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是英国荷兰裔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的发现摩西。 可能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这期应该是整个系列最养眼的一篇。 系列目录: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最初的艺术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古典时代:波斯、希腊与罗马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中古时代:宗教的艺术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一南一北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专制时代:巴洛克与洛可可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启蒙时代:理智与情感 ag獭:【图解西方艺术史】走向现代:印象派和新艺术 本期思维导图 启蒙时代与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进入高峰,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蔓延至全世界,宣告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变,而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则预示着新社会的到来。从思想、技术、文化到生活方式,一场史无前例的剧变将人类推向了新时代——一个崇尚理性,追求进步,赞美自由的时代。 新古典主义巴洛克时代,罗马依然是欧洲艺术的中心,当时欧洲各国立志成为艺术家的人们都渴望亲自到罗马学习,感受文艺复兴和古典艺术。当时欧洲上层子弟流行壮游(Grand Tour),不来意大利游学一番,似乎就不足以成为熟稔人文知识的绅士。 古典主义先驱赫库兰尼姆遗址 1738年和1748年,赫库兰尼姆与庞贝,两座保存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重见天日,在考古发掘和古典文化熏陶下,艺术家们重燃起对古典艺术的热衷。当时影响巨大的艺术史和考古学先驱温克尔曼极其推崇古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成为新古典主义者极力追求的境界。在他影响下,几位在罗马工作的艺术家:安东·拉斐尔·门斯、蓬佩奥·巴托尼和加文·汉密尔顿、乔瓦尼·皮拉内西,为新古典主义建立起基本的原则。 安东·拉斐尔·门斯,帕纳苏斯山,1761年 蓬佩奥·巴托尼,Knatchbull-Wyndham爵士像,1758—1759年 门斯是温克尔曼的好友,都来自德国,他在温克尔曼协助下模仿拉斐尔,吸收古典艺术元素,绘制了天顶画《帕纳苏斯山》。门斯摒弃了洛可可艺术的松散笔触与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采用古典的平行构图,强调人物轮廓,类似的特点也可以在其竞争对手巴托尼的作品中找到,他绘制了大量以古典文物为背景,模仿古代雕像姿态的肖像画。 乔瓦尼·皮拉内西,罗马万神殿,意大利,1749—1750年 乔瓦尼·皮拉内西,地牢7号,意大利,1745年,这幅画显示出哥特式的想象,因此皮拉内西也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画家兼古董商人加文·汉密尔顿是苏格兰人,热衷于古希腊和罗马背景的大幅画作,他亲自参与考古,将大量古典艺术品转卖到英国,使其成为塑造新古典主义品味的重要人物。他的合作者乔瓦尼·皮拉内西来自壮游的热门打卡地威尼斯,他青睐壮丽崇高的罗马建筑,为许多罗马古迹留下了珍贵的版画记录,不仅影响了新古典主义者,也启发了浪漫主义的后人。 英国新古典主义科伦·坎贝尔等,霍顿大厅,英国,始建于1722年 英国人很快就接受了新古典主义,甚至早在18世纪初,英国文坛就出现了模仿古典作家的"奥古斯都文学"。在建筑领域,苏格兰建筑师科伦·坎贝尔主张要以古代和帕拉迪奥风格建筑为基础,创造比例和谐,带有古韵的英国建筑样式,与天主教(和君主制)的巴洛克建筑做出决裂。坎贝尔被誉为乔治时代建筑的创始人,其特点是强调比例和平衡,装饰朴素,外观对称,从乔治一世到乔治四世,乔治时代建筑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大行其道。 罗伯特·亚当,锡永宫,英国,约1760年 对古典主义建筑的喜好同样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另一个苏格兰人罗伯特·亚当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室内装饰的领军人物。他发展了一套被称为"亚当风格"的装饰法则,采用罗马式拱顶、希腊式柱头等古典元素进行装饰,外观对称平衡,又带有些洛可可风格的跳脱和情调。 威廉·肯特、詹姆斯·吉布斯,斯托庄园的帕拉迪奥桥,英国,1730—1738年 画家出身的建筑师威廉·肯特受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克劳德·洛兰等人影响,结合当时正在形成的浪漫主义品味,和同时代的查尔斯·布里奇曼、万能布朗一起开创了自然和谐、装饰朴素、带有异国情调和古典时代理想化幻想的英式庭园,和路易十四时代宏大对称的园林形成鲜明对比,可谓西方园林史上的一场革命。此后,许多欧洲大陆的达官贵人也模仿起英式庭园,一时蔚为风潮。 安吉莉卡·考夫曼,忒勒马科斯和仙女仙女卡吕普索,1782年 稍晚于建筑,英国的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领域同样受到了新古典主义的影响。瑞士出生的女画家安吉莉卡·考夫曼是皇家艺术研究院的两位女性创始人之一。在当时,历史画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女艺术家常因无法研究男性裸体而与历史画绝缘。考夫曼是这个年代少有的女历史画家,她以新古典主义热衷的希腊罗马神话历史为题,我们并不知道她是如何获得男性解剖学知识的。 本杰明·韦斯特,沃尔夫将军之死,1770年 出生于今天美国境内的本杰明·韦斯特是皇家艺术研究院第二任院长。他的画作《沃尔夫将军之死》汲取新古典艺术的构图和意象,却以当时正在发生的法印战争为主题,违背了推崇寓言性神话场景的新古典主义原则。尽管国王不喜欢这幅画,但前来观看的民众却对这幅画的异域情调非常着迷。值得一提的是,韦斯特是富兰克林的好友,也是沟通欧洲和美国艺术的桥梁。 托马斯·班克斯,莎士比亚画廊入口雕塑,英国,1788年 乔赛亚·韦奇伍德、约翰·弗拉克斯曼,古风设计的碧玉细炻器,英国 雕塑家托马斯·班克斯模仿文艺复兴大师作品,融合古典元素,是英国新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陶艺家乔赛亚·韦奇伍德(达尔文的外公)紧跟潮流,为其工厂开发了耐用的碧玉细炻器(Jasperware)。他雇佣雕塑家约翰·弗拉克斯曼,以古希腊陶瓶为蓝本设计装饰,顺应了人们追逐古典风格器具的需求,引来了欧洲大陆的一众模仿者。 约瑟夫·赖特,气泵里的鸟实验,英国,1768年 在英国,崇尚理智的新古典主义时常与情感驱动的浪漫主义并存。通常被归为新古典主义的画家约瑟夫·赖特活跃于德比郡。他的画作以肖像画为主,但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则是以夜晚为背景,带有卡拉瓦乔式夸张明暗对比的风俗画。赖特描绘了不少关于科学家或工程师进行实验生产的画作,被誉为"第一个表达工业革命精神的职业画家"。 法国新古典主义在法国,洛可可风格生命力比较持久,直到路易十五统治晚期,建筑领域才逐渐转向新古典主义风格。1747年,建筑师小布隆代尔在皇家建筑学校开学典礼发表演说,斥责洛可可风格的华而不实,呼吁回归17世纪路易十四时代的古典主义风格。不久,蓬皮杜夫人派他的弟弟马里尼侯爵和建筑师雅克-热尔曼·苏夫洛赴罗马游学,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做好了铺垫。 昂热-雅克·加布里埃尔,小特里亚农宫,法国,1762—1768年 回国后,马里尼侯爵命令御用建筑师昂热-雅克·加布里埃尔设计了协和广场和小特里亚农宫。加布里埃尔并未去过罗马,他的建筑主要基于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古典主义,结合了帕拉迪奥风格。 雅克-热尔曼·苏夫洛,圣热纳维耶芙教堂原设计,可以看到外墙上原有的窗户 今天的巴黎先贤祠,始建于1758年,穹顶最高处离地面83米 和侯爵一同游历罗马的苏夫洛是小布隆代尔的追随者,他设计了一大批新古典建筑,包括圣热纳维耶芙教堂,也就是今天的巴黎先贤祠。遗憾的是,他的原始设计后来被大幅修改,拉长的耳堂破坏了原先的对称布局。大革命后,教堂改为安葬法国伟人的先贤祠,原有的外窗都被封闭,此后又多次改建,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苏夫洛的设计。 克洛德·尼古拉·勒杜设计的河务局大楼,河流可以从大楼中间流过,圆筒形设计恰好对应了河务局的职能 艾蒂安-路易·布雷设计的牛顿纪念堂,建筑本体是个直径150米的圆球,在当时显然是造不出来的 小布隆代尔的两个学生玛丽-约瑟夫·佩尔和克洛德·尼古拉·勒杜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他们不再拘泥于古典建筑规则,将建筑简化为基本的几何形状,其设计体量庞大,装饰简单,使人感到崇高和敬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勒杜,他发展了一种乌托邦式的建筑构想,试图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得到了美国建筑师的追随。和勒杜同时代的艾蒂安-路易·布雷也致力于以抽象元素设计带有纪念性质的建筑,比如造型简洁夸张的牛顿纪念堂。 让-安托万·乌东,伏尔泰像,法国,1780—1790年 雅克-路易·大卫,荷拉斯兄弟的誓言,法国,1786年(第二版) 路易十六时代,昂吉维莱尔伯爵成为皇室建筑总管,他厌恶放荡的洛可可艺术,偏爱弘扬高尚道德的大型历史画作。在他领导下,法国绘画和雕塑转向新古典主义风格。雕塑家让-安托万·乌东和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都去过罗马,是这两个领域的代表。乌东为许多启蒙时代名人创作了雕像,但因其和路易十六的关系而在大革命时代失宠,大卫则是雅各宾派的一员,罗伯斯庇尔的朋友,是大革命的重要人物,也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象征。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法国,1793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加冕,法国,1806年 1784年,大卫完成了大幅作品《荷拉斯兄弟的誓言》,这幅革命性的作品以舞台般的场景,雕塑般的人物,清晰的轮廓线条和忠实的历史细节,奠定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风格。大卫认为艺术必须服务于公众教育,他将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与古典主义相结合,其画作《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都体现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大卫的画风尤其受拿破仑喜爱,他充分意识到了古典主义意象对权威的象征和宣传作用。 安格尔,大宫女,法国,1814年 安格尔,泉,法国,1856年 大卫是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画家,拿破仑和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是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大多受这个时代流行的浪漫主义元素影响,偏离了古典主义风格。强调轮廓和线条的安格尔也是其中之一,他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旗手。 安格尔,Moitessier夫人像,法国,1856年 安格尔,大宫女,法国,1835年,可以看到安格尔对线条的把握 安格尔崇拜拉斐尔,重视线条胜过色彩,其画作笔触细腻光滑,形体相对平面而带有理想美感。他对形式和空间的表现影响了德加、毕加索、马蒂斯等现代画家。虽然安格尔自诩为新古典艺术的捍卫者,对浪漫主义风格大加抨击,但他对异国风情的热衷则背离了早期新古典主义原则。 其他国家的新古典主义托马斯杰斐逊,蒙蒂塞洛,美国,1772年 埃德蒙尼亚·刘易斯,永恒的自由,美国,1867年 新古典主义对理想主义、爱国精神和公民美德的关注,使其得到西方政治领袖的关注。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是其中之一。杰斐逊兴趣广泛,对艺术也很感兴趣,他引入了英国的帕拉迪奥式建筑,认为可以通过模仿古罗马建筑,建立起美国和古罗马共和体制间的联系。对新古典主义的热衷也延伸至雕塑,雕塑家埃德蒙尼亚·刘易斯,不但是女性,还是黑人,有原住民血统,是第一个有国际声誉的黑人和原住民艺术家。 安东尼奥·卡诺瓦,三女神,1814—1817年 安东尼奥·卡诺瓦,华盛顿像,原作被毁,此为石膏复制版,华盛顿的罗马人cos造型体现了新古典主义趣味 贝特尔·托瓦尔森,伽倪墨得斯和扮成鹰的宙斯,丹麦,1817年 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是新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他早期创作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雕塑,后前往罗马游学,研究古典时代和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发展出融合古罗马与自然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卡诺瓦的名声享誉欧洲,在各国都有顾客,其中就包括拿破仑。他的丹麦学生贝特尔·托瓦尔森也在欧洲各国享有盛名,不过其风格更偏向古希腊雕塑。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柏林音乐厅,德国,1818—1821年 Carl Gotthard Langhans,勃兰登堡门,德国,1788—1791年 约翰·哥特弗里德·沙都,勃兰登堡门的马车,德国,1793年 新古典主义对建筑的影响最为深远。出生于西里西亚(今属波兰)的建筑师Carl Gotthard Langhans是普鲁士第一批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他受雅典卫城门户启发,设计了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门楣上的马车雕塑由约翰·哥特弗里德·沙都创作,他后来成为普鲁士艺术学院的院长,是柏林雕塑学派的奠基者。生于勃兰登堡的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晚年转向了哥特复兴风格。 贾科莫·夸伦吉,斯莫尔尼宫贵族少女学院设计图,1806—1808年,这是欧洲第一所公立女子教育机构,原建筑已被毁 伊万·斯塔罗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圣三一大教堂,俄罗斯,1778—1790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后期,俄国艺术也转向新古典主义风格。意大利建筑师贾科莫·夸伦吉受女皇之托,为圣彼得堡设计了众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将帕拉迪奥式建筑带到俄罗斯。来自本土的伊万·斯塔罗夫是帝国艺术学院(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也是新古典主义的追随者。 卡尔·布留洛夫,庞贝城的最后一天,1830—1833年 亚历山大·伊万诺夫,基督显现,俄罗斯,1837—1857年 19世纪初,俄罗斯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强烈影响。法国后裔卡尔·布留洛夫出身艺术世家,是俄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他的作品《庞贝城的最后一天》在巴黎获得大奖,使其成为俄国第一位享有全欧声名的画家。布留洛夫的作品带着一些浪漫主义的浓烈情感,因此被视作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型的重要人物。同时代另一位画家亚历山大·伊万诺夫则坚持新古典主义画风,执着于基督显圣主题的作品。 古典主义音乐和建筑、美术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对应,是音乐中的古典音乐时代,这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古典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并无直接渊源,但在崇尚理性和道德,作品结构严谨,艺术手法简洁等方面类似。莫扎特、贝多芬和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期,因此有维也纳古典乐派之称。 18世纪,贵族成为器乐的主要赞助者,公众将兴趣转向轻松有趣的喜剧歌剧。古典主义音乐承继巴洛克音乐,它的层次相对比较简单,适应了贵族家庭相对小规模的乐队配置。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乐章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体裁,指挥逐渐成为乐团的常规配置,现代钢琴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Joseph Karl Stieler,贝多芬像,德国,1820年,这位画家还画过许多德国美女,但所有作品都不及贝多芬像有名 古典主义音乐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是海顿,他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受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海顿为作品加入了戏剧化的强烈对比。第二阶段代表是莫扎特, 他的作品涉及歌剧、协奏曲、交响曲等各个领域。最后一个阶段代表是贝多芬,他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先驱,作品充满感染力。 音乐领域也有新古典主义一说。不过其诞生要比美术中的新古典主义晚得多。19世纪末,作为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回应,出现了倡导回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新古典主义。俄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他对原始主义、序列主义音乐也有革新,横跨多个风格,因此有音乐界的毕加索之称。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一个来自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强调,一个则来自启蒙思想家对自由的渴望。它们一个从古典时代寻找原型,另一个则从民间艺术、异域风情和中世纪汲取灵感,崇拜英雄,张扬情感,如同启蒙运动的一个叛逆孩子。 中北欧浪漫主义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分裂的中欧引领潮流之先。18世纪60年代,德语区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歌颂天才,强调自由和个性解放,主张返回自然,驳斥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先河。在德语区,浪漫主义往往和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其影响波及文学、哲学、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著名的文学家歌德、席勒、荷尔德林、赫尔德,哲学家黑格尔、谢林、费希特等都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参与者。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雾海上的旅人,德国,约1818年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凝月,德国,约1825—1830年,这幅画有很多副本 许多浪漫主义画家都热衷风景画,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和风景画的代表,也是个热诚的民族主义者。弗里德里希一生执着于表现大自然的神圣气息,在广阔的风景和自然之力面前,人的力量显得不足为道。如此便能体现出自然的崇高。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往往带有神秘的象征隐喻,这启发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 菲利普·奥托·龙格,清晨,德国,1808年 和弗里德里希同时代的菲利普·奥托·龙格是歌德的好友,他有着神秘的基督教思想,试图通过颜色、形式和数字在画中表现宇宙的和谐。龙格对Gesamtkunstwerk,即整体艺术很感兴趣。这种艺术旨在融合所有艺术形式,比如将绘画和音乐、诗歌融合。龙格英年早逝,生前他建立了彩色球概念,启发了歌德的色彩研究。 彼得·冯·柯内留斯,愚蠢的和睿智的处女,1813年 约翰·弗里德利希·奥韦尔贝克,意大利和德意志,1811—1828年 19世纪初,6个维也纳艺术学院学生模仿中世纪的画家公会,建立了圣路加兄弟会,其中的4人后来搬到罗马,占据了一座被废弃的修道院。这群人过着半修道半绘画的日子,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身上寻找灵感,外人因他们的打扮和行为讥笑他们为拿撒勒派。拿撒勒派的作风对后来英国的拉斐尔前派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德烈亚斯·阿亨巴赫,挪威海岸风景,德国,1837年 卡尔·弗里德里希·莱辛,最后的十字军,德国,1835年 拿撒勒派的作品多为宗教题材,着重展示艺术中的灵性,其中几个成员后来成为德国颇有影响力的艺术教师,包括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弗里德里希·威廉·沙都,他是著名雕塑家沙都的儿子。沙都的学生们形成了杜塞尔多夫画派。他们提倡户外作画,以柔和、均匀的色彩和理想化的笔触绘制风景。许多美国画家都曾在杜塞尔多夫受训,他们回国后形成了哈得逊河画派。 卡尔·施皮茨韦格,截获情书,德国,约1860年 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会议为中欧奠定了和平的基础。随着中产阶级壮大,中欧和北欧日耳曼地区进入了毕德麦雅(Biedermeier)时期。毕德麦雅时期的艺术融合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复兴主义元素,艺术家们将目光转向平和虔诚的现实世界,风俗画家卡尔·施皮茨韦格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受尼德兰前辈的影响,以浪漫主义的笔触,略带讽刺的描绘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 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斯塔尔海姆风景,挪威,1842年 克里斯托弗·威廉·埃克斯伯格,对镜梳妆的裸女,丹麦,1841年 毕德麦雅时期是丹麦和挪威艺术的黄金时代。活跃于这个时代的风景画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达尔是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好友,他被誉为挪威风景画之父,是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挪威画家。被誉为丹麦绘画之父的克里斯托弗·威廉·埃克斯伯格也活跃于这一时期,他曾师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为丹麦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 英国浪漫主义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和卢梭、埃德蒙·伯克等思想家影响下,18世纪中叶,英国的文学和艺术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此时恰逢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成为工业社会的一份子,英国的浪漫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业革命的回应。这一时期,英国涌现出一大批抒情诗人,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最佳代表。 亨利·富塞利,梦魇,1781年 出生于瑞士的亨利·富塞利被誉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他早年受老师和好友影响,接触了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狂飙突进运动。二十多岁时,富塞利迁居英国,倾心于米开朗基罗充满力量的天顶画和样式主义者变形的人体结构,富塞利对超自然事物别有兴趣,其画作光影别具一格,蕴含着心灵深处的力量和不同寻常的情感。 威廉·布莱克,远古时代插图,英国,1794年 威廉·布莱克,死亡之屋,英国,1795年 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和雕塑家的威廉·布莱克一生游离于体制外。他从中世纪抄本中寻求灵感,亲自为其著作制作版画插图。布莱克受中世纪艺术、样式主义、米开朗基罗和富塞利的影响,专注于描绘自己的想象世界,他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歌和绘画的开创性人物。布莱克的作品富含象征,人物夸张变性,空间深度被最大程度削弱,用来强化作品蕴含的理想观念。 康斯太布尔,干草车,英国,1821年 康斯太布尔,遥望索尔兹伯里大教堂,英国,1831年 自然在浪漫主义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描绘自然的风景画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出生于英国农村的康斯太布尔将大自然视为抒发感情的工具,他把目光瞄准过去风景画家不太关注的乡村,像个学者那样观察、探究自然,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影和细节,抒发画家对乡村和往昔的缅怀。 透纳,奴隶船,英国,1840年 透纳,雨、风暴和速度—西部大铁路,英国,1844年 同时代的另一个画家透纳则试图给风景画披上历史的外衣,追求宏伟的场景和大自然瞬息万变,无可阻挡的力量。透纳关注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他晚年越发注重表现大自然本身的光影、空气和变化,画中的形象变得模糊、朦胧,充满动感,甚至带有抽象色彩。透纳的探索将色彩从轮廓中解放出来,启发了后来的印象派和抽象艺术。 法国浪漫主义18世纪后期,法国政局动荡。当时的法国政府支持新古典主义,而作为对新古典主义的回应,文艺领域则兴起了浪漫主义风潮。不同于德国,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热衷展现异国(特别是中东国家)情调和戏剧性的色彩与动感,而不是深奥难测的哲学或宗教思想。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沉睡的恩底弥翁,法国,1791年 安托万-让·格罗,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医院,法国,1804年 大卫的两个学生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和安托万-让·格罗,都在作品中展现出浪漫主义倾向。当时每个竞争罗马大奖的学生都要绘制裸体人物画,吉罗代别出心裁得以放纵的享乐主义,而不是当时流行的高尚道德为裸体画主题,通过朦胧的光线赋予画作以浪漫情调。格罗则以拿破仑为自己的情感源泉,抛弃了对线条和秩序的强调,探索以色彩和光线渲染氛围,两人都是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代表人物。 泰奥多尔·席里柯,梅杜萨之筏,法国,1819年 泰奥多尔·席里柯,疯女,法国,1822年 富家子弟泰奥多尔·席里柯对英雄主义和史诗题材很感兴趣,通过临摹,他从鲁本斯、提香、范戴克等古代大师的作品中汲取养分,又受格罗启发,形成了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独特画风。席里柯短短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梅杜萨之筏》这样影响深远的作品。这幅画表达了席里柯对奴隶制度的厌恶,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和秩序被戏剧性的构图、扭曲的肢体和绝望的情绪打破。 德拉克罗瓦,希俄斯岛的屠杀,法国,1824年 德拉克罗瓦,自由女神领导人民,法国,1830年 被誉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德拉克罗瓦长大经历和席里柯相似,也生于富有家庭。他参观过格罗和席里柯的画室,在卢浮宫研究了古代画家,尤其是威尼斯画派和鲁本斯的作品。德拉克罗瓦的成名作《希俄斯岛的屠杀》以大胆的笔触和鲜明的明暗对比描绘了希腊独立战争的悲惨场景,展现了浪漫主义者对自由和支持,这幅画使德拉克罗瓦得到浪漫主义画家的称号,成为和雨果、柏辽兹齐名的艺术界大佬。 德拉克罗瓦,亚述巴尼拔之死,法国,1827年 德拉克罗瓦,阿尔及尔女子,法国,1834年 德拉克罗瓦爱好文学、关心政治、热衷异国情调,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者即兴和本能的探索。他对光影和色彩有着独到的理解,影响了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作为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德拉克罗瓦和安格尔延续了法国数百年来关于普桑派和鲁本斯派的争论,成为19世纪前半叶法国画坛的焦点。 吕德,马赛曲组雕:志愿军出征,法国,1836年 安托万-路易·巴里,忒修斯和米诺陶,1843年 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所有艺术形式,包括雕塑。巴黎凯旋门上由吕德雕刻的《马赛曲》组雕就是其中之一,它结合了古典主义装束和浪漫主义的爱国情感,蕴含着和《自由女神领导人民》类似的民族主义之情。同时代另一位雕塑家安托万-路易·巴里是德拉克罗瓦的朋友,他的动物雕塑充满了浪漫主义对力量和原始本能的表现,大大提升了动物雕塑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 卡尔波,舞蹈,法国,1865—1869年 19世纪中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派逐渐融合,活跃于这个时代的法国雕塑家卡尔波早年接受学院派教育,之后前往意大利,受到了文艺复兴大师的熏陶。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之上,卡尔波融入了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巴洛克时代的构图与动态,被认为是新巴洛克雕塑的代表。 其他国家的浪漫主义Agustín Arrieta,Tertulia de pulquería,墨西哥,1851年 在大多数西方地区,浪漫主义往往和民族主义关系密切,特别是在尚未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中欧,比如波兰,大家熟悉的音乐家肖邦、文学家密茨凯维奇,都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代表。浪漫主义者将目光投向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过去的历史。在西班牙,受浪漫主义影响,兴起了所谓"风俗主义"(Costumbrismo),体现了对社会现实和风俗人情的关怀,这一风潮也蔓延至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地区。 戈雅,裸体的马哈,西班牙,1797—1800年 戈雅,1808年5月3日,西班牙,1814年 被誉为“最后一位古典大师和第一位现代大师”的西班牙画家戈雅,启发了西班牙语区的风俗主义,它是委拉斯凯兹之后到毕加索之前最具影响力的西班牙画家。戈雅是个开明的西班牙人,崇拜启蒙思想,和委拉斯凯兹相似,他也是深受统治者重视的宫廷画家,以写实,并带有讽刺的笔触,留下了对王室成员的记录。 戈雅,理性沉睡,心魔生焉,西班牙,1799年 戈雅,农神吞噬其子,西班牙,1819—1823年 1793年,戈雅患上重病,性情大变,与此同时,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法国军队的入侵极大改变了西班牙局势,使戈雅的艺术风格产生巨变。晚年的戈雅记录了战争的恐怖,还创作了不少蚀刻版画以及被他称为黑画的壁画,这些作品描绘了可怕与不安的幻想世界,散发着浓厚的悲观情绪,体现了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戈雅在理想和技法上都突破了18世纪的绘画传统,影响了后世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画家,被人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弗朗西斯科·哈耶兹,吻,意大利,1859年 Luigia Mussini Piaggio,乔瓦尼·波诺的荣耀,意大利,1863年,Purismo这派太小众,作品实在不好找 意大利是新古典主义的源头,巴洛克时代后,新古典主义长期在意大利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初,受中欧浪漫主义影响,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米兰出现了以历史画家弗朗西斯科·哈耶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学院派艺术家,同时在拿撒勒派启示下,也有一些画家选择从拉斐尔前的契马布埃、安吉利科等人作品中寻找灵感,形成了所谓纯粹主义(Purismo)。 阿列克谢·韦涅齐亚诺夫,割麦人,俄罗斯 尼基福·克雷洛夫,俄罗斯的冬天,俄罗斯,1827年 经过近百年的学习和模仿,19世纪初,俄国进入了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受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风潮影响,俄罗斯涌现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一批著名诗人,使俄语和俄国文学走向成熟。希腊后裔阿列克谢·韦涅齐亚诺夫致力于描绘农民的生活,引领了所谓"韦涅齐亚诺"学派,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 艾瓦佐夫斯基,九级浪,俄罗斯,1850年 艾瓦佐夫斯基,海洋之怒,俄罗斯,1886年 生活在克里米亚的亚美尼亚裔画家艾瓦佐夫斯基一生绘制了6000多幅作品,他通常被归为浪漫主义画家。善于以高超的手法表现光线的层次以及水流的激荡和通透感,他以绘制海景和海岸主题闻名,是那个年代最具盛名的海景画家。身为亚美尼亚后裔,艾瓦佐夫斯基晚年绘制了一批表现亚美尼亚风景和历史的画作。 托马斯·科尔,牛轭湖,美国,1836年 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之中,1868年 埃德温·丘奇,荒野暮光,美国,1860年 浪漫主义艺术对风景的热爱也在美国引起反响。1825年,出生于英国的画家托马斯·科尔沿着哈德逊河,绘制了关于这片土地的第一批风景画,他被誉为美国第一个本土画派,即哈德逊河派的创始人。科尔去世后,一批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受训的画家回到美国,成为哈德逊画派的中坚力量。哈德逊河派以平静、理想化的笔调,描绘了美国中西部壮阔的风景,体现了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 浪漫主义音乐稍晚于美术、文学的浪漫主义,是音乐领域的浪漫主义时代。浪漫主义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形象,不那么注重形式和结构,往往富有想象力,这几点都和其他领域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谋而合。 浪漫主义音乐往往以贝多芬为源头,他晚期的作品已经表露出浪漫主义的特征。拿破仑战争后,以舒伯特、韦伯为代表的音乐家进一步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30—40年代,随着民族主义的发展,涌现了肖邦、李斯特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将浪漫主义音乐带入鼎盛时代。19世纪50年代,随着欧洲民主运动进入低潮,音乐的浪漫主义潮流也如同其他文艺领域的浪漫主义一样进入低潮。 Josef Danhauser,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奥地利,1840年 不同于文学领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美学主张和创作纲领,不过概括起来,浪漫主义音乐还是有许多共性,比如强调表现个人情感;将主观心灵与大自然景观融合;以本民族或其他民间传说、故事丰富音乐素材等。各种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虐曲、练习曲、幻想曲以及富有民间色彩的舞曲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 转折与融合从新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时代,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并没有革命性改变,绝大多数艺术家都以写实态度创作,风格的融合与切换并不罕见。无论建筑、雕塑还是绘画,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或者建筑的折衷\复兴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界限并不容易分清。这些区别于现代艺术和建筑的风格,在大多数艺术通史中都无足轻重,但在19世纪,这也许才是西方艺术真正的主流。 学院派:被忽视的主流自路易十四以来,法国一直都是欧洲的艺术中心,而在法国,法兰西艺术院订立的标准代表了艺术界的主流审美。19世纪中叶,旷日持久的普桑派和鲁本斯派论辩进入尾声,学院艺术家一致认为:线条与颜色一样重要。于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也逐渐合流为"学院派",进而通过法国,影响整个西方。 保罗·德拉罗什,简·格雷夫人的处决,1833年 学院派艺术注重象征,力图让观者看到画面背后深层的抽象涵义。和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院派艺术强调美感,带有理想主义倾向。格罗的学生保罗·德拉罗什是早期学院派艺术家的代表,他以新古典主义的考究和技巧,创作关于法国历史的画作,调和了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者之间的矛盾。 让-莱昂·热罗姆,手指向下(Pollice Verso),1872年 让-莱昂·热罗姆,法庭上的芙丽涅,1861年 德拉罗什的学生让-莱昂·热罗姆的作品糅合历史、神话和东方主义的异域风情,一度是当时最有名的"当代画家"。作为艺术权威,热罗姆学生众多,据说受其指教过的学生有超过2000名之多。在世时,热罗姆的作品非常畅销,1888年,他的《耍蛇人》以1.95万美元(约合今天的200万美元)售出,而到了1942年,这幅作品转手时仅卖出500美元。如今,热罗姆作品的价格又回到19世纪水平,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市场口味的转变。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1879年 亚历山大·卡巴内尔,淮德拉,法国,1880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貌的女性和女人体向来是好多艺术品买家的最爱。19世纪下半叶的学院派画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和亚历山大·卡巴内尔就以擅长画美女著称。特别是热衷理想之美的布格罗,他的作品造型美观,笔触细腻光滑,深受美国百万富翁的喜爱,以致于被认为是当时最伟大的画家。 弗雷德里克·莱顿,燃烧的六月,英国,1895年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埃拉伽巴路斯的玫瑰,1888年 法国对岸的英国,也有两个擅长描绘历史题材和美女的学院派画家,他们一个是生于荷兰的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一个是弗雷德里克·莱顿。两人虽非由法国学院培养,作品却呈现出和法国学院派相似的风格。两人都曾受到拉斐尔前派的影响,也都是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莱顿甚至还是英国第一位被授予爵位的画家,但是他得到爵位后的第二天就因心绞痛去世了。 扬·马泰伊科,斯坦奇克,波兰,1862年 扬·马泰伊科,格伦瓦尔德之战,波兰,1878年 根据学院派的传统观点,历史画作是最高级的艺术。以往的历史画大多以基督教和希腊、罗马历史为题,而在19世纪,学院派艺术家将目光对准本民族的过去,甚至是发生在近期的历史事件。通过绘画传达浓厚的民族主义或爱国情感。波兰画家扬·马泰伊科是这些历史画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几乎将毕生奉献给了波兰的历史,描绘了从波兰建立到亡国的每个重要瞬间,其作品饱含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其受到纳粹德国和沙俄的审查和抵制。 阿克塞利·加伦-卡勒拉,保护三宝磨,芬兰。1896年 安东·冯·维尔纳,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德国,1885年 佩德罗·阿梅里科,独立或死亡,巴西,1888年 许多国家都有类似马泰伊科那样的历史画家,比如描绘威廉一世时期普鲁士历史的安东·冯·维尔纳,为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绘制插图的阿克塞利·加伦-卡勒拉,描绘巴西历史的佩德罗·阿梅里科。也许大多数人并不认识他们,但在这些画家的本国人看来,他们的作品也许是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 建筑装饰的复兴与延续启蒙时代以来,随着民族主义和人文社科的发展,学者们从过去的建筑中寻找灵感,重新审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让更多建筑风格进入西方视野。新一代设计师得以充分利用各种建筑风格,发展出所谓复兴主义或折衷主义建筑。 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式正面 圣彼得堡老证券交易所,俄罗斯,1805—1810年 新古典主义本身就带有复兴主义色彩。18世纪中叶,欧洲考古学家对古希腊遗迹进行调查,唤起了对古希腊建筑的兴趣,不久,欧洲各国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古希腊的建筑。希腊复兴建筑在北欧非常流行(除了希腊以外,其他西罗马旧疆似乎更流行罗马风新古典建筑)。希腊本土和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则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对希腊复兴风格格外青睐。 雅克-路易·大卫,Raymond de Verninac夫人像,法国,1798—1799年,这位女士cos成古罗马人贵妇的形象,体现了当时法国人的复古情结 巴黎凯旋门,1806—1836年,是帝国风格建筑的代表 18世纪末,大革命后上台的督政府在新古典主义基础上简化装饰,结合伊特鲁里亚和罗马元素,发展出所谓督政府风格,体现了对罗马共和国时代美德的向往。拿破仑上台后,督政府风格进一步演化为帝国风格,帝国风格中的帝国,既代表拿破仑帝国,也体现了拿破仑对罗马帝国时代的崇拜。和督政府风格相比,帝国风格注重对称,装饰华丽,着重体现国家的强大和威严。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的书房,采用毕德麦雅风格装饰 南卡罗莱纳州议会大厦,建于1855年,是美国联邦风格建筑的缩影 约翰·纳什,英王阁,1787—1823年,充分体现了折中主义的杂糅 帝国风格的影响非常广泛,在中欧,它发展为风格简化,迎合中产阶级审美的毕德麦雅风格。同时代的美国人与法国人不谋而合,他们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试图建立起和古代民主精神之间的关联,形成了所谓联邦风格。在英国,帝国风格对应了威尔士亲王的摄政时代,摄政风格的建筑兼收并蓄地吸收希腊、哥特、印度风格,带有别具一格的折衷之风,精通多种风格,擅长混搭的约翰·纳什是摄政时期折衷主义建筑师的代表。 霍勒斯·沃波尔等,草莓山庄,英国,1749—1777年(2012年翻修) 乔治亚州施洗者圣约翰大教堂,美国,1876年,这座建筑采用哥特复兴风格,外形和装饰都是如此 正当大多数忙着欧洲人复兴希腊、罗马传统之时,一些英国人则把目光投向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艺术史家,文学家霍勒斯·沃波尔伯爵和朋友们耗时25年,翻修了他在伦敦郊外的草莓山庄。这幢建筑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比如高高的塔楼,墙上的彩色花窗等,屋内的装饰倒是精致秀丽,带着洛可可风格的华丽。正是以草莓山庄为蓝本,沃波尔创作了首部哥特小说《奥特兰托堡》。 由高迪设计的巴塞罗那圣家堂,融合了哥特复兴和新艺术风格,目前还未完工 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圣潘克拉斯火车站,英国,体现了维多利亚盛期哥特式建筑风格 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加拿大,1851年,采用学院哥特式风格 哥特复兴风格后来变得非常流行,蔓延至文学、设计、装饰等领域。在法国和德国,哥特复兴风格与浪漫主义激发的民族主义融合,新兴的钢结构建筑使人们能够建造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尖塔,于是不少始建于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也在这一时期完工。法国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迪克对哥特复兴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修复了许多哥特建筑,清晰认识到铁、平板玻璃等新材料对建筑的重要性,影响了高迪、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一大批建筑师。 圣阿维拉教堂,美国,木匠哥特式风格 伊斯梅利亚宫,阿塞拜疆,1908—1913年,采用威尼斯哥特复兴风格 哥特复兴建筑有许多变体,比如由理论家拉斯金推广,采用多色(通常为红砖)装饰的维多利亚盛期哥特式;模仿英国哥特复兴建筑的北美学院哥特式风格;盎撒国家采用哥特元素,风格朴素的木匠哥特式风格;以及受威尼斯建筑影响的威尼斯哥特复兴风格等。 格林诺克的治安法庭,英国,1869年,为苏格兰男爵风格 美国俄亥俄州的都铎复兴风格民宅,感觉模拟人生里有类似的楼 电视剧唐顿庄园取景的海克利尔城堡,重建于1842—1849年,为詹姆士一世复兴风格 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带有英国建筑印记的复兴式建筑都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比如模仿中世纪晚期苏格兰城堡的苏格兰男爵风格;模仿都铎王朝建筑的都铎复兴风格;模仿詹姆士一世建筑的詹姆士一世复兴风格等。 印度孟买的贾特拉帕蒂·希瓦吉·摩诃罗阇终点站,建于1888年,是印度—萨拉森风格建筑的代表 融合欧洲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以及印度本土尤其是莫卧儿建筑风格的印度—萨拉森风格建筑集中体现了大英帝国建筑的折衷主义倾向。这类建筑在印度沿海,南亚和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地并不少见,一些英国本土建筑也采用了印度—萨拉森风格。 新天鹅堡,德国,1869—1886年,是城堡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彼得和保罗大教堂,俄罗斯,1882—1905年,属于俄罗斯复兴建筑 新西伯利亚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俄罗斯,1896—1899年,属于拜占庭复兴建筑 在浪漫主义影响下,一些欧洲国家发展出了扎根于自身民族传统的复兴主义。比如中欧饱含中世纪情怀的城堡浪漫主义(Burgenrenaissance);俄罗斯基于东正教和俄罗斯民族建筑传统的俄罗斯复兴建筑;东正教地区基于东罗马传统的拜占庭复兴建筑等。 19世纪后半叶,复兴主义建筑进入高潮,各种复兴主义流派层出不穷。事实上,大多数欧洲国家看上去比较古风的建筑都建造于这个时代,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复兴风格有—— 夏尔·加尼叶,巴黎歌剧院,法国,1862—1875年 基于新古典建筑风格,引入巴洛克建筑元素和巴洛克风格装饰的巴洛克复兴建筑。宏伟壮丽的巴洛克复兴建筑尤其受新兴强权的欢迎,在法国,它发展为融合多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的第二帝国,或称拿破仑三世风格。 施派尔主教座堂立面,德国,这座教堂始建于中世纪,不过立面是在近代完成的 基于中世纪罗马式建筑的罗马式复兴建筑。这类建筑在中欧的教堂以及美国的大学中都可以找到。 改革俱乐部(就是环游世界八十天里提到的那个),英国,1837—1841年 基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殿的宫殿式建筑,19世纪后期,这类建筑常被用于比文艺复兴宫殿大得多的商业建筑中。 克里米亚的沃龙佐夫宫立面,由英国建筑师设计,采用了摩尔复兴元素 兴起于英国和中欧犹太社区,采用伊斯兰装饰的摩尔复兴建筑。 马德里阿吉雷学校,西班牙,1881—1886年,为新穆德哈尔建筑 兴起于伊比利亚半岛,植根于伊比利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新穆德哈尔建筑。 美国洛杉矶的玛雅剧院,拍摄于1927年 兴起于美国,糅合美洲古文明(特别是玛雅和阿兹特克)装饰元素的玛雅复兴建筑。 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几乎把过去各种建筑风格尝试了个遍,随着新技术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变得越来越普遍。它们起初借用了先前建筑的形式,之后逐渐变得更加注重实用性,发展出一套全新的设计语言。建筑中的折衷主义风潮一直延续至20世纪30年代,此后被现代主义等新潮流取代。 一种新艺术:摄影19世纪,对于视觉艺术而言,最重大,也最革命性的改变,应该就是摄影术的发明了。早在摄影术诞生之前,辅助作画用的“暗箱”已经非常普遍,1825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通过化学物质代替人眼,拍摄了人类史上第一张照片。1839年,尼埃普斯的合作者达盖尔公布了他的银版摄影术发明,不久,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也独立发明了银盐拍照技术。 1839年的达盖尔式照相机 如实记录并传递信息,一直以来都是视觉艺术家的主要任务,如今随着摄影术的诞生,人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如实记录场景,这似乎意味着画家千百年的努力都成为了徒劳。对于这种新技术,艺术界既有人反对,也有人主动接受,总之,摄影技术的诞生极大改变了艺术的发展,而摄影本身,也很快成为了一种艺术。限于篇幅,这个系列不准备详细介绍摄影,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很重要就是了。 相关内容参考资料—— 相关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