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一作勤)耕牛兼書觸目 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①,旁舍未曾嗔。老病忌(一作恐)拘谨,應接喪精神。江邨意自(一作日)放,林木心所欣。秋耕屬地濕,山雨近甚勻。冬菁飯之半,牛力晚(一作曉)來新。深耕種數畝,未甚後四鄰。嘉蔬既不一,名數頗具陳。荆巫非苦寒,采擷接青春。飛來兩白鶴,暮啄泥中芹。雄者左翮垂,損傷已露(一作及)筋。一步再流血,尚經(一作驚)矰繳勤。三步六號叫,志屈悲痛頻。鸞皇不相待,側頸訴高旻。杖藜俯沙渚,爲汝鼻酸辛。 按:① 一作及歸在茅宇 集评: 《唐诗归》: 钟云:世道至此可虑(首二句下)。谭云:实境,不独老病为然(“老病”二句下)。谭云:穷家实历(“冬菁”句下)。谭云:“未甚后”亦几于后矣,因想贫农之苦。钟云:语细而厚(“未甚”句下)。钟云:“接”字妙,即用今俗语“青黄不相接”“接”字(“采撷”句下)。钟云:“两白鹤”以下,所谓兼书触目也,仁人之心,高士之言(末句下)。 《杜臆》: 起来四十字,真景实情。老夫归田来,十年不入郡城矣,读之会意,却服此老写得出。“冬菁饭之半”,实历始知,非腐儒能道。“兼书触目”,此公创格,然亦借以自写苦衷,非与上文全不相蒙也。此东坡《后赤壁赋》之祖。 《杜诗解》: 古人有一题展作数诗者,有数题协作一诗者。一题数诗,贵在意绪各清;数题一诗,贵在联络无痕。如《何氏山林》、《秦州杂诗》,此一题数诗也;如《临邑舍弟书至》、《暇日小园散病》,此数题一诗也。于此可悟作法。 蔡梦弼曰:古乐府《艳歌何尝行》一名《飞鹄行》云云,此诗全用《艳歌行》四解之意。 后段,仇云:“兼书触目”,隐以自况。愚按:此段之情,不知飘向何处,其实只是经乱挈家颠沛不能为生影子,正以收缴种菜济饥之故。妙绝,妙绝。古乐府《飞鹄行》云:“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我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我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蔡注引此为少陵所本,良是。少陵绝不作拟古诗,观此知间一为之,必臻妙境。 逼似陶语,入后又近古府。下皆是兴序所谓“兼书触目”也(“飞来”四句下)。法出奇(“三步”句下)。 八哀诗其三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 序:傷時盜賊未息,興起王公、李公,歎舊懷賢,終於張相國。八公前後存歿,遂不詮次焉。 援用典故:白馬御史府中烏馬融笛顏回二豎履聲何水曹紅粟瑚璉器賈誼匡汲俄寵辱龍驤塋蜀人愛諸葛衛霍文翁雲臺仗子荆 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①。昔在童子日,已聞老成名。嶷然大賢(謂武父挺之)後,復見秀骨清。開口取將相,当心事友生。閱書百紙(一作氏)盡,落筆四座驚。歷識匪父任,嫉邪常力爭。漢議尚整肅,胡騎忽縱橫。飛傳自河隴,逢人問公卿。不知萬乘(一作乘輿)出,雪涕風悲鳴。受詞劒閣道,謁帝蕭關城。寂寞雲臺仗,飄颻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壯士血相視(一作見),忠臣氣不(一作未)平。密論貞觀體,揮發岐陽征。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一作至),原(一作九)廟丹青明。匡汲俄寵辱,衛霍竟哀榮。四登會府地②,三掌華陽兵③。京兆空柳色(一作市),尚書無履聲。羣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記室得何遜,韜鈐延子荆④。四郊失壁壘,虛館開(一作閒)逢迎。堂上指圖(一作書)畫,軍中吹玉笙。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時觀錦水釣,問俗終相幷。意待犬戎滅,人藏紅粟盈。以茲報主願,庶或(一作獲)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沈沈二豎嬰。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飛旐出江漢,孤舟輕荆衡。虛無⑤馬融笛,悵望龍驤塋。空餘老賓客,身上媿簪纓。 按:① 唐封華岳神爲金天王 ② 收長安,拜京兆少尹。寶應元年,拜京兆尹。兩鎮劒南,俱兼成都尹,四登會府也 ③ 華陽黑水惟梁州,武初出刺綿州,遷東川節度。再拜成都尹,充劒南節度。再遷黃門侍郎,拜成都尹,充劒南節度,乃三掌華陽兵也 ④ 武嘗延甫爲參謀,故以何遜自比 ⑤ 一作爲,一作橫 集评: 《杜臆》: “无柳色”、“空履声”,谓武之死也。……“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最善形容。 考严武生平,所为多不法。其在蜀中,用度无艺,峻掊亟敛,闾里为之一空。唯破吐蕃、收盐川为当时第一功。诗云:“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诚实录也。至比之为“诸葛”、“文翁”,难免誉浮其实。 武于甫最为知己,故极写其忠勤大约。《诸将》诗云:“军令分明数举杯”,亦同此意。 严公终身事业,惟镇蜀为大。诗先举履历一直,撮叙梗概,然后用追叙法,详写在蜀之事及相知哀感之情,制局又变更有法……末六语,以哀意作结,语极凄怆。严系知己中第一人,自尔情至。 《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 “不知万乘出”四句密圈,“终相并”三字抹:“多冗长句”。……(按)其所摘累句,则渔洋于诗,以妙语超逸为至,与杜阴阳霅帅、利钝并用者,本不可同语也。 首叙其家世才品,次段及末段专检大处详叙,至严生平履历,但用数语总叙中间,又一章法。蒋云:奇造亦从《生民》、《崧高》等诗脱出(“华岳”句下)。二句转接无痕(“汉仪”二句下)。开写处俱极淋漓(“江山”二句下)。 寫懷二首 援用典故:弦直鉤曲 勞生共乾坤,何處異風俗。冉冉自趨競,行行見羈束。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萬古一骸骨,鄰家遞歌哭。鄙夫到巫峽,三歲如轉燭。全命甘留滯,忘情任榮辱。朝班及暮齒,日給還脫粟。編蓬石城東,采藥山北(一作林)谷。用心霜雪間,不用條蔓綠。非關故布置,曾是順幽獨。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曲直我不知,負暄候樵牧。 集评: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周云:闲雅真率,说得富贵人淡漠。 刘辰翁曰:写得甚恨。吴山民曰:“共”字、“异”字当玩,下“自”、“见”字跟“异”字来,“无贵”二语,老氏馀旨;“万古”一语、幻境可想;“日给脱粟”亦可慰。“非关”二句力在,故“顺”字结意豁。 《杜臆》: “无贵贱不悲”四句,可谓达人大观;“用心霜雪间”二句,所谓达人知几。皆名言。 二诗阮公风调,庄蒙寓言。 张鋋曰:处困而亨,是圣贤大道……说得平实,是身历之词。 薄有“脱粟”之“给”,惟“编蓬”“采药”、以全其天而已,此正“任荣辱”处。“用心”二句,蒙“采药”。“非关”二句,总束“全命”“忘情”。末四,收全篇,……至曲直并付之不知,何其潇洒! 貌古心远,见道之言,非关矫语。 香山之祖(“无贵”四句下)。邵云:达人之言。 《诗比兴笺》: 杜诗多言事而罕及理。独此二篇,俯仰之深,语多见道,有步兵、射洪之遗,能够占其学焉。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劒器行 序: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一作特)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答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一作五)載,余尚幼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灕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一作繡)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大方。聊為〈劍器行〉。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援用典故:木已拱九輪燭照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劒氣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音酷)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一作末)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絳脣珠袖兩寂莫,況①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劒器初第一。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一作澒洞)昏王室。棃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一作暮)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一作寂)。 按:① 一作脫,一作晚 集评: 《舞剑器行》,世所脍炙,绝妙好词也。内云:“先帝侍女八千人……乐极哀来月东出。”余谓“勇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耳。 刘云:浓至惨黯,如野笛中缀,闻者自不堪也。 《唐诗归》: 钟云:题是公孙大娘弟子,而序与诗,情事俱属公孙氏,便自穆然深思。钟云:此一语独妙(“罢如江海”句下)。 刘辰翁曰:……“耀如”四句,名状自得,“收”字谓其犹隐隐有声也。但舞一剑,若谓其如雷如霆则非也。周启琦曰:“罢如江海凝清光”,妙。连上三句,觉有精采。 《杜臆》: “来如雷靈收震怒”,凡雷霆震怒,轰然之后。累累远驰,赫有馀怒,故“收”字之妙,若轰然一声,阕但是止,虽震怒不为奇也。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则“五十馀年似反掌”数句,乃其赋诗本旨;“足茧荒山”,从此而来,尤使人穆然深思也。 《批点唐诗正声》: 冷静痛黯,读者无不慨叹。 《唐诗快》: 乐极哀来,何以即接“月东出”?倒句自奇。(“玳筵急管”句下)。一同有排山倒海之势,后却平平。 迂回三致。 只“传芬芳”、“神洋洋”六字,已将前叙舞意勾起,不用再说,此烦简相生之妙。 《古欢堂集杂著》: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大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俞如山之嶙峋,后如海之波澜,前半极端浓至,后半慨叹,“声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也。 “绛唇”六句,落到李娘,为篇中叙事处。舞之妙,已就公孙详写,此只以“神扬扬”又字括之,可识虛实互用之法。“感时抚事”句,逗出作诗本旨。“先帝”六句,往事之憾,此本旨也。言公孙而统及女乐,言女乐即是感深先帝。故下段竟以“金粟堆”作转接,此下正写惋伤之情。一句着先帝,一句收归自身。……结二句,所谓对此茫茫,百端交集。行失其所往,止失其所居,作者读者,俱欲噭然一哭。 蒋云:《序》中“浏漓顿挫”,“豪荡感激”,便是此诗妙境。形容尽致(“如羿射”句下)。以免妙(“与予问答”句下)。邵云:忽然收转,真是笔有神助(“梨园弟子”四句下)。 “感时”句是一篇前后脉络章法也,却入于出题中藏之。“金粟堆”又从先帝意中起棱,柯觉身世之戚,兴亡之感,交赴腕下。此诗亦“豪宕感激,浏亮顿挫,独出冠时”。自大历至今,先生一人而已。 读《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叙天宝事只数语而无限苍凉,可悟《长恨歌》之繁冗。 张云:“瞿塘”(原诗作“唐”)句一语收入,笔力超绝,而著语若即若离,尤极浑妙。它手为之,便难免钝滞矣。 昔遊 援用典故:商山市駿骨鹽梅龐公呂尚封國 昔者與高(適)李(白),晚(一作同)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桑柘葉如雨,飛藿去(一作共)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一作瀛)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一作四)十萬,獵射起黃(一作塵)埃。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迭少年日,無復故人杯。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①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龐公任天性,攜子臥蒼苔②。 按:① 一作君,一作若 ② 市駿以下,言果能求賢,則商山、諸葛、呂尚、傅說之流,世豈少其人哉。惟甫流浪楚山,終當爲龐公高隱耳 集评: 公夔州后诗,间有伤于繁絮者,此则长短适中,浓淡合节,整散兼行,而辜情写景,已觉兴会淋漓,此五古之最可法者。 专忆东游宋、齐时势,致使今昔之感。在昔朋游寄兴,正值国运丰盈之时;今观乱后登庸,独成羁孤远引之迹。能无慨然?……末段,落到目前,“隔河长眺”,正忆登台望碣石时也。 邵云:起手便似高、李,岂非化工(“昔者”二句下)。便伏第二段意(“寒芜”二句下)。开、宝间酿成禄山之乱只数语,至今有馀痛(“君王”四句下)。“携子”亦暗应“故人”不见(“庞公”二句下)。 壯遊 援用典故:班揚濯滄浪下機人曹劉曳裾屈賈鴟夷子除道置醴葛強渡浙王謝風流伏青蒲膏肓入侍明光俗物禹命子 往昔(一作者)十四五,出遊(一作入)翰墨場。斯文崔魏徒①,以我似(一作比)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皇。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一作落)小時輩,結交皆老蒼。飲酣視八極,俗物都茫茫。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王謝風流遠,闔廬丘墓荒。劒池石壁仄,長洲荷芰香。嵯峨閶門北,清廟映回(一作池)塘。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枕戈憶句踐,渡浙想秦皇。蒸魚聞匕首,除道哂要章②。越女天下白,鑑湖五月涼。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氣劘屈賈壘,目(一作日)短曹劉牆。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呼鷹皁(一作紫)櫪(一作櫟)林,逐獸雲雪岡。射飛曾縱鞚,引(一作跋)臂落鶖鶬。蘇侯據鞍喜③,忽如攜葛強。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許與必詞伯,賞(一作貴)遊實賢王。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天子廢食召,羣公會軒裳。脫身無所愛(一作受),痛飲信行藏。黑貂不(一作寧)免敝,斑鬢兀稱觴。杜曲晚耆舊④,四郊多白楊。坐深鄉黨敬,日(一作自)覺死生忙。朱門任(一作務)傾奪,赤族迭罹殃。國馬竭粟豆,官雞輸稻粱。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河朔風塵起,岷山行幸長。兩宮各警蹕,萬里遙相望。崆峒殺氣黑,少海旌旗黃。禹功亦命子,涿鹿親戎行。翠華擁英(一作吳)岳,螭虎噉豺狼。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陸梁。大(一作天)軍載草草,凋瘵滿膏肓。備員竊補衮,憂憤心飛揚。上感九廟焚(一作毀),下憫萬民(一作蒼生)瘡。斯時伏青蒲,延爭守御牀。君辱敢愛死,赫怒幸無傷。聖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鬱鬱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風動哀壑,碧蕙捐(一作損)微芳。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榮華敵勳業,歲暮有嚴霜。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羣凶逆未定,側佇俊秀翔。 按:① 原注:崔鄭州尚、魏豫州啓心 ② 《說文》腰作要。除道腰章,用朱買臣事 ③ 原注:監門胄曹蘇預 ④ 一作換,一作挽 集评: 《溪诗话》: 书史蓄胸中,而气息入于冠裾;山川历眼前,而英灵助于文字。太史公南游北涉,信非徒然。观老杜《壮游》云:“东下姑苏台……西归到咸阳其豪气逸韵,能够想见。 《壮游》诗押五十六韵,在五言古风中,尤多悲壮语,如云:“往者(“昔”一作“者”)十四五……以我似班扬”……“小臣谈论绝,老病客殊方”。虽荆卿之歌,雍门之琴,高渐离之筑,音调理奏,不如是之跃宕豪迈也。 《杜臆》: 此乃公自为传,其行径大都与李白相似,然李一味豪迈,而杜却豪中有细。观公吴、越、齐、赵之游,知其壮岁诗文遗逸多矣;岂后来诗律转细,自弃前鱼耶? 此篇短长夹行,起十四句,即以十二句间之。次十六句,即以二十二句间之。后二十六句,又以十四句收之:参错之中,自成部署。杜集中,叙天宝乱离事,凡十数见,而语无重复,其才思能擅长变更。 每叙一处,提笔径下。若停手细描,有浓淡相间,便令章法不匀,气概不壮。 少陵《壮游》诗乃暮年自作小传,“往者十四五”段,叙少年之游;“东下姑苏台”一段,叙吴越之游;“中岁贡旧乡”一段,叙齐赵之游;“西归到咸阳”一段,叙长安之游;“河朔风尘起”一段,叙奔风翔及扈从还京事;“老病客殊方”一段,叙贬官后久客巴蜀之故。通首凄凉大方,荆卿歌耶?雍门琴耶?高渐离之筑耶? 此诗可续《八哀》,是自为列传也。……第六段,“小臣”二句,隐括拾遗被黜,数年迁播之事,笔力过人。“荣华”二句,通篇结穴。……“吾观”四句,又作掉尾势,谚所谓“家贫望邻富”也,有无限等候。气读去,莽莽苍苍,宕往豪迈。 先作一波,平叙中有跌宕(“已具”四句下)。暗对玄、肃父子之间作慨(“每趋”二句下)。江山人物,拉杂铺写,自然宕逸多恣(“枕戈”四句下)。)妙不在意(“忤下”二句下)。又是一幅游侠少年图。写“壮”字,一字欲浮一大白(“春歌”四句下)。逗出苦语(“黑貂”句下)。应前“结交多老苍”句,旧游如梦,可胜怃然(“杜曲”四句下)。写出一种忠爱,更极淋漓(“哭庙”二句下)。入蜀事用浑叙(“小臣”二句下)。挽转前段,收结有力(“群凶”二句下)。蒋弱六云:后文说到极苍凉处,难免衰飒,却正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意。想见酒酣耳热,击碎唾壶时。题目妙,只说到上半截。或谓前半难免有意夸大,是文人人言,要须看其背面,有血泪十斗也。 遣懷 援用典故:賣酒壚顏鮑 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白刃讐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裏,報答在斯須。憶與高李輩(適、白),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一作文)臺,懷古視平蕪。芒碭雲一去,雁鶩空相呼。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百萬攻一城,獻捷不云輸。組練棄如泥,尺土負(一作勝)百夫。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亂離朋友盡,合沓歲月徂。吾衰將焉託,存歿再嗚呼。蕭條益堪媿,獨在天一隅①。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不復見顏鮑,繫舟臥荆巫。臨餐吐更食,常恐違撫孤。 按:① 一作蕭條病益甚,塊獨天一隅 集评: 《杜臆》: “唯梁王名都”,句法新异,盖连下二句读;而“名”与“剧”对,犹云名邦、名郡。……“芒砀”一语,具见旷怀。“先帝”以下,语似称扬,实含风刺。“白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可笑可痛。而结以“兀和辞大炉”,盖不忍明言,而只此五字,诙括无限。 自此“凋枯”用一“未”字,妙(“寰海”句下)。 叙奢华、衰飒,不令偏重,所谓手法也。 大意与《昔游》同旨;但《昔游》专慨自身,兹篇系怀故友……首段从宋中形胜习俗说起,英姿侠气,足以助发豪情。……“拓境”四句,综括乱端离绪。十馀年事,一笔凌驾。以下客怀交谊,一往情深,此老生平肝膈,于斯见焉。 邵云:知己胜游,终身怀抱,故屡形之篇什,诲人不倦。李子德云:宋中名地,高、李伟人,配公此篇,俱堪千古。意格俱与前篇(按指《昔游》柑似,盖言之缺乏,又长言之。 同元使君舂陵行 有序:覽道州元使君結〈舂陵行〉,兼〈賊退後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當天子分憂之地,效漢官良吏之目(效漢官良吏之日)(效漢朝良吏之目)(效漢朝良吏之日)。今盜賊未息,知民疾苦,得結輩十數公,落落然參錯天下為邦伯,萬物吐氣(萬姓壯氣),天下少安(天下小安),可得矣(可得已)。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感而有詩,增諸卷軸,簡知我者,不用寄元(不用寄云)。 援用典故:長卿病滄浪印佩黃金斗大庭丹青三太息匡衡引經 遭亂髮盡(一作遽)白,轉衰病相嬰(一作縈)。沈緜盜賊際,狼狽江漢行。歎時藥力薄,爲客羸瘵成。吾人詩家秀(一作流),博采世上名。粲粲元道州,前聖畏後生。觀呼舂陵作,歘見俊哲情。復覽賊退篇,結也實國楨。賈誼昔流慟,匡衡常引經。道州憂(一作哀)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作水),一字偕(一作皆)華星。至君唐虞際,純(一作淳)樸憶(一作意)大庭。何時降璽書,用爾爲丹青①。獄訟永(一作久)衰息,豈唯偃甲兵。悽惻念誅求,薄斂近休明。乃知正人意,不苟飛長纓。涼飆振南岳,之子寵若驚。色阻(一作沮)金印大,興含滄浪(一作溟)清。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流浪公孫城。呼兒具紙筆,隱几臨軒楹。作詩嗟叹內,黑澹字攲傾。感彼危苦詞,庶幾知者聽。 按:① 公卿者,神化之丹青 集评: 《唐诗归》: 钟云:“简知我者,不用寄元”,达甚!古人酬唱,常常如此。今人泛泛作人交诗者,又不得借口于此。谭云:老杜第一诗人,又是第一高人;人不第一,恐诗亦不能第一也(按:二段为序文之评)。钟云:是何等忧世惜才念头(“复览”二句下)!钟云:“不苟”二字可味。作忠臣廉吏,只为胸中有此二字(“不苟”句下)。 《溪诗话》: 杜云:“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可为深相知矣。 《杜臆》: 诗题亦异。公作此诗,盖同声之应也。《诗序》云:“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云云,天下少安可待矣!”肝膈之言,一字一泪。……“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此篇中吃紧语,公与元之相契在此。 此诗前后皆自叙,自叙多言病,其筋节在“叹时药力薄”句,知作者全是借酒杯浇块磊也。 前以“叹时”二句领起,作身世双关语,隐然见民俗羸瘵日甚,无有能以救时药石,一同此沉痼者。“吾人”一段……只用“忧黎庶”三字,括尽(元结)两篇,而“秋月”“华星”,仍能兼表诗品也。“致君”一段、纯以虚运,言若结辈大用,何患古治不复。……故末段仍归到己心之思朝廷,因而作诗以达其苦情焉。 《序》亦古劲。首末俱说自家,脱尽应酬套数。婉词令人汗下(“乃知”二句下)。 欢送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络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