离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开会时,面对西方国度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提出了共同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吸取孔夫子的聪慧。”子曰:“政者,正也。”政治自身就具有道德教化的含义,国度政府必须高度注重道德树立,这就是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文化传统。继承这一传统,由党中央、国务院指导,调动各部门、各地域的力气共同处置道德范畴的失范问题,避免道德危机,并且进一步树立高度的道德文化,重塑礼义之邦的形象,正是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示。 总之,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展开史而言,道德文化是新时期的重要标记;就中华民族的展开进程而言,道德文化是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就世界文化展开史而言,道德文化是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示。从这个角度而言,《新时期公民道德树立实施纲要》的印发实施,具有里程碑的严重意义,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作者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刘余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