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中山大学(简称“中大”)。在中山大学体育馆,马克龙以“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为题开展交流活动,作分享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在交流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代表学校向马克龙赠送纪念品——图书《孙中山与中山大学》。 “传承中法友好关系薪火,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对马克龙总统到访中山大学的欢迎辞中说。 马克龙为何选择到访中山大学?这源于中山大学与法国的一段不解之缘。 百年中大法国缘 中山大学与法国的缘分,可追溯至1925年。孙中山先生将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部定为国立广东大学海外部,而国立广东大学正是中山大学的前身。 在中大,有一批学者大师致力于法语教育和法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促进中法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1957年,中山大学法语专业成立,这是中南和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法语专业。以法语、法国文学、法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教学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王宾教授、蒲志鸿教授、程曾厚教授、历史系刘文立教授曾被授予法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法国教育骑士勋章”。 在中大,有一批学人与法兰西同行,从未停止学术上的互学互助。中大生物系“建系三老”之一黎国昌、建设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中山大学天文台的张云、参与创办了国立中山大学教育学研究所的崔载阳等先后留法归国,加入中山大学等担任教职、作育英才,成为中法友好交流合作的历史见证人。1979级校友李太生将在法国求学间所学服务人民,从事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和科研40年,获得吴阶平医学药学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998年,李太生(左一)与法国导师参加学术会议留影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山大学与法国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科研合作,涵盖医疗健康、生物技术、环境与资源等领域携手用科技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 2015年,中山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ECOLAND);同年,中大与里昂大学联盟、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以及里昂第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分别合作共建“中山大学-里昂中法学术交流中心”和“孙中山—让·穆兰中法学术中心”,并与总部位于里昂的赛诺菲巴斯德(疫苗公司)、法国里昂P4实验室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法之间的深入交流为中山大学实力增添砝码,而中山大学也在国际多边平台上贡献中大力量。 上天入海,勇立潮头 中山大学雄厚实力不止于在国际上绽放光彩,更在于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上天、下海、入地……作为笃行者的中大人肩负重担,砥砺前行。一系列为华南、为国家所迫切需要的科研成果,由此喷涌而出。 中大人,可上天摘星辰。2015年,中大孵化的“天琴计划”提出了一项先导性方案,旨在探测我国境内的空间引力波。这一计划与欧洲LISA计划齐头并进,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成熟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之一。天琴中心主任副主任梅健伟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天琴计划”的三颗卫星,预计在2035年前后全部完成部署,建成一个在太空中进行引力波探测的空间引力波天文台,开展引力波源探测。 天琴计划 中大人,可入海缚蛟龙。2021年,“国之重器”——“中山大学”号入泊珠海港,它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将对涉及海洋大气、海洋科学、海洋生物等三大领域的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科学考察,为国家深入认识南海、保护和开发南海提供最新的科技支撑,助力国家走向深海远洋。 2023年,已有40年船龄的“中山大学极地”号,则完成了一次令世界瞩目的华丽转身,经修理改造后顺利试航,与“中山大学”号实现“双剑合璧”。“中山大学极地”号是目前世界上破冰级别最高的破冰船之一,将推动中山大学形成覆盖深海-极地全域的大洋科考能力,助力国家探索冰寒极地。 “中山大学极地”号 中大人,可遨游数据天地。由中山大学运营管理的广州超算中心,是我国首个由高校进行全面管理和运营的国家级超算中心。其业务主机“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则成为了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的超级计算系统之一,目前已应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工程设计与仿真分析、天气预报、气候模拟与海洋环境研究、数字媒体和动漫设计等多个领域。 “南海涛声和中大,西沙科考踏晴沙,面壁卅载图破壁,动作频频探天琴。”有人将上天入海的中山大学吟成了一首诗篇。而中大人,依旧阔步向前、步履不停,以奋斗为笔墨,为这首诗篇写下未来续章。 锐意改革,敢为人先 “不仅要做现在的笃行者,更要做引领未来的先行者”,中山大学在主题形象片《笃行者》中如是说。如今,中山大学无愧先行之名,锐意进取改革,向着世界一流大学高歌猛进。 2016年,中山大学牵头,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组建粤港澳高校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山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布局“三校区五校园”。过去几年,中大珠海校区升级蝶变,大力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新建的深圳校区,是继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后的第三所校区,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办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自2022年启动学部制改革开始,中山大学已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信息、医学等七大学部。校长高松表示,学部制改革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落脚于提升育人能力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2年9月,《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规定》正式实施,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4.6万元/生·学年提升至5.8万元/生·学年,平均涨幅达26%;尤其是最低等次奖助标准提升最为明显,最高涨幅达40.5%。本次文件修订围绕为奖助金更名、大幅提高奖助标准、调整奖助比例、老生同等待遇四个方面进行。 2023年,中山大学对新聘教研系列人员实行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预聘-长聘”制度,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专注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领域和方向,塑造学科与院系的未来。接下来,中山大学还将考虑采用教师集群招聘、设立冠名基金、冠名讲席教授、冠名特聘教授、冠名青年学者等形式,提升对卓越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继续完善校内院系学科之间的合聘机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胸怀“国之大者”,中山大学,在躬行践履中彰显为家为国的“中大担当”,在吐故纳新中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