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松井大队长”以外的国外人形象,还是因为高仓健。 1976年高仓健主演的《追捕》是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第一部登陆在中国的外国电影,这部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及其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心灵冲击。而高仓健也一跃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东京的摩天大楼、杜丘的墨镜、矢村的发型、真由美的时装、私人飞机,而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整个80年代掀起了巨大的反响。 而由高仓健饰演的主人公杜丘以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性格形象成为了中国大陆一代人的偶像。男青年们开始模仿冷峻沉默地“杜丘”,女青年们则宣布非“杜丘”不嫁。 即使到了今天,四十年过去了,纵观中国影史,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男影星的影响力能过超过高仓健,他整个一生都在修炼。演出时全身心的投入,演出外游历世界,丰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进而又把这种感悟投入到表演中。 这个直到生命的终点都在成长的男人,演的不是电影,是人生! 诞生在昭和时代的全民男神 1931年高仓健本名叫小田刚一,出生于福冈县中间町,高仓健是他在演艺圈为自己起的艺名。 作为一个在战争的阴影下长大的孩子,1943年,他进了高中,正是二战期间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他时常看到美军飞机从低空飞过,那时候他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能看到飞机里飞行员神武的英姿。 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东京的明治大学。但是毕业之后,守着“不想成为大企业传送带的一部分”的底线的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有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最后,他被东映东京摄影所所长发现,并加入东映公司,高仓健这个艺名也是这个时候开始跟随他一生的。 在他的家乡,演员被称为“河原乞食”,也就是和乞丐是一个阶层。 早年间的高仓健其实并不为自己是个演员而感到自豪,反倒有一点点自卑,在出演《隐秘的羞耻》时,是他第一次上妆,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一样,被披上了厚厚的壳,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也是那一次,如“小丑”般的高仓健邂逅了他挚爱的女神——江利智美惠。 国外媒体形容高仓健孤冷、笨拙、男人的美学,其中笨拙或许指的就是他那段称令人唏嘘的婚姻。 在一番热烈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甜蜜向往中,1959年高仓健与一代歌后江利智惠美结婚。 不过与江利智美惠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一来是他因为拍戏日渐忙碌不能经常与妻子在一起,二来因为江利智美惠的意外流产,让二人的关系降至冰点。 另一方面,同样承受着意外流产的丧女之痛加上丈夫抛来的无尽冷漠,江利智惠美决定重返歌坛,当时年轻气盛又有着大男子主义的高仓健当然极力反对,于是两人只能越走越远。 1970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他们曾经的房子,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分手后的江利智惠美事业坎坷,人们渐渐淡忘她的声音,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得了抑郁症时常酗酒,后来江利智美惠在她公寓中被发现死于酗酒引起的窒息,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三天后,江利智美惠举行葬礼,人们本以为能从葬礼上看到高仓健,但他并没有出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高仓健是在漫天指责中度过的,只是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后来他来到江利智美惠的灵前,放了一束菊花,坐了很久才离去,望着他的背影,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多年后回忆起那段婚姻往事:“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梦一样,是我宝贵的回忆。大概有一年左右吧,她一直在我家亲昵地叫我名字,很爱聊天,爱撒娇,常常枕在我的腿上。” 言语间净是深深的爱意和浓浓的愧疚,但也正是这次的爱别离成就了高仓健的艺术底蕴。 在高仓健68岁时拍摄的电影《铁道员》中,他饰演一个为了工作忽略了妻女、兢兢业业的铁道员,影片中的他每一次在火车的远行都不忘拉响火车笛,这是对妻女深深的爱和亏欠之情。 “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片尾曲正是江利智惠美的成名曲《田纳西的华尔兹》。 “云上的人”高仓健是真正的“士” 国人所熟知的高仓健的代表作《追捕》、《远山的呼唤》和《幸福的黄手帕》其实已是他中后期的作品了。 年轻时的高仓健其实一开始很不愿意当演员,甚至对这个职业感到屈辱,但是他还是很快地摆正心态,热情地投身银幕。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由于高仓健形象出众,东映一开始是决心将其打造成国民偶像的,所以他最开始出演的多为爱情片,这别扭的定位令他十分痛苦。 直到东映开启“任侠片时代”,一位导演慧眼识人道:“健桑这样内心隐忍、坚毅的演员,根本不该去拍爱情片,演肤浅的公子,来我的电影里演黑道吧!” 于是有了《国外侠客传》中高仓健把男主人公长吉的坚忍与侠义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从此成为任侠人物形象的代表面孔之一。快意恩仇的故事让观众热血沸腾,而赋予了黑道形象无限魅力的他,也拥有不可动摇的人气,成为万千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到了70年代,从任侠片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威望的高仓健一直在思考表演究竟是什么?他对友人说:“我觉得我以往的表演,实在太拙劣了。那是没有灵魂的表演,无法撞击人的内心。” 于是,他从头来过,尝试改走演绎温情剧和动作片路线。虽然他的角色多多少少还是有着任侠片的影子,往往都是有着残酷黑暗的过去、并且背负着沉重负担的硬汉,但是他细腻的表演却能让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对角色的悲苦与不易感同身受。 作为一名演员,高仓健对自己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他的口头禅是“每场戏只拍一遍”。 拍武侠片《恶棍万和铁》时,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零下16℃的隆春季气里,他为了拍戏只穿了一条兜裆裤,纵身一跃跳入海中。 在拍摄《幸福的黄手帕》中,高仓健要饰演刚出来时饥肠辘辘的样子,到了餐厅后高仓健风卷残云地吃起来,导演山田洋次被他的表演惊讶到了,仔细问了才知道,原来他为了演这场戏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铁道员》开拍前一个月,在没开始搭戏的时候高仓健已经身着戏服来到现场,早早开始体验身为铁道员的心境。 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往往很有压力,有的时候他一言不发,别人都要担心他是不是生气了,但他其实是沉浸在人物的感觉当中。 在他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事,他时时刻刻都如同侠客修炼内功一样磨炼着自己的演技。 高仓健在国外被尊称为“健先生”,“云上的人”,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做人,做事无一不令人敬重。 东京大学教授刈间文俊说高仓健的“士”这个“士”不同于国外武士道精神,反而更贴切鲁迅先生笔下的“真猛士”的“士”“ 因为他身上那种可以修炼的士德令人感动,这已经超越了中国的或者国外的狭隘意义。” “这些美德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修炼的。” 他会向为他提供过服务的出租车司机、厨师、片场工作人员、甚至是群众演员的离场,而鞠躬致谢。 他经常将刻有自己名字的劳力士手表送人。送张艺谋,送陈丹青,甚至拍摄《千里走单骑》时,送给片场的一个民工小徐,让小徐为他打伞遮阳。在他看来,为自己举伞的情谊是远远超过手表的价值的。 《夜叉》开机前日,高仓健在宴会现场发现,只有自己和导演的桌上放着河豚,很不高兴,吩咐餐厅老板说:“给每个人都配和这一样的菜。”直到大家的菜都换成一样的他才动筷。 还有与张艺谋的友谊更令人感动,早在2008年时,张艺谋作为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压力特别大,高仓健特意邀请国外国宝级制刀大师,花费一年时间为张艺谋定制宝刀,他对张艺谋说:“这把刀的价值堪比北京的一套房。” 当时的高仓健已经77岁了,仍旧开5个小时的车到东京一座寺庙中为张艺谋祈福,足以见得高仓健对待朋友的毫无保留。 而且高仓健是个典型不在乎名气的人,他两度辞去国外电影学院奖(又称国外电影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只因要把奖项“让给年轻人”。 无论去到哪里工作,高仓健卸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的照片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摆放好,告诉母亲他到哪儿了,过得怎么样。他对剧组唯一的要求就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买一束鲜花回来,几十年如一日,甚至去南极拍摄都没有停止过。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遗言依旧体己:“请秘密为我举办葬礼,只要亲人到场,万万不可因为我的死打扰到大家。”所以直到去世后的第八天,他的死讯才被公布。 如今高仓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7年了,但他依旧令我们无比怀念,他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无数人,不分国界,不论民族。 愿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孤独又迷人的“真猛士”高仓健先生。#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