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在巴塞尔萧邦出镜中曾提到:粉丝是他的观众。 其实,在大数据的网络时代,比起“观众”二字,出现频率更高的是“粉丝”一词,常常提及的是粉丝和爱豆的关系,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观众两个字似乎太陌生了。 那么在年轻人的世界中是如何看待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的呢? 我向我的同学们发起了一个问卷调查,总计三个问题(个别涉及加问) 这是我身边的三种演员粉丝的代表,在我看来,在年轻人中比较典型。 第一种:“我为颜值而粉,只为颜值而粉” 在我身边的同龄人中,这也是占比较大的群体,他们今天喜欢一个明天喜欢一个,可是当我问他们你认为你是粉丝还是观众的时,却又不约而同的回答是粉丝。在他们心里,观众会看其他东西,例如演技和剧情,而他们自己只为眼瘾,还会去网上收集这个演员的其他美图,关注他们的动向。 第二种:“我先是观众再是粉丝” 持这一态度的年轻人,会去思考,这值不值得粉,或者说作为一名观众,我会不会去当他粉丝。这种想法很理性,但是,这也同样把观众和粉丝的概念区分开来。 第三种:“我是粉丝,观众只是路人” 区别于第一种,他们是属于真爱粉类型,他们对于观众都会用“客观”二字,而自己觉得更具有粉丝滤镜。 三种年轻人粉丝群体通常会不自觉的把观众作为最客观的人群,认为演员最终要服务的对象就是这群人。其实,在我看来,粉丝也是观众的一种,他们能够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演员想表达的细节,比起其他观众,粉丝观众就像是天生乐意去挖掘演员。 因而,不要觉得自己是粉丝就无法客观看待演员,粉丝滤镜是存在的,它是鼓励你继续去挖掘演员的闪光点和变化的,甚至是不足之处。同时,粉丝亦不能不依据客观事实来评判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