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ALI)是指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最终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ALI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上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还应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当前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大多数ALI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时,难免出现腹胀、便秘等胃肠障碍症状,增加了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 如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是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西医常采用胃肠动力药物来改善腹胀、便秘症状,但治疗靶点单一,疗效有限;中医学辨证施治,对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较为深入,中成药可多靶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同时促进快速恢复。 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巩固治疗效果 多项研究证实中成药对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减轻机械通气并发腹胀、便秘具有显著疗效。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重症ALI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喂养不耐受时有发生,可直接导致肠内营养无法实施,进一步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若处理不及时,可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表现为持续胃肠麻痹、肠道扩张,腹腔内高压,腹腔灌注压下降,甚至肠道缺血坏死、出血,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岳金芳、陈荣等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入住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120例机械通气并喂养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厚朴排气合剂50mL,摇匀后每日2次鼻饲;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10mg,碾碎后每日3次鼻饲。治疗3d后观察肠内营养是否达标,治疗7d后比较2组腹内压、胃残余量及潮气量(Tv)、气道平台压(Pplat)变化。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81.67%(49/60)高于对照组58.33%(35/60)(P<0.05);喂养并发症方面,2组返流、误吸、消化道出血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证实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对机械通气并喂养不耐受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见表1和表2)。 调和胃肠功能,促进机体全面康复 一些重症或长期卧床疗养的患者,其消化道功能出现紊乱,包括:分解激素分泌增加,使得蛋白分解加速,胃肠道黏膜变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导致缺血和坏死,发生出血和穿孔等;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包括胃泌素、神经肽、血管活性肠肽等,使得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呕吐,胃肠蠕动变缓甚至停止。目前,西医治疗消化道功能紊乱,多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或辅以胃肠促动力药物治疗,不仅恢复较慢,且容易引起其他不适,患者依从性也不是很好。而中医药成分温和、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可以全面调控消化道功能,安全性也更高。 任珊、宫蕊等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厚朴排气合剂分为厚朴排气合剂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2组治疗1周后胃肠功能(腹压、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肠内营养启动时间)、肺感染情况(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临床肺感染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厚朴排气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肠内营养启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 d后厚朴排气组患者腹压、肠功能障碍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临床肺感染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厚朴排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证实厚朴排气合剂能够明显改善肺炎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患者胃肠功能,促进肺炎病情缓解和整体的康复。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肃降功能在于贯通六腑,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证,通利腑气方可开郁利肺;厚朴排气合剂依据《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加木香组成。主要成分有厚朴(姜制)、木香、枳实(麸炒)、大黄,方中厚朴具有行气除满、燥湿消痰等作用,可通畅胃肠气机、消除胃脘胀满;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下攻积、苦寒通降等功效,研究表明大黄还具有提高肠跨膜电位和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且对中毒性肠麻痹有很好的疗效。木香顺气消积,枳实消痞散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实的水煎液能使胃、肠瘘的胃肠收缩有力。 小 结 厚朴排气合剂诸药配伍,可多物质、多靶点兴奋肠道的神经,从而减少胃潴留,降低腹内压,改善喂养不耐受现象,快速启动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同时还可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TV,降低Pplat,对改善机械通气并喂养不耐受患者胃肠功能、营养状态,促进机体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康复,需要给予及时的临床治疗。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具多靶点治疗优势,多项研究证实,中成药厚朴排气合剂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科医学论坛》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