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 很多地方都建有寺庙,有些寺庙历史悠久,静立山中看着眼前的一切日新月异。 寺庙多是烧香拜佛之地,很多人会去寺庙了祈福,特别是春节到来之前,很多寺庙也会举办祈福活动,敲响寺内佛钟。 北京这十大很灵的寺庙,你都去过了吗? 敕赐和平寺 佛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敕赐和平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监建,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敕赐和平寺” ,民间盛传“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之说。 寺院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佛祖殿)、观音殿、卧佛殿、药师殿、龙王殿、地藏殿等。寺院与山门,天王殿与佛祖殿为中轴线,从低到高分为两层院落。 和平寺的寺院正处在龙凤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层层殿堂隐山下。龙凤交接环山抱,松柏荆棘古楼亭。”
北京灵光寺 佛曰: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 譬如磨镜。垢去明存。 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至779年),是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 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 现今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壮丽挺拔,高达51米,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塔格式,汉白玉拜台高出地面2.7米。塔身内部为七层殿堂,融入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塔建筑的新元素,看起来比辽塔的照片更加雄伟壮美。
北京广济寺 佛曰: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广济寺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刘村寺,占地2.3公顷。明天顺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是闻名遐迩的北京“内八刹”之一。 寺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西院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西院有法器库和延寿堂等。 大雄宝殿是寺中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脊正中有华藏世界海,俗称香水海,整体呈山形,由下往上依次为琉璃砖烧制的水纹、莲花、梵文等,象征永恒世界,不生不灭。
北京广化寺 佛曰: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 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广化寺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寺庙主要建筑分为五路,除了一般寺庙的中、东、西三路外,又在两旁增建东二路和西二路。中路是全寺主体建筑所在,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东路是由戒坛、斋堂、学戒堂等建筑组成的院落;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等。 普贤殿是供奉普贤菩萨的殿堂。随侍在释迦如来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则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的完备圆满。
雍和宫 雍和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坐北朝南,全部占地面积为6.6公顷,据1950年统计,共有房661间,其中佛殿238间。中路建筑主要包括牌楼院、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
潭柘寺 佛曰: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 潭柘寺二宝:宝锅和石鱼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大觉寺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来)” 大觉寺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 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秋季的大觉寺景色美不胜收,秋高气爽、枫叶渐红、银杏铺路。
戒台寺 佛曰: “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戒台寺位于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寺院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殿、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遗址)、观音殿和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筑,殿宇依山而筑。寺内的戒坛,其规模是在辽咸雍年间形成的,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原来还挂有清康熙帝所题“般若无照” 匾额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莫振舞风”的楹联,今已不存。
红螺寺 佛曰: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 红螺寺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寺周围各种树木有600多种,植物种类60多个,林内生活繁衍着多种鸟类和野生小动物。正如门前墙上所题“造一方净土,结万千善缘”。 寺占地百亩,分五处庭院,房244间。中院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为轴心,设有东西四所配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际醒祖师殿,印光祖师殿和诵经房数间。
报国寺 佛曰: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原有殿7进,后有毗卢阁,高36级。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毗卢阁窑变观音和寺内金代所栽的两株双龙奇松,被称为寺内“三绝”。在明末出版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收入了名士、诗人吟唱报国寺“三绝”的诗词40多首。
修建经堂寺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对于我们的现世或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随喜功德 塑一尊佛像,结佛缘,相好庄严,心欢喜; 鎏一缕黄金,蓄财富,取之不尽,福相随; 竖一根梁柱,稳根基,威力无比,事业兴; 捐一块石头,积资粮,福慧倍增,路平坦; 献一片砖瓦,遮风雨,云盖如来,盖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