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李氏朝鲜时期文人笔下的“西湖”形象研讨

2023-2-21 17:52|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1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李氏朝鲜时期文人笔下的“西湖”形象研讨 马 瑞摘 要:在李氏朝鲜时期,较多诗人受“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影响,创作了较多与“西湖”相关的诗。在大多数朝鲜文人看来,杭州“西湖”是美丽的、繁华的、风骚的 ...

李氏朝鲜时期文人笔下的“西湖”形象研讨


马 瑞


摘 要:在李氏朝鲜时期,较多诗人受“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传播的影响,创作了较多与“西湖”相关的诗。在大多数朝鲜文人看来,杭州“西湖”是美丽的、繁华的、风骚的、脱俗的,是湖水的模范,是难以企及的乌托邦。他们笔下的“西湖”形象主要是由美丽、繁华、风骚、脱俗、湖水模范、乌托邦等这些词构建起来的。


关键词:西湖;形象;诗文;朝鲜;文人


韩国古代汉籍,特别是李氏朝鲜时期的典籍中,有不少与杭州“西湖”相关的内容。本文从这些诗文文本动身,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讨措施,讨论朝鲜半岛文人是如何与杭州西湖相遇的,寻觅与西湖相遇后朝鲜文人发明的“西湖”形象之关键词,并经过朝鲜文人发明“西湖”形象的行为反观李氏朝鲜时期文人自身的形象。


一、“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途径


唐代的白居易(772-846)﹑宋代的林和靖(967-1028)与苏东坡(1037-1101)等文人大家都曾被西湖共同的魅力所吸收,并为之驻足吟咏,从而留下了“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逗留是此湖”“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等喜闻乐见的佳句。他们的诗文也经过各种途径传到了同为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早在高丽时期,这些诗句已为半岛文人所熟知。与崔致远﹑李齐贤并称为“韩国古代三大诗人”的李奎报(1168-1241)喜读白居易的诗文,其在《东国李相国文集》中提到了《白乐天集》;李谷(1298-1351)在《稼亭先生文集》第十七卷中提到了林和靖,尔后“林和靖”“孤山”“疏影横斜”等词语开端频繁地出往常半岛文人笔下;苏轼的诗文也曾在高丽高宗时期盛行整个朝鲜半岛,时人掀起“学苏”的热潮,至高丽后期,此种习尚更是抵达高潮。这些文人大家的作品,携带着大量“西湖话语”,漂洋过海抵达朝鲜半岛,成为韩国文人早期认识“西湖”的主要载体之一。


而早期接触了西湖或“西湖话语”的半岛文人,他们将“西湖”入诗入文,进一步助推了“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李齐贤(1287-1367)是高丽王朝后期重要的诗人﹑散文家﹑政治活动家。他从28岁起跟随被迫逊位而留在元朝的忠宣王王璋,三次出使元朝,在华生活了26年。他把当时盛行的十几首韩国语歌谣翻译成汉语的七言绝句,命名为“小乐府”。“小乐府”被搜集在其作品集《益斋乱稿》第四卷中,其中有一首《西湖曲》:“西湖画舫谁家女,贪得缠头强歌舞,安得勇士掷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可见,“西湖”一词被普遍用于高丽时期老庶民的歌谣中,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范围不时扩展。而李齐贤对歌谣的改编与收录,无疑更促进了“西湖话语”在后世的传播。与李齐贤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高丽文人李谷,其“西湖话语”愈加丰厚。下文是李谷《稼亭先生文集》第十七卷《送鄭仲孚遊杭州謁丞相五首》的内容:


丞相南辕政化新,爱民如子出天真。只嫌暑湿伤和气,赖有家家祝寿人。


行近江南景物新,六朝遗址已迷真。圣元混一今无古,笑杀当时割据人。


西湖今古靘妆新,一见应知面目真。旧日诗仙曾四处,纷繁歌吹恼游人。


苏杭景入画图新,每恨风闻揔失真。及子未还吾亦去,鸡林贾客尽诗人。


梅花作风几番新,俗物何曾解混真。为我一过和靖宅,能诗便是爱梅人。


上述朝鲜半岛本土文人的“西湖话语”,是中国文人所发明的“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后世文人与庶民了解“西湖”与“西湖话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西湖图也促进了“西湖”形象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西湖图包含“西湖十景图”与“西湖总图”两类,现存最早的两类西湖图分别是南宋画家叶肖严的《西湖十景图册》与李嵩的《西湖图卷》。西湖图于李氏朝鲜王朝中期传入朝鲜半岛。据《湖阴杂稿卷之五》《杂记日录》记载,郑士龙曾从沈光彦(1490-1568)处收到包含《杭州西湖图》在内的四幅图画。李好闵(1553-1634)在其《五峰先生集》第三卷《五言律》中有一首写“杭州西湖图”的诗:“逦迤西湖路,琼楼出柳梢,楼中有仙客,楼下俯虹桥,深夜骑丹凤,凌虚弄玉箫,天风飒然过,桂子月中飘。”


此外,明朝田汝成(1503-1557)的《西湖旅游志》很受朝鲜王朝文人的欢送,朝鲜诗人申钦(1556-1628)﹑许筠(1569-1618)﹑蔡彭胤(1669-1731)﹑沈象奎(1766-1838)均曾在其诗文中提及此书。申钦在《象村稿卷》第三十六卷《蓝田遗壁跋后稿》中有云:“余昔奉使赴燕。得田禾叔西湖志。爱其事迹备具。山川临观之美。游戏咏歌之什。皆摭拾无一遗者。竣事东还。遂购小本。为橐里宝装。曁归値官闲身暇。心未尝不于志亹亹。而简直丌案无他书矣。”朝鲜文人对《西湖旅游志》的喜欢,在某种水平上促进了杭州“西湖话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关键词:二、“西湖”形象


在“西湖”形象的研讨方面,金文京指出了韩国与日本的“拟杭州西湖之风”;张东杓以为,对朝鲜文人而言,西湖代表着杭州以至江南,西湖是他们向往的对象。朝鲜王朝前期,学问分子常常把西湖想象成他们追求的乌有之乡,“乌托邦”能够说是朝鲜文人对“西湖”形象的总体描画,至于是哪些形象关键词支撑起了这一总体形象,先行研讨中均无提及。鉴于此,笔者经过对朝鲜文人诗文文本内容的研讨,对“西湖”形象中止更细致的描画,弥补现有研讨对“西湖”形象描画过于笼统的缺陷。


尹善道(1587-1671)是朝鲜王朝中期的文学大家,是杰出的山水时调作者,擅长以漂亮的韵律描画山川美景。其《孤山遺稿》卷六中收录有诗歌《錢塘春望 陞補二中居魁》:


有客为眼不计脚,楚水吴山游衍身。东风芳草二三月,来到钱塘湖水滨。


繁华不逐昔人去,绿柳烟花依旧春。缅怀当年抉目人,忠节凛凛磨苍旻。


西施贝锦不停织,水面鸱夷迷去津。江边白马纵虚语,怒涛往常如隔晨。


潮头射弩何代王,武略雄威无与伦。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来作香儿臣。


风流浩荡筑堤守,野服黄冠随鹤人。高标淸节今何处,柳条梅蕊徒纷缤。


千年遗址几人事,最恨猪皇天步屯。荷花却挽玉辇留,五陵无人春草新。


黄粱在釜梦几回,辽鹤一声哀遗民。江山留与后人看,一剑游子空悲辛。


三吴物色入望眼,独立湖上欹乌巾。芳洲花雨沸笙歌,万家帘幙春氲氤。


兴亡往事置勿论,绿樽酩酊酬佳辰,钟鸣灵隐夕阳低,十里垂柳晴烟均。


在这首诗歌中,阅历了“壬辰倭乱”的诗人以饱蘸忧国之叹的笔触,对西湖周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止了较详尽的描写,诗歌用“东风”“芳草”“绿柳烟花”“西施贝锦”“荷花”“柳条”“梅蕊”“芳洲”“花雨”“十里垂柳”“晴烟”等词语描画了一幅生机盎然﹑美不胜收的西湖春景图。此外,诗歌中所提及的“繁华”“笙歌”“万家帘幙”“绿樽酩酊”等语句勾勒出了当时西湖周边乃至整个杭州地域繁荣昌盛的社会形象。与尹善道同时期的李廷龟(1564-1635)曾官至左丞相,他文采极好,接近自然山水,珍爱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其《月沙先生集》第一卷中有一首赠给浙江金华某友人的《钱塘歌》:


尔家何在钱塘隅,钱塘形胜天下无。繁华佳丽擅东吴,四明天目真仙区。


山河控带旧雄都,赤城霞气连苍梧。三秋荷桂十里湖,烟雨楼台如画图。


珠帘晴卷十字衢,处处靑帘开酒垆。浙江潮声卷地枢,八月壮观何其娱。


雷公咆哮岛屿驱,壮志千载如须臾。苏堤桥断暗新蒲,钱氏台残迷绿芜。


在该诗歌中,曾多次出使中国的李廷龟对友人“金华秀才”的家乡大加夸奖,用“三秋荷桂十里湖,烟雨楼台如画图”赞扬杭州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并用“珠帘晴卷十字衢,处处靑帘开酒垆”描写了西湖周边以及杭州城内商贾云集﹑道路四通八达的繁盛现象。尹善道与李廷龟笔下的西湖,不只有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还具有极度繁华的物质文化。


丽末鲜初时期的文人李穑(1328-1396)曾在年轻时期作为使臣来中国元朝,科举及格后,在元国子监学习,回国后官居要职。他的《牧隐诗稿》第六卷中有三首《咏梅诗》,其中一首中有这样的诗句:“诗家摹写应车载,和得西湖有几人。”意义是说,文人摹写梅花的诗数不胜数,却鲜有人能与“西湖”相提并论。此处所说的“西湖”指“林和靖”。此外,高丽末期诗人李谷(1298-1351)也曾在送别行将“游杭州谒丞相”的郑仲孚时,作诗嘱托郑仲孚替自己去一趟林和靖的住所。从上述事实能够看出,在当时的半岛文人看来,林和靖和他的诗文是杭州与西湖的一张“金名片”,林和靖与西湖密不可分,西湖成就了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佳话,林和靖也为西湖添加了文化内涵。尔后的赵泰亿(1675-1728)﹑申光洙(1712-1715)﹑李德懋(1741-1793)﹑申纬(1769-1845)等人,均在诗文中提到过林和靖与其诗歌作品。在他们的诗文中,林和靖的人品与“韵格”高雅“非俗”。孕育了林和靖佳话的西湖与孤山,自然也被朝鲜文人贴上了“风骚”“脱俗”的标签。


李氏朝鲜王朝时期,韩国国内也有以“西湖”命名的地名,如汉江“西湖”和水原“西湖”。汉江“西湖”即今天的“西江”,是截取汉江上比较开阔的一段,增置人工景观而成。文人许橿(1520-1592)的《西湖别曲》,写的便是晚春三月,与六﹑七好友泛舟汉江“西湖”时的情形。而水原“西湖”则建于1799年,其本是一个用于灌溉的水库,因位于水原华城以西而得名“西湖”。水原“西湖”周边还有一座建于1831年的“杭眉亭”。苏轼曾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头绪,盖不可废也。”“杭眉亭”之名,由此而来。综上所述,朝鲜中后期“拟杭州西湖之风”盛行。


朝鲜文人旅游其本土“西湖”,并留下了不少关于本土“西湖”的诗文。这些诗文的内容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文本中多见将本土“西湖”比较为杭州“西湖”的语句。如权万(1688-?)在其《江左先生文集》第一卷《西湖舟中,望露梁》一诗中写道:“西湖形胜似杭州,溢眼繁华物货稠,亭观划一临水府,帆樯络绎接蚕头,长眉叟去有新月,深目人来余古邱,漠漠江南芳草绿,菱歌一歪曲行舟。”朴允默(1771-1849)在《存斋集》第一卷《归路历登杭眉亭》中写道:“……晶晶暎琉璃,鳞鳞铺罗绮,滉漾一何壮,明丽亦可喜,杭州有西湖,人言颇相似……”


朝鲜文人不只习气将本土“西湖”比作杭州“西湖”,以言本土“西湖”之美,而且还会将他国的湖水与杭州“西湖”相比,以描画其景致之美。如赵泰亿(1675-1728)《谦斋集》第七卷《东槎录》中有如下记载:“舟中始见富士山。雪峯参天。过河。有十里荷花塘。”于是作诗曰:“……山光逈带千秋雪,海气遥通百里河,荒井人家皆竹树,远江商舶尽咸鹾,荷池不让钱塘好,争奈吾行岁暮何。”诗人固然远在日本,但看到日本荷塘美景的那一刻,还是想到了杭州西湖的荷塘。


在朝鲜文人拿本土“西湖”及他国湖水与杭州“西湖”中止比较的过程中,杭州“西湖”是作为喻体呈现的。朝鲜文人以为,对他们自己及其作品的受众来说,杭州“西湖”比起本土“西湖”和他国湖水,其形象更为生动﹑细致。此外,其他的湖水美不美,总要用杭州“西湖”这把尺子来权衡,这阐明杭州“西湖”俨然已成为湖水的模范,成为美丽湖水的标杆。


权宇(1552-1590)《松巢集》中有云:“夜梦中游一湖,山间明秀竒絶,遥见画阁隐映烟林之表,余以小舟系袭江,柳下眺赏之际,忽见一僧来乞诗,即题赠云,画阁烟波外,孤舟柳下维,山僧乞新句,乃以此状遗,于时夕阳满江,既觉怳然,若非杭州之西湖,疑即武陵源上也。”于是,他依据梦中的情境作了两首绝句:


其一:梦中所见特殊境,觉后怳然难定心。桃花风月武陵路,安得仙源再度寻。


其二:梦逰疑是西湖地,灵梵院前凡鸟门。笼鹤不知孤艇客,夕阳无赖满江村。


作者梦见了“明秀奇绝”的山水﹑若隐若现的“画阁”﹑求赠诗句的“山僧”﹑满江的“夕阳”,便狐疑自己要么是在“杭州之西湖”,要么是在“武陵源”。众所周知,“武陵源”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作者将杭州西湖与其相提并论,表白了内心对杭州西湖的极度向往。此外,与权宇同一时期的申钦(1556-1628)曾作为书状官随同出使明朝,并参与了对明朝外交文件的起草撰写工作。他对西湖与杭州充溢了向往,在其作品集《象村遗稿》第十九卷中称自己在整理“骚坛上客”们的文章时,称“每历溯往古,缅想湖山,有时身留意往,似乎步履于两峰三竺之中。”他希望能够“启齿抒怀,流连光景如白如苏”,而对完成这个愿望的途径,他则说:“使佛氏三生之说有凭,则令我他日生于西湖,为西湖长足矣。古人有诗曰‘人生只合老杭州。’又曰‘一半逗留是此湖。’”并作七言绝句,曰:“钱塘淸赏世间无,南北高峰里外湖。安得来生作湖长,放游如白又如苏。”权宇与申钦心目中的“西湖”,自然风光秀丽,物质丰厚,有契合他们肉体需求的高雅诗友与诗篇,能让他们“放游”心灵,从而得到内心的自由。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极理想的国度,是难以企及的乌托邦。


综上所述,在朝鲜文人笔下,“西湖”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观﹑繁荣物质文化﹑深沉的人文底蕴,是他们眼中湖水的模范,是他们盼望生活的中央,是他们内心渴求抵达的乌托邦。“西湖”的乌托邦形象,是由美丽﹑繁华﹑风骚﹑脱俗﹑湖水模范等关键词支撑起来的。


三、结语


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文人对这个由汉人树立的政权十分友好,这使与“西湖”有关的诗句在高丽时期便在朝鲜半岛得以传播,且1592年壬辰倭乱期间,李氏朝鲜与明朝共同御敌,在两国将领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饱含“西湖话语”的西湖图与《西湖旅游志》也在朝鲜半岛得以传播。在大多数朝鲜文人笔下,“西湖”是美丽的﹑繁华的﹑风骚的﹑脱俗的,是湖水的模范,是难以企及的乌托邦。“西湖”之所以能在朝鲜文人笔下呈现出如此美好的“形象”,首先是由于西湖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资源,其次是由于朝鲜文人确信西湖所在的江南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朝鲜兴隆,从而对这一地域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金文京.西湖在日韩——略谈景色转移在东亚文学中的意义[J].北京大学研讨生学志,2014,(Z1):2-12.


[2]王福和.大学比较文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杨雨蕾.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41-149.


[4]张东杓.朝鲜前期学问阶级对杭州西湖的想象与其内涵[J].(韩)历史与世界,2014,(46):209-220.


(义务编辑:李汴红)


中图分类号:I3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10-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讨课题“李氏朝鲜文人笔下的‘西湖’形象研讨”(课题编号:2016N75Y)。


作者简介:马瑞(1979—),女,河南新乡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讨方向:韩国言语文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