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Jack 赵 到中国来没有尝过烤鸭涮羊肉,没有踩过十个 5A 景点,带着一箱子渣滓食品和毛绒玩具回国了,到底遗不遗憾,白没白来?我们觉得有意义的,想要力推的,和他人真正想了解的,想尝试的,可能真的没有交集。 前美女同事在一家国际学生交流的组织工作,经常发布招募接待家庭的意愿活动,有一期正好在暑假,为时两周,对比一下意愿家庭请求:「三顿饭+一张床+一颗爱心」,条件并不苛刻,和全家磋商后决议小试牛刀。 申请的邮件很快收到了回复,组织者布置了一次家访,了解家庭成员和生活起居,评价能否合适接待。 审核经过后,全家都处于慌张兴奋状态,作为接待家庭,我们担任小老外白天活动以外的时间,平常晚上和周末全天的时间段通通归我们布置。 老外不少见,但要朝夕相处整整两周,思索国际影响、祖国形象和家族名誉,全家老小都觉得颇具应战。小赵童鞋,洗完澡不能光溜溜地就冲出浴室了;老赵童鞋脱下的袜子不能两根油条般供茶几上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内部和睦,不能吵喧嚷嚷一锅粥。 组织者发来了小老外 Inka 的资料照片:十五岁的小姑娘(和小赵伯伯家的小姐姐同岁),金发碧眼,德国某乡村一家五口的大 House,洗砦笏动和骑马(和我们这种户外家庭不要太称哦),素食(NoNo,我的天!烤鸭+铜火锅+烧烤的计划全盘推翻)。关于饮食的疑问搅扰了我们整个接待的两周,直到最后一周才悲催地找到食物的交集。 言语篇 小老外坐了九个小时飞机抵达,固然略显疲惫,但十分有礼貌地听着我们 blabla 家庭成员,blabla 饮食起居习气,还不时说着「Ok,Thank you」。没有一句疑问、没有一句请求,宁静地像一只兔子。 后来才知道,原来德国固然和英国紧紧挨着,但德国人的英文口语以至不如东南亚国度的大叔大婶们,加上我和老赵磕磕绊绊的误导和搀和,中德两国的英文交流不时处于基本生活范畴。 画风通常是这样:电视切到体育频道(体育和自然纪录片是全人类共同的主题),某游泳竞赛,我们努力思索挤出几句,这是中国的游泳运发起孙杨,曾经拿了两块金牌,很凶猛的。小老外则表示「That’s Ok」。 人家不感冒! 「That’s Ok」赂乎是一切话题的终结语。电视聊不下,我们就吃瓜吧。于是每人端着一瓤西瓜,原来大家都爱吃西瓜,而且都知道它的英文名 Watermelon, 接着,呵呵,呵呵,然后就默默地啃瓜吐籽儿了。 过了许久,小老外礼貌地说:“我要回屋给妈妈打电话去。”我们欣然同意,然后双方都松了口吻各忙各的。到底是我们道貌岸然的家长作风,还是小老外比较 Shy 呢? 小老外比较开心的是和小赵一同游玩,果真是家有弟妹,陪起小孩来耐烦又投入。小赵童鞋接受了三年又两年的英文教育,实战起来只会说 Yes 和 No。但是,不懂外语并不障碍交流,孩子们的沟通碾压成年人:打桌球、打乒乓、玩国际象棋,「If I eat your king, you die」,事实证明,外国人这都能懂。 大富翁也能够玩到一同,俩小孩嚷嚷着一堆国名,钞票飞了一地,开心肠前仰后合。大部分晚上,姐弟俩就这么玩上几轮游戏,偶尔晚上小姐姐有集体活动,到家曾经一身疲惫,还架不住小赵的撺掇,又玩上好一会儿才休息。此刻不得不赞扬,带两娃真的很省心! 姥姥的言语交流也靠小赵“翻译”,某天下午姥姥真实忍不下了:“小老外曾经三天没洗衣服啦。小赵,提示她洗衣服去。”小赵吞吞吐吐,不记得「洗」怎样说,不记得「衣服」怎样说,抓耳挠腮,一捉急拿了纸和笔,白纸画一框,框里画个圈,点上三个点,紧挨着画了一件t恤。小老外豁然开朗,抱着脏衣服扔洗衣机去了。 饮食篇 愁煞我的是吃饭问题(一定我这辈子是要被孩子的吃饭折磨的),第一餐选择了日昌餐馆,广式餐馆嘛,热菜、主食、甜点种类齐全,摸底调查最适合不外。点了半天,小老外选了炸南瓜、炸芋头、红豆沙冰。然后一口沙冰一口炸南瓜吃起来。 她对筷子情有独钟,坚持用筷子夹芋头(刚入门就挑这么高难度的夹)。对面的我们则啃着猪蹄、喝着鸡汤,名义为她加油鼓劲,其实内心一万点的可惜:近在天涯来到北京——吃素,唉唉,造物弄人啊。 鉴于小老外的素食,全家分歧同意给取中文名素素,不论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殷素素,还是三生三世的白浅。合理我冥思苦想如何用英文翻译「上仙」一词时,老赵已脱口而出「That’s the name of a Chinese fairy」老赵英语还是有功底的,我随即附和「A very famous fairy」说得没错,多火爆的电视剧呀,小姑娘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 德国人早餐吃什么,粥和馒头?错,没见过的他们绝对不碰;面包?绝对跟你脑海里的味多美切片、稻香村点心不一样;青菜,不是煮熟了香菇白灼菜心,也不是咸菜萝卜干;以至水,不是农夫山泉有点甜。 做一日三餐的姥姥快要疯掉了,她怎样比兔子吃得还少,还能长这么高!微信群里问问其他家庭,贤惠能干的妈妈们纵然每日早餐不重样,十八般武器样样知晓,可德国孩子依旧只吃冷面包。 问了在德国的老同窗才搞明白:全麦黑面包+果酱+德式香肠+冒气泡的苏打水才是他们的最爱,激进又顽固的德国佬!听取多方意见后,我们从超市买来了大饼夹土豆丝,从方便店买了素版关东煮,万分愧疚地对付了两个礼拜。 东方不亮西方亮,固然各式中餐馆无法让素素大开眼界,但楼下一个冷冷清清的美廉美超市,竟让素素发现了东方的宝藏。 为什么薯片还有番茄滋味的?我要给我的家人尝尝;为什么奥利奥夹心有草莓蓝莓的?我要给同窗尝尝;为什么手指饼干有五光十色的?我要自己试试。 果冻,没见过,枣子山楂,没吃过,山竹荔枝,历来没试过。小老外在三大排渣滓食品的货架前连刷了好几遍(后来听说还带着小同伴也去买买买了)。 “Wait,素素,家里人让你买那么多零食吗?” “我妈妈说了,德国没有的都能够买!” 不远万里买了一推车渣滓食品,小赵既同情又震惊,指着购物车说:“Inka, try this, try that, you want try so many!”素素一边害臊一边开心,说:“That’s Ok” 文娱篇 Inka 属于典型的德国人,很谨慎很激进,两周的时间绝对放不开。不知道是六小时时差没睡饱,还是北京酷热的天气让人疲惫,第一个周末,带着小老外什刹海逛胡同、北海公园划船,她都不时闷闷不乐,满大街的中国特征小玩意儿也提不起兴味。直到周一和小同伴上课破冰,才逐步找到了觉得,回到家话也多了,人也肉体了。 她有一个小同伴 Clara,性格要生动很多,还能吃肉,读过德国故事《我的小姐姐克拉拉》么?叫克拉拉的是不是都是活宝型?Inka 只需和 Clara 一同才聊得欢乐,周末我们就约请了 Clara 同窗,两家人一同,大人小孩都有伴儿,选的地儿是北京荒郊野外三无景区「白河湾漂流」。 足足三个小时,穿过了一堆冷冷清清的著名景区后,我们总算来到了怀柔山里。Inka 的家在一大片平原,毗连荷兰,听说开一个半小时的车就能够到荷兰游玩了,这次京郊游他们能够往复荷兰两个来回了。 两位不怎样进山的姑娘,对钻隧道和小赵一样猎奇,屡屡都要竞赛屏气,“This tunnel is 3.3 kilometers long”我这句话刚出口,她俩就狂笑个不停,笑点真心不高,别看人高马大的,其实就俩小屁孩。 日耳曼民族打仗不是吹的,10 公里的河道漂了两个小时,德国小姑娘两人一船,和过往的中国人民打了一路。中国人民人多势众,且都是有备而来,水枪水瓢武器充足,还有端着脸盆大杀器的,站在水里见谁浇谁。小老外毫不示弱,天生的战役技艺和热情,先是各坐一边,一个掩护一个开战,后来又背对背,两人同时三百六十度作战,大有「史密斯夫妇」的觉得。危殆时辰俩姑娘直接跳水里,这会儿是真放开了,从手无寸铁到最后借了一把水枪、捡了俩水瓢,上岸一刻,中国人民还在不停朝她俩滋水泼水。 对这场战争(称之为 Water War)她俩出乎意外的称心,Clara 悄然诉苦,上个周末她去了四个 Park 了,北京人为什么这么爱逛 Park?她担忧回国后,小同伴问Clara 你在中国玩什么了?她是不是只能说:“Ten Parks!” 不幸被她言中,听说第二天她又被带去逛天坛 Park 了。 别怪小老外对亘古未有的中国历史消化不良,想想自己,十五岁时对本国历史尚未学出个名堂,真是没有肉体再去学别国历史了。 火锅篇 火锅在中华饮食占去了半壁江山,此处特地讲讲如何带小老外吃火锅。一定要选海底捞,理由如下:口味油腻、小料自助、变脸表演、还有贴心礼物(精巧筷子一双)赠送给国际友人。 小老外学着我们的自助小料,盛了一碗麻酱+花生碎,其他诸如腐乳、沙茶、韭菜酱,看不懂的一概不加,再一次慨叹德国人民天生的激进谨慎。 上火锅,上肉上菜,汤总算烧开了,刚揣摩着如何示范涮肉蘸料,不当心瞥见Clara 的小料碗已底朝天。这姑娘的确豪爽,在我们点菜那会儿,把麻酱全干了。满桌忍不住大笑,小姑娘很大气,得知真相后自己也笑起来。 一吃火锅,老赵的英文才干就似乎被唤醒,忙着引见:“This is the stomach of the pig, that is the throat of the cow”看到小老外呆若木鸡的表情后,就心称心足大快朵颐。上来一盘小菜——香干儿,查了半天手机,只能引见:“This is DouFu, made from beans”小老外似懂非懂的点头。上来一盘豆腐皮儿,两家人揣摩了半天,只能引见:“This is another DouFu”小老外有点不懂了。上来一盘冻豆腐,这下俩中国小孩都学会了:“This is another Doufu”小老外曾经放弃听明白了,素素问能不能吃,我们说没问题。最后上来了一盘血豆腐,老赵引见:“This is anther Doufu”然后一脸坏笑地说:“But made from the blood of the duck” 生活篇 素素素日白天上肢体言语的培训课程,地点普通都在胡同的神秘四合院,这些中央平常大门紧闭、无门牌号、以至连导航都搜不到。组织者给他们每人一张「一卡通」,倡议自己坐公交地铁上学,让一个刚来两天、不懂中文的小老外在浩瀚的北京自己上学,我们也着实捏了把汗。 提早带着素素走了一遍线路,把公交站牌、胡同口都拍照存好,回家时还当场出考题,我们走在后面,让素素领路回家。 到家,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没有导航走丢了怎样办?痛快手绘线路图,标记拼音和中文,标注①②③步骤,背面写上中英文家庭住址和联络方式(就差标注「如有捡到请速速出借」字样了),第二天一早把小赵的智能手表给素素捎上,千叮万嘱,迷路了给意愿者和家里打电话。 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素素同窗方向感极好,公交地铁用得得心应手,只是出于德国佬的当心翼翼,纵使街灯辉煌,也坚决不在下雨天晚上单独打车回家。 年轻人还是得和年轻人逛街,有说有笑,下了课素素会微信请示和同窗「Go to the city」(至今不懂她觉着哪里算是 City),「Ok 不 Ok ?」我如释重负地回复 Ok,最好吃得饱饱的回来,再也不用忧虑「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晚饭啦。 西单、南锣鼓巷,年轻人聚众的中央都刷过一遍,随意买点零食就能撑饱。只需一回饿着肚子回来,小老外们去了传说中的簋街,满大街的麻辣小龙虾和烤羊腿,没有一样是她的菜。听教员们说,有些胆儿大的第二天就拉肚子生病了,名义强壮的德国人,肠胃却天生脆弱。 早晨洗澡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气,不论热得汗流浃背、打水仗回家、冒着大雨回家,坚决不在晚上沐浴。固然我苦苦倡议“洗一个吧,亲”,她都坦率拒绝:“我可怕的头发,干不了的呢!“我早有准备拿出吹风机:“有这个不怕啦!”小老外继续说:“哦,我厌恶的头发!”然后一甩头回屋去了。 分开机场时,小老外们每人一个满满的大箱子,慌张兮兮地看着电子称算有没有超重。Clara 的箱子超重一公斤,Inka 的箱子富余一公斤(都是膨化食品没法超重)。我们说你俩匀匀吧,Clara 翻开箱子,蹦出来一堆毛绒玩具,小企鹅、花母鸡、小熊猫。哎,真真的是孩子呀! 你还能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