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觉知 【01】于丹为何被轰下神坛 于丹,是红极一时的文化名人! 然而,爆红之后,短短几年她却沦为笑柄,被骂做文化骗子,甚至在2012年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堂!曾经的国学教母,为何境遇如此不堪,具体情形是什么样的呢? 事件恶化的起源是于丹伦敦事件。 彼时,于丹在国内是享有盛名的国学教授,到处讲学,后来受邀到伦敦参加国际活动。可这一次的出行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给于丹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在活动结束之后,一篇名为《于丹伦敦街头撒泼记》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文章的内容字字带刺称于丹在伦敦期间数次耍大牌。她对住宿条件有着诸多的要求,光酒店的房间就已更换了三次。 北大被轰下讲台: 北大搞昆曲讲座,于丹去参加。昆曲是戏曲珍品,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一种高雅独特的文化。 昆曲讲座结束后,于丹上台讲话。台下的观众坐不住了,台下大多数人是对昆曲颇有研究的业内专家,而于丹并不是这个小众领域的学者。所以,北大学子便开始连连嘘声以示抗议,喊到:于丹,下去! 北大学子对于昆曲仰慕重视,他们无法容忍一门高深的艺术被所谓的外行人随意解读,他们不喜欢这种作秀的文化学者。一代国学大师便由此跌落神坛,令人唏嘘。 于丹被业内人士攻击的罪名是,对文化不够敬畏,以谋生作为第一位!易中天说过,她是被市场经济耽误的知识分子。语言犀利的老梁也认为她讲的论语,不是那么专业。在她的讲座里,明明是生活常识,却被包装成毒鸡汤,所以,铜臭味明显,怪不得不被喜欢。 那么,于丹的文化旅途为什么会充满铜臭味呢? 【02】于丹的性格解读 其实,于丹是有文化底蕴的学者,只是可能有些急功近利。于丹的父亲是国学基础深厚的学者于廉,曾长期担任万里同志的秘书。她出自于革命家庭、高干之后。只是,小时候经历比较凄惶,父母被下放,是姥姥带大的她。这个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同龄人陪她玩,偌大的院子里只有祖孙二人,她很少说话。 从性格解读来看,她的制约数字7,这番经历还真是数字7的能量,不爱说话,感情内隐,小时候像是自闭症孩子那样。 认字之后,于丹就写点感受什么的,自己跟自己对话。这大概也是她以后在文化领域有所成就的基础。 于丹的《论语心得》,是很多人认识论语的开始。她对于《论语》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她到处讲学做节目,虽然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价值,但是她的国学基础还不是很深厚。当然,攻击她的人,也许有其他的心理因素,羡慕、不屑等等。 但是不管怎样,于丹跌下神坛,是她自身所做的事情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泡沫破碎之后的真相。 那么,现在的于丹在干什么呢? 【03】于丹封闭在家的时间做了什么 于丹最红时,经常有人问,什么时候让自己的孩子开始读论语。她很客观地说,自己小时候四五岁读论语,是因为那时候孩子们无事可干无书可读。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她有自己的智慧和对规律的敬畏尊重。 她看到自己的女儿玩瓶盖很认真,无论给别的什么玩具都推开。她很震惊,说自己受着孩子的教育成长。也就是说,她养活女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在那个时候,孩子对于拧瓶盖的执着说明,在孩子眼里,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能力。 她对于孩子教育的观点我很认同,尊重孩子,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事! 她说,我们一家人封闭在一起,可以重新认识彼此,而重新认识孩子,从倾听开始。她还说到,奖励,会让孩子迎合家长而刻意表现、急功近利;惩罚,会让孩子逆反,报复家长,或者唯唯诺诺,成为退群型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和谐的表现,夫妻关系也与此有关。 于丹说婚姻需要爱也需要智慧。她把婚姻比作烧杯:婚姻是一个烧杯,进入的两个人其实是两个活性元素。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就去寻找另一种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你寻到的是一个好元素,但是这个好元素跟你之间没有反应,甚至生成恶的反应。 进入婚姻之前,我们要认清楚代表自己的元素的属性,不是盲目糊涂毫无理性的胡乱选择。加入理性思考,选择的婚姻的鞋子才会更合适自己的脚。 对于家庭教育、婚姻关系,她的说法都具有可操作性,是对心理规律的形象归纳,是对人生深度思考以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于丹的遭遇,你如何看待呢? 肖华巩俐:女人啊,为何没拴住他的心?这种态度是“致命元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