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个神秘的群体——相士,据说这些人神机妙算,能够通过一个人的长相判断出他一生的祸福荣辱,让人很是敬畏。 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位著名的相士白云先生,他奉皇命去一户人家相看,可他刚进人家家门,主人还没来得及跟他说句话呢,他就转头就走。 其他人向他询问原因,他满脸神秘的笑道:“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 皇位之争 在宋太宗的整个执政时期,最让他头疼的莫过于是皇位继承人的人选。 在北宋建国初期,杜太后为了防止出现幼主临朝的情况就定下了“兄始弟及,复归其子”的继承规则,但杜太后这么规定,完全是因为赵匡胤三兄弟都是她的儿子,谁当皇上她都是太后。 杜太后定下这个继承方针是爽了,可她的几个儿子就麻烦了,这一片大好江山谁不眼馋,谁又能轻易放手? 再说了,自古以来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今杜太后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想让他们把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人,这谁受得了? 首先发难的就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想要把自己的儿子送上皇位,一直拖着不立弟弟赵光义为太子,结果赵光义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直接给他来了出烛影斧声,不清不白的继承了皇位。 赵光义当了皇上之后,终于理解了哥哥赵匡胤的痛苦,他也不想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弟弟,于是就筹划着想要推翻这倒霉的兄始弟及的继承规定,把自己的儿子送上皇位。 可人算不如天算,宋太宗想要立儿子的这条道路,走得并不平坦。 公元982年,宋太宗随意地找了个由头,把原定的太子赵廷美随意的找了个由头,把他贬为庶人。 宋太宗这个做法,且不管理由怎么样,但是目的很明显给自己儿子赵元佐铺路。朝堂里的大臣都是人精,哪里不知道赵光义这个举动是为什么,于是纷纷站队,老老实实的,准备等时机成熟,就把赵元佐捧上去。 可是,对于父亲做的这件事,赵元佐不乐意了,当着一众大臣的面,丝毫不给自己父亲面子的要求宋太宗,立刻将自己叔叔放出来。 这把宋太宗气得要死,他之所以把弟弟囚禁起来,为的是谁,还不是为了给赵元佐铺路,可赵元佐非但不领情,现在却倒打一耙。 宋太宗大怒,对着赵元佐破口大骂,直接打碎了他这么多年的三观,从小就长在温室里的赵元佐哪里见过这种架势,当即吓得脸色惨白,回去就病了。 糟糕的是,赵元佐这次的病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换句话说就是赵元佐他疯了。 好不容易培养出的继承人就这么疯了,宋太宗急的团团乱转,想尽了办法医治赵元佐,可一切都无济于事,赵元佐还是每天发癫发狂,疯劲上来了甚至还要纵火烧家。于是,原本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皇帝的赵元佐落了个“废居南宫”的结局,再也没有了水花。 宋太宗一看这情况,只能承认这个长子已经废了,于是他又把培养重心转移到了次子赵元僖身上,赵元僖的聪慧不下其兄,也是个当皇帝的好苗子,宋太宗对他寄予厚望。 可赵元僖什么都好,就是身体太差了,宋太宗还没培养他几年,他就因病去世一命呜呼了。 如今宋太宗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他的幼子赵元侃。 可问题是,杜太后立下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条例还在这呢,这个条条框框,束缚得他愁得不行。 究竟要怎么办才能让自己的小儿子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呢?一顿苦苦思索,宋太宗心里有了打算,既然我说了不算,那如果让陈抟说让小儿子当太子,这终归不会有人反对了吧。 于是,他找来陈抟,让他帮忙去看看赵元佐的面相是否能够为君。 掉头就走,满门英豪 赵元佐知道自己下半辈子的命运都在这一看上面了,于是把自己打扮的油光水滑,战战兢兢的等候在大门口,想要给陈抟留下一个好印象。 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陈抟刚一进门转头就走,甚至都没有看紧张的快要昏过去的赵元佐一眼,赵元佐还以为这是代表自己没戏了,差点泪洒当场。 他身边的两个近臣倒是比他镇定一些,赶紧追上去叫住陈抟,请求他再回去仔细看一看,可陈抟只是指了指他们两个人说:“辅佐圣主明君的贤才都在这里,我还有什么好看的呢?” 这两个人一听大喜过望,陈抟这不就是说他们的主子赵元佐就是圣主明君吗?这波稳了,赵元佐的太子之位是不会再有变故了。 赵元佐得知以后也极为激动,赶紧带着全家追上陈抟致谢,其中有一个叫刘娥的小妾格外机灵,上来就对着陈抟拜了一拜,口称“老神仙万福”,陈抟看了看她的面相,感叹道:“贵不可言,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啊!” 后来的情况与果然如陈抟所说,赵元佐顺利登基成为宋真宗,那两个近臣官至宰相,刘娥更是临朝称制,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穿龙袍祭祖的太后。 看到这里,或许不免让人疑惑,这个陈抟到底何许人也,为何只是凭借他简简单单的相看,就能让人相信这样的人一定能成为未来的国君呢? 由儒入道,举世闻名 陈抟,又名白云先生,出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十月十日,据说这一日是百年难遇的至阳之日,出生在这一日的孩子日后都必定不会平凡。 但彼时的陈抟,不过是一个普通农户家的儿子,所以也没人把这个传言联想到他身上,他的父母整日里为生计操劳,只能将这个儿子放养在田野之中,由的他到处乱转。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抟喝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的奶水,顿时变得聪慧异常,不仅过目不忘过耳能诵,还对从没看过的书籍了如指掌。 陈抟父母看到他有这样的能力,十分高兴,一家老小砸锅卖铁,势要把陈抟送到朝中当官。 可是,在当时正值乱世,大唐的统治已经彻底崩塌,全国各地都在农民起义,别说是当官,就连饭都吃不起。 于是,陈抟一直等到后唐建立才有了赴京赶考的机会,那时候他的文名已经传遍天下,中举是没有问题的,但陈抟为人正直,不肯贿赂当时的主考官,所以名落孙山,不久后,陈抟亲人也撒手人寰了。 如此浑浑噩噩度过几年后,四处云游的陈抟再次迎来了转机。 公元950年,年近40的陈抟在途经武当山时,他遇到了两个道德高尚的道士——孙君仿和獐皮处士。 孙君仿和獐皮处士看出了陈抟有修炼道术的慧根,于是就传授了他两部珍贵的道家典籍,并向他讲述了这些典籍的神奇之处,三人促膝长谈了七天七夜之后,陈抟终于了悟,下定决心要追寻大道,去往了九室岩隐居并参悟道家典籍。 这一隐居就是20年,在这20年里,陈抟摒弃尘世的口腹之欲,每天专心修炼,在参透了那两部典籍之后他又来到了华山,向当地隐居的一位道士学习相面的法术,很快就大有所成。 在这之后陈抟就不再一味的避居深山,而是经常到乱世之中救死扶伤,在这期间他给不少人相了面,所做的预言都十分准确,于是他的名声开始通过这些人的嘴巴流传开来,逐渐上达天听。 就连周朝皇帝周世宗也对陈抟敬佩有佳,不仅经常派人去探望他,还多次送陈抟金银财帛聊表敬意。 陈抟推辞不过,收下这些东西之后就将它们分发给了一路上的平民百姓,这也让他的名声越发响亮起来。 结交皇室,颇受器重 陈抟的名声传扬开来之后,无数高官贵族争先恐后的想要结识他,陈抟不堪其扰,转头就回了九华山继续闭关修炼,直到北宋建立之后,他才出关。 这次出关,陈抟不过是想要看看天下安定之后的盛世景象,可是早早就在陈抟修炼住所附近等候的人,一看到陈抟出来立刻就迎了上来“老先生,陛下有请。” 看到这一架势,陈抟那里是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作为修行之人,他本来并不想和皇家有过多的牵扯,但是奈何他掐指一算发现。 早在20年前,他就曾经和赵匡胤兄弟见过面,那时候,正值乱世,他们的母亲杜老太后与诸多流亡的人一起,正拿着扁担挑着他两逃难。 陈抟却一眼就认出了在人群中气势不凡的几人,于是陈抟开口说道“老太太,这一路你无须担心,你这担子上挑着两条真龙,谁敢伤害你半分。” 然而,那时候,杜太后正忙着赶路,哪里有空分辨这个老头说的话是真是假呢,更何况这之后的一路颠簸,她压根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公元960年,赵普将一袭黄袍套在了赵匡胤身上,并领着众将领跪下高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恳请大帅为皇帝!” “我们誓死拥护赵大帅做皇帝!” 在群臣的呼声中,手握重兵的赵匡胤半推半就的当了宋朝的开朝老祖,之后赵匡胤手起刀落,杀伐果断的平定了江山。 几十年后,杜太后猛然间想起这茬子事,于是就派儿子去寻访,这才有了陈抟入宫之事。 那时陈抟已经年近百岁,却鹤发童颜,身轻如燕,完全看不出衰老的样子,宋太宗一见就惊为神人,赶紧下座拜见,陈抟也十分谦逊,连称不敢。 陈抟这次来见宋太宗,就是想要了结这段20年前的缘分,可是宋太宗待他极为尊敬,处处执弟子之礼,陈抟也不好意思转头就走,于是就滞留在了宫中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宋太宗更是亲自上门感谢陈抟的鼎力相助,从此之后,宋太宗但凡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就会上门询问陈抟的意见,等于是把他当成了大宋朝的国师,于是也就有了先前帮相看太子一事。 在我们印象中,真正的隐世高人不应该牵扯到俗事中,更不用说是参与皇位之争了,但是对于陈抟的这次出手,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之人都满怀敬意。 因为陈抟自始至终都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是想要给天下选出合适的太子,稳定当时动乱的人心。 正是因为这种心怀天下的可贵品格,才让陈抟在众多相士中脱颖而出,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济世老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