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博客的限制,我的很多照片已经引不过来。只有回头重做或是找原片。 我竭力想避免使用术语,很多人怕读术语,ME TOO。因此我在我所有的关于摄影的文章中,尽量不用术语,但有些术语又不能不用。不用无法说明白,这是纠结的地方。 看过国内很多网络及专业性书籍论述数码照相机宽容度的文章,一开始说的很起劲,到关键时候语焉不详。读了半天,数码相机的宽容度究竟是多少?没有人给出总结性的观点。或是说的都是专业性过强的语言,不少有如坠云雾之感。 此文源自今天早上微博中,有人提出,我说的数码照相机宽容度5档光圈说是10多年前的老观点。据他说早已经超出胶片很多了,果真如此吗?看看我手头的书确实是2008年日本出版的。看来当年的实践真是有点陈旧了,原想在网络上搜搜,结果搜出来的是你抄我我抄你的文章,基本结论都是惊人的相同。因此只有自己做的才是最可靠地。 尽管我说讨厌用术语,但有时候不能不用。只有首先弄明白几个名词的定义,才能继续往下看是否有道理。 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彻底说明白,但如果结合图片看估计比较容易懂。 1.何为宽容度? “latitude是指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被摄景物由最亮部分至最暗部分的差别,可以用明暗间的比例数字来表示。假设:景物最亮部分比最暗部分要明亮50倍,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字是1:50,这就是景物的明暗差别。感光片所具有的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即为的宽容度,通常也称为曝光宽容度。” 2.胶片宽容度是多少? “的宽容度是1:128左右,的宽容度在1:32~64左右, 的宽容度仅为1:16~32左右,的宽容度大约在1:30左右。 胶片和数码的级差数据分别如下: 胶片:0、2、26、71、129、209、238、255 数码:0、2、4、 6、 12、 26、 61、 104、 153、202、237、255” 加深字体部分为网络上的文章引用。估计这种描述方法,不少人已经晕的差不多了,他们会说你就告诉我究竟是多少不就成了,别,应该用术语说明白还是用术语,下面用最后一个术语:EV值。 3.何为EV值? 这是为了方便说明白曝光关系采用的说法,EV值(EXPOSUREVALUE)。这个术语常见于照相机说明书和胶卷说明上,搞清楚对我们理解曝光有帮助。EV值的基础是快门速度1秒,ISO为100,光圈值为F1时,EV值为0.任意改变快门或是改变光圈,如果EV值相同,曝光量就是一样的。例如:F8.1、1/250秒=F2.8.1/2000=EV14。如果大家手头有过去的胶卷盒,很容易从盒上找到反映快门与光圈关系EV值表。从0起头到23为止,共有24档(含0) 下来就是实际拍摄试验。 我用的器材是SONY A77V+DT16-50MMF2.8SSM头,采用2.8光圈,M模式。原本打算也用CANON的EOS-1DsMARKII也拍一组,后来由于时间没有拍。2003年我也用minolta的d7做过一次宽容度测试,d7的成像元件是ccd. 后期处理图片时,首先用WIN7自带的校正功能校正高清显示器颜色,2种格式都是只处理了尺寸,除此之外没有采用任何处理手段。 分别进行了RAW和JPG2种格式拍摄,因为这2种是我们大家日常用的最多的。 先说结论:RAW格式基本能达到10档EV值,但实际能用的就8档,如果要求精细处理也就7档左右。 JPG格式能到7档左右,但实际能用也就5档左右。 尽管档数变化不是非常大,但我们应该看到质的变化,高光的突破。JPG可到EV4了,6年前还是EV8。根据我不是很科学的实践,现代数码相机宽容度应该在EV4--EV12间,能看见细节的维持在7档左右,比以前有提高,能精细使用的也就5档左右。 但说到全面超越了胶片,感觉还言之过早。RAW格式明显优于JPG格式,能到10档左右。 回头有时间再测试各种厂家的宽容度,只限于我手上有的机种。 首先说明,我只是业余测试,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先看看RAW的实拍照片: EV4 加工处理后的效果,只给大家看二端,中间不用处理都知道问题不大。 RAW EV4处理后的效果,细节可见只是色彩问题无法纠正。到EV3也问题不大,但我没有向下延伸。 EV12,处理过后噪点加大,毛刺感很严重。特别是色彩纠正无法达到要求。估计EV13也可用,如果追求特殊效果的话。 JPG EV5,由于EV4高光部溃死,没有处理价值,无法逆转。就是本片EV5都已经无法逆转。细节不可看的照片就不能说可用。 EV6,处理后细节尚可见,列入有效EV值。 EV11,虽说毛刺感强烈,但可用。 EV12,虽然细节可见但无法调成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