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时期的史家普遍认为,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标志着文明的退步,古典文化在15世纪的复兴则是文明的进步。 他们认为, 近代文明是直接源于古代文明的,从而建构了从古代直通近代的“文明通道”, 而存在于两者之间停滞不前的、延续了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则是黑暗的、野蛮的、愚昧的、迷信的。 本书单一方面包含了时人的历史书写,例如《英吉利教会史》《法兰克人史》等原始史料; 另一方面包含了当代史家从不同角度入手解释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论著,既有《封建社会》《何为封建主义?》对“封建主义”这一传统命题的研究,也有《炼狱的诞生》《试谈另一个中世纪》对“炼狱”“时间”等新命题的关注,新旧交替、交织,拨开笼罩在中世纪史之上的迷雾, 带读者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中世纪世界。 走进中世纪书单
1.《中世纪的面孔》 〔法〕雅克勒高夫 主编;申华明 译 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 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一个时期、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象征。享有盛名的中世纪史家雅克勒高夫,领衔知名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索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影响至今的前行者,譬如查理曼、圣奥古斯丁、哥伦布、马可波罗,还是后人不曾在中世纪史中给予关注的女性与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亚瑟王、侠盗罗宾汉,都在这部令人惊艳称绝的作品中一一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这里是作为证人和历史记忆,揭示了一个与传统认为的、蒙昧的中世纪形象相去甚远的面貌。 他们的生动面孔是代表中世纪的面孔,他们塑造了中世纪的面貌。 该书还附有地图、年表和参考书目。 2.《西部罗马的转型》 〔英〕伊恩伍德 著;刘寅 译 本书是研究古代晚(4—6世纪)历史的前沿性著作。作者伊恩伍德对关于古代晚期西部罗马逐渐衰亡的代表性观点,逐一进行了评判,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解说。书中详尽分析了教会的兴起对人力资源、政治结构、文化生活,特别是对土地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基督教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实践了方法论上的创新。此外,作者还对欧洲早期中世纪研究的学术史及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梳理和预测。 3.《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册) 〔英〕爱德华·吉本 著;黄宜思 黄雨石 译 爱德华·吉本(1737─1794),英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历史学家,欧洲启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本书是作者倾其一生撰写的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卷帙浩繁,共6卷。该版为原书的节编本,但保存了原书的体系,节编者对原书并不是平均压缩,而是剪除骈枝,保全主干,对于精华所在,更是整章整节保留,因之对于罗马帝国1300多年兴替衰亡的历史,勾画了更为清晰的来龙去脉;对于作者就帝国兴亡得失做出的分析论断,悉数保全,不失原旨。 4.《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古罗马〕塔西佗 著;马雍 傅正元 译 塔西佗(约55—约120),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多部作品均是研究古罗马历史及其周边世界不可或缺的著述。《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即是研究古代不列颠和日耳曼的极其重要的史料。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巩固罗马在不列颠统治的人物,《阿古利可拉传》中大部分篇幅是叙述不列颠的情况,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也是研究古代不列颠的一部历史文献。《日耳曼尼亚志》详细叙述了古罗马日耳曼尼亚以及居住在日耳曼尼亚的各个部落的情况,同样极具历史价值。 5.《战争史》(全二册) 〔拜占庭〕普洛科皮乌斯 著;王以铸 崔妙因 译 普洛科皮乌斯(约500—约565),古代拜占庭著名的历史学家、修辞学家。其代表作《战争史》是拜占庭史上最杰出的历史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的三场重大战争—波斯战争、汪达尔战争和哥特战争,同时涉及这一时期拜占庭历史与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这部著作沿袭了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垂训史学”的特点,并继承了古典史学记载当代事件的优秀传统,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语言表述价值中立,平实通畅,道德判断的倾向性大多隐含在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中,因此受到后世作家的推崇和模仿,流传至今。 6.《哥特史》 〔拜占庭〕约达尼斯 著;罗三洋 译注 约达尼斯,公元六世纪阿兰人后裔,早年服务于东哥特人,后效力于拜占庭。其所著《哥特史》是关于曾在古罗马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哥特人的历史,记叙了哥特人的起源、发展、迁徙以及与罗马人的争斗,并涉及哥特人内部的习俗和统治者的情况。古代关于哥特人的著述几乎完全失传,因而该书成为了解和研究哥特人历史的重要参考史料,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广泛重视,并被译为多种语言。 7.《 法兰克人史 》 〔法兰克〕都尔教会主教 格雷戈里 著; 〔英〕O. M.道尔顿 英译;寿纪瑜 戚国凎 译 本书是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格雷戈里(约538—594)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该书不仅详细记载了法兰克王国的建国过程和正统基督教在法兰克人中的传播状况,而且为后人提供了法兰克王国早期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典章制度、行政事务、商业贸易、民俗风情、伦理道德、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详细情况。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人和法兰克王国早期历史的记载极少,格雷戈里的记载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另外,也由于该书涉及的内容丰富翔实,颇有些文化史家的风范,因此后人称格雷戈里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8.《 英吉利教会史 》 〔英〕比德 著;陈维振 周清民 译 比德(约673—735)是中世纪早期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神学家及科学家,被称为“可敬的比德”。该书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道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受命来不列颠布道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也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比德因此书而被称为“英吉利历史之父”。 9.《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 寿纪瑜 译 本书是英国最著名的史书之一,也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之一,是记载公元前50年至公元1154年英国历史的唯一史料,因此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该书的编写肇始于公元9世纪末,材料来源多种多样,以编年体写成。原书以古英语写作,中译本根据最权威的《英国历史文献》现代英语译本译出。 10.《 查理大帝传 》 〔法兰克〕艾因哈德 圣高尔修道院僧侣 著 〔英〕A. J.格兰特 英译 戚国凎 译 查理大帝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他建立的帝国对西欧的历史发展有着极大影响。《查理大帝传》包括两种传记,一种为时人艾因哈德(770—840)所撰,另一种为圣高尔修道院某佚名僧侣所撰。两种传记均写于九世纪,是关于查理大帝的最早的史料,极具史学价值,囊括了他在国内外的成就和功绩、私生活和性格、他对教会的虔诚和护持等。特别是艾因哈德,他是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所作的传记受到古典时期作家的影响,去除了很多宗教迷信的部分,价值更为突出。 11.《 中世纪的城市 》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 著 陈国樑 译 本书是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以英文出版。后经修改补充,1927年出法文版。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皮雷纳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12.《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 〔比利时〕亨利·皮朗 著 王晋新 译 本书主要从欧洲和西亚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欧洲的形成、文明的起源和特征。在作者看来,日耳曼和匈奴各个民族虽然对罗马世界的冲击,颠覆了西罗马帝国的政治,但对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有限,并未彻底摧毁西方社会的基本框架结构。而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和狂飙则对西方社会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彻底砸碎了各种古典传统,使地中海世界被割裂为两部分,即穆斯林控制的西地中海和由拜占庭支配的东地中海,并使得西方社会的重心被迫转移到北方,新的西方文明才得以诞生。 13.《 神圣罗马帝国 》 〔英〕詹姆斯·布赖斯 著 孙秉莹、谢德风、赵世瑜 译 赵世瑜 校 本书主要论述了神圣罗马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但正如作者所说,他的目的不是要撰写一本叙述性的历史著作,不是要为曾经包括在神圣罗帝国版图之内的德意志和意大利撰写历史,而是要将这个帝国当作一种体制或体系来加以剖析。因而,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不同,作者把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定为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在罗马加冕之年。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无此则“世界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样子”。那么,这一体制或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作者认为,它是那些业已过时的宗教信仰和历史相糅合的畸形产物,就是说是在基督教和罗马帝国古老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14.《 封建社会 》 (上下卷) 〔法〕马克·布洛赫 著 张绪山 等译 马克·布洛赫(1886—1944)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封建社会》是布洛赫研究西欧中世纪社会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思考、解释和探索。在书中,他分析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态等方面的结构,着重展现了中世纪西欧复杂、多重、相互交叉的社会关系,体现了布洛赫对西欧封建社会的综合透视和把握。本书的生命力在于它显示了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科学解释力量,因而自问世以来多次再版,至今仍具有难以逾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15.《 何为封建主义 》 〔比利时〕弗朗索瓦·冈绍夫 著;张绪山 卢兆瑜 译 弗朗索瓦冈绍夫(1895—1980),比利时著名史学家,本书是其最著名的著作。何为封建主义?冈绍夫认为,它指的是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封土。这些经典结论长期为西欧史学家遵循,奠定了后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模式。封建主义因此被称为“冈绍夫的封建主义”,而冈绍夫则被称为“封建主义的冈绍夫”。 16.《 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 》 〔法〕雅克·勒高夫 著;周莽 译 雅克勒高夫(1924—2014),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专擅西方中世纪史研究,在对中世纪的文化、心态和感觉表象的研究中多有创新。本书收录了勒高夫以西方中世纪的时间、劳动和文化等为主题的文章,通过这些角度的研究审视中世纪社会的历史。以时间问题为例,勒高夫认为时间是历史的基本材料,不仅是一种历史的承载物,更是理解历史的一种场域和历史研究的对象。他指出,与中世纪三个等级对应的,即三种不同时间观念:教会时间、贵族时间和劳动者时间,其间还有教会时间与商人时间、钟表时间与自然时间等矛盾关系。 17.《 炼狱的诞生 》 〔法〕雅克·勒高夫 著;周莽 译 《炼狱的诞生》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心态史领域的代表作品。 早在公元初几个世纪,人们就模糊地相信在人死后赎偿某些罪孽的可能。但是,在天堂与地狱构成的彼岸世界二元体系中,不存在炼罪的处所。直至12世纪末,“炼狱”一词才出现,成为彼岸地理中的第三个处所。 “炼狱”信仰的诞生过程是西方的精神与社会史的重要一环。本书从概念史入手,探讨“炼狱”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世界的深刻影响。 勒高夫在书中自述:“我的目标是从古代犹太基督教开始追踪这第三个处所的漫长的形成过程,揭示在12世纪后半叶中世纪西欧的鼎盛期里的炼狱的诞生及其在下一个世纪中的迅速成功。” 18.《 圣路易 》 (全两册) 〔法〕雅克·勒高夫 著;许明龙 译 《圣路易》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新史学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的一部重要著作。这不是一部以记述生平为主旨的传统传记,而是一部圣路易的“整体”史,包括他的国家、他的时代、他的时代的重要主题等。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描绘了在位44年、去世后27年才被罗马基督教会封为“圣徒”的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传奇一生,并通过圣路易的生平,描述当时的法国和时代。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顺便谈及路易在其一生主要阶段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对路易同时代人记忆的产生做评述。第三部分中作者试图进入圣路易的内心世界,并对当时的主要看法——视路易为13世纪理想的和举世无双的国王,被追封圣徒的国王——做深入探讨。 19.《 蒙塔尤 》 〔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著;许明龙 马胜利 译 勒华拉杜里(1929—),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其《蒙塔尤》一书是历史人类学名篇,是心态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勒华拉杜里以历史学家的敏感发现了《雅克·富尼埃宗教审判记录簿》这一珍贵史料,以此为基础讲述13、14世纪之交法国南部小山村蒙塔尤三十年的历史,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种种矛盾、冲突等,并以现代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再现几百年前该村居民的生活、思想、习俗的全貌,以此研究14世纪初南部法国乡村的信仰结构和文化心态,进而展现法国文化的特点。 20.《 拜占庭帝国史 》 〔美〕A.A.瓦西列夫 著;徐家玲 译 瓦西列夫(1867—1953),20世纪中期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权威和先驱。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既大量分析了拜占庭的原始文献,又充分利用了后世的研究成果,是近代以来国际史学界拜占庭研究的三大名著之一。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的地位。本书全面阐述了拜占庭的文化史、民族交往史、考古、文学、学术研究、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 21.《 本杰明行纪 》 〔西本杰明 著;李大伟 译注 该书是中世纪著名的犹太旅行家拉比本杰明(Rabbi Benjamin)的行纪。12世纪,他游历了欧洲、亚洲和非洲,较为完整地记载了12世纪犹太人所生活的国家、地区,与犹太人流散状态,记载了当时欧、亚、非诸地著名历史事件以及大量有趣、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研究12世纪中后期,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亚洲与非洲诸地关系与商业贸易史极为翔实、宝贵的文献史料。尤其是首次提到与印度的贸易,首位明确地提到中国,并详细记述到达中国的海路行程,为研究此时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本书早于《马可波罗行纪》和《伊本白图泰游记》一两百年,与中世纪其他同类文献相比,它提供了更多的事实与较少的传说,鲜有与之匹敌者。 22.《 往年纪事 》 〔俄〕拉夫连季 编;朱寰 胡敦伟 译 《往年纪事》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史著之一,是古罗斯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编年史,约成书于12世纪初。史学界一般认为作者是基辅洞穴修道院的修道士涅斯托尔,而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公元1377年弗拉基米尔修士拉夫连季抄写的手稿。该书根据拜占庭的编年史,西斯拉夫、东斯拉夫的文学作品,官方文件以及口头文学等史料汇编而成,记载了从9世纪到公元1110年间东斯拉夫人及罗斯国家的历史,着重介绍了留里克称王和奥列格建国等古代罗斯的重大史实。 23.《中世纪史学史》 〔俄〕叶·阿·科斯敏斯基 著; 郭守田 等译;郭守田 胡敦伟 总校 科斯敏斯基(1886—1959),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本书是其代表作,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欧洲(西欧)中世纪直到近代的史学史,主要对从奥古斯丁起,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的欧洲中世纪史学详加阐述,资料翔实,论述精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研究中世纪史学史的开创性著作。 24.《 中世纪史料学 》 〔苏〕亚·德·柳勃林斯卡娅 著 庞卓恒 李琳 等译;郭守田 胡敦伟 等校 胡敦伟 总校 对封建时代西欧各国历史的主要史料的概述 揭示封建时代欧洲各国总的发展进程 探讨各种史料出现和发展的规律性 全书分为“古代晚期”“早期中世纪”“成熟的封建主义时期”“中世纪后期”四编,为避免重复,每一篇开头对该时期的史料基本类型做了总的评述,而在论述个别国家史料的各章中,阐述了这些史料的具体特点。史料的评述分为社会经济关系史和政治史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对大批史料(如封赐证书、行会章程等)的评述,第二部分则是对各具体史事的记述。从篇幅考虑,本书除史诗、民歌和民间传说外,未收入其他文学著作和科学著作。 end 每日一书 《抉择与书写: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 每日一词 《古代汉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