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展示中华文化的肉体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示姑苏非遗活态维护取得的新风采、新容颜、新形象。近日,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举行“繁华姑苏 十年盛景”姑苏非遗特展系列活动,把党的二十大肉体付诸于行动。 姑苏古城、遍布珠玑 传统的艺术和技艺随处可见 非遗文化在这里 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让我们掀开繁华姑苏的时期画卷 感受以初心致敬时期的匠心 见证千年文脉的精彩 唯至诚者,能致其极 本期《我在姑苏看非遗》让我们云赏“繁华姑苏 十年盛景”非遗特展,一睹姑苏宝藏的风采,感悟这一片让世界读懂姑苏的匠心。 ▲剪刻纸《姑苏繁华图(横山段)》,创作者吴永林。 小贩、船只、店铺……“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苏州市井风情在作品上明晰可见,该幅作品创作达6年之久。 ▲仿古铜器“干将莫邪”青铜宝剑,创作者金海鸥 2009年重铸,得到央视《科学与探求》栏目的关注与报道,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干将剑,全长53厘米,剑闪白光,干将剑以龟背和四只伸出腿的“龟纹”作为纹饰。莫邪剑,全长53厘米,剑闪寒光,剑身刻有“攻吾王光 自作用剑”八个鸟篆文字。 ▲晚唐古琴——“玉小巧”琴,由吴明涛选送 “玉小巧”琴,仲尼式,琴体修美带有圆势。面板通体由多块六边形木块拼接而成,俗称“百纳琴”。鹿角灰胎,外沐黑漆,蛇腹冰裂,极为少见。琴音松透圆润,富于神韵。通长124厘米,隐间115厘米,琴背池上刻“玉小巧”三字。 ▲核雕《重生》,创作者殷毅军 作品用橄榄核开片刻成枯叶,用完好的橄榄核雕琢成新发树芽,整件作品由八瓣“核叶”拼接,萌发的两瓣“新芽”让人感遭到欣欣向荣的生机。 ▲琥珀雕琢《真趣》,创作者朱永兴 作品为墨西哥虫珀,重达一公斤,正面雕琢一组群仙斗蛐蛐的场景,人物神色各异,活灵活现,背面为两个神仙手拿乾坤袋捉几只自然琥珀内包含着的蛐蛐,整件作品兴味生动,故取名真趣。 ▲缂丝《岁朝清供》,创作者陈晓君 作品以清供为题材,取材于清代画家赵叔孺的水墨文人画,宽62厘米、高163厘米,画面展示岁首迎新之喜气,各种花卉鲜活生动。缂制过程以分丝合捻中止戗色,自然地表示出了画面的精密、俗气。 ▲苏派鸟笼《冰梅顶葫芦藤绞丝绣眼笼》,创作者颜虎金 冰梅顶工艺是苏派鸟笼制造中最具代表性技艺,作品中80多个小竹节全部以榫卯结构组成,似开裂了的冰。葫芦,寓意健康短命多子多福,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不祥美好的意味,作品运用“绞丝工艺”,2017年被苏州博物馆珍藏。 ▲制扇《墨影》,创作者王健 苏扇为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开端名扬全国至清代臻于鼎盛,以扇骨制造变更丰厚和精工巧致出名。作品为全乌木扇骨,传统宣纸扇面,扇面着数遍墨色,大赤足金运用传统泥金、洒金技法渲染而成。在恢复乌骨泥金扇时,为抵达轻薄且巩固的规范,光是乌木扇骨的制造就经过上千次实验。 ▲金银细工《有凤来仪》,创作者钟新国 凤冠历史长久,距考证汉代就呈现了凤冠,多用于皇室宗亲。明清时期,普通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被叫作凤冠,多用于婚礼时。作品主体环绕九凤衔珠流苏,顶部饰以亭台楼阁,典雅华贵,彰显了中华民族女子对美废寝忘食地追求。 ▲玉雕《蛙语荷舞》,创作者张备 雨后的池塘,荷花分发着幽香,青蛙则宁静地趴着,观赏这美好的风光。作品以阿拉善玛瑙为原资料,资晾硐胴细腻,晶莹剔透,颜色丰厚。 ▲金银细工《花开富贵》,创作者赖邦荣、赖杭宇 盆景被誉为“平面的画,无声的诗”,清代宫廷中用金银、彩宝、翡翠、珊瑚、玉石、珍珠、玛瑙等来点景仿制自然景观,寓意是“图必有意,意必不祥”。用金银细工传统技艺制造的《花开富贵》,表示了苏工技艺的绝美灵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爆发出了愈加绚丽的光辉。 “繁华姑苏 十年盛景”姑苏非遗特展在姑苏非遗传习堂“苏工琥珀艺术馆”(齐路径118号)举行。现场展出了苏派鸟笼、仿古铜器、琥珀雕琢、金银细工、牙雕、制扇、玉雕、发绣、苏绣、缂丝、核雕、琵琶、古琴等15个类别的众多非遗艺术精品。活动将从10月28日起持续至11月下旬。 此外,我们还举行了“十年印记 链接你我”大型木版年画艺术创作活动,以另一种方式翻开传统文化,让非遗触手可及。敬请等候下一期的《我在姑苏看非遗》,一同走近非遗,在你我心中种下与姑苏在一同的种子。 方寸之间,非遗赓续着千年文脉 成为读懂姑苏的一扇窗口 在传统和坚持,创新和展开中 古老基因与现代生活圆满融合 千年非遗和姑苏古城一样 扛起新任务、谱写新篇章 在不时展开中愈加展示出无量的魅力 备注:活动以现场为准,需严厉恪守相关防疫请求。 辨认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文来源:文化事业处、姑苏区文化馆 编辑:郁晨 校正:唐振仪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同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