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嘉强 原创文章。 《张迁碑》全称《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省泰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性。整个碑的书风雅拙、质朴。《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褒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作风雄强的典型作品,现存最早拓本为明拓本(“东里修饰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一页错的比较多,是值得重点留意的。 1、原碑中是“荒远既殡”,“殡”应为“宾”,意为“ 荒远地域都曾经宾服了”。 2、原碑中是“张是辅汉”,“是”应为“氏”,意义明显。 3、原碑中“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王念孙《汉隶拾遗》:爰既且于君’,义不可通,明是‘爰暨于君’之误。《魏元丕碑》:‘爰暨于君’,即其明证矣。”原文“既且”正确应是“暨”字,但估量刻碑者误以为是两个字,所以刻成了“既且”两个字。 4、原碑中是“盖其繵縺”,“繵縺”应为“缠联“或”蝉联”,意为“大约就是他们后代的继承人”。 原碑中“中謇于朝”,“中”应为“忠”,意为: 对朝廷做到忠实正直。 上面所圈的两个字应为“腊”,“祭”,即为“腊正之祭”。 上图的错误又是十分值得留意和注重的。 上图圈起来的内容是“晋阳佩玮,西门带弦”,这里的“玮”应为“韦”。这里除了这个错弄错外,意义也弄反了。“董安佩弦、西门佩韦”是汉代常见的典故,《张迁碑》错用成“晋阳珮玮、西门带弦”。“董安佩弦、西门佩韦”,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缺乏,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佩韦佩弦”是一则成语,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方有益的规劝。 西门豹为战国时魏人,《史记。滑稽列传》有传。在邺令任上,他惩治借祭河神而摧残民女搜刮民财的中央污吏及巫婆等,皆大欢欣,表示出疾恶如仇、刚烈耿介的性格。为告戒自己少犯性急之病,他身佩牛皮以自警。 董安于为春秋末晋国五卿之一赵鞅(即故事中追逐后来被东郭先生藏进口袋的那只狼的赵简子)的家臣。他擅长建筑,原晋阳城就是他设计并督造。自以为性情舒缓,故佩弓弦在身以自励。辅佐赵氏十几年,后在晋国内乱中为保国度安定而自缢身亡。 原碑中"蔽沛棠树,温温恭人"的“沛pei”:应作"芾"[bì fèi] ,蔽芾是形容幼小的样子,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张迁碑》是汉碑中的上品,是学书的最佳范本之一。下面附录历代书家对《张迁碑》评价供大家参考。 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弇州山人四部稿》) 清万经评其书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 清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未几见者。” 张迁碑图册(5)清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顾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自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习尚,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现代费声骞:《张迁碑》字迹看似规正古拙,实则结字巧丽,临写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实质,留意点画之间的笔势往来,谨防古板僵木。(《古代碑帖鉴赏》) 集评: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可谓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 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与您一同,打造最佳书法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