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潘鹰老师研读系列:交友之道

2023-4-19 14:00|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13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传习录》陆澄录第四节之交友之道(共四节)【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朋友之间相处,务必要互相谦让,才能受益,互相争上,就会带来损害。【14】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 ...

《传习录》陆澄录第四节之交友之道(共四节)


【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译文]


朋友之间相处,务必要互相谦让,才能受益,互相争上,就会带来损害。


【14】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①。”


[注释]


①宽以居之:语出《周易·乾卦·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


先生说:“一般说来,朋友之间,要少点劝诫规谏和指摘,要多点奖掖劝勉,这样才对。”后来告诫我说:“和朋友一起探讨学术,必须委婉谦虚,宽容相待。”


【10】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①之心矣。”


[注释]


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文]


先生说:“每当朋友们在一起辩论时,即便有浅显疏漏的地方,或者自我矜夸、自我炫耀等,那都是毛病发作。可以对症下药,但不能鄙薄他人,因为这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


【28】先生曰:“朋友相处,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且如见人多言,吾便自省亦多言否?见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观而善,处处得益。”


[译文]


先生说:“朋友之间相处,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才能指点出别人的不对。善者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善者也是我的老师。比如看见别人话很多,我就反省自己是否也话多?看见别人好高骛远,我反省自己是否也好高骛远?这就是互相考察而达到善,随处获益。”


参阅:


附《王阳明全集》与黄宗贤(五、癸酉)


书来,及纯甫事,恳恳不一而足,足知朋友忠爱之至。世衰俗降,友朋中虽平日最所爱敬者,亦多改头换面,持两端之说,以希俗取容,意思殊为衰飒可悯。若吾兄真可谓信道之笃而执德之弘矣,何幸何幸!仆在留都,与纯甫住密迩,或一月一见,或间月不一见,辄有所规切,皆发于诚爱恳恻,中心未尝怀纤毫较计。纯甫或有所疏外,此心直可质诸鬼神。其后纯甫转官北上,始觉其有恝然(1)者。寻亦痛自悔责,以为吾人相与,岂宜有如此芥蒂,却有堕入世间较计坑陷中,亦成何等胸次!当下冰消雾释矣。其后人言屡屡而至,至有为我愤辞厉色者。仆皆惟以前意处之,实是未忍一日而忘纯甫。盖平日相爱之极,情之所钟,自如此也。旬日间复有相知自北京来,备传纯甫所论。仆窃疑有浮薄之徒,幸吾党间隙,鼓弄交构,增饰其间,未必尽出于纯甫之口。仆非矫为此说,实是故人情厚,不忍以此相疑耳。仆平日之厚纯甫,本非私厚;纵纯甫今日薄我,当亦非私薄。然则仆未尝厚纯甫,纯甫未尝薄仆也,亦何所容心于其间哉!往往见世俗朋友易生嫌隙,以为彼盖苟合于外,而非有性分之契,是以如此,私窃叹悯。自谓吾党数人,纵使散处敌国仇家,当亦断不至是。不谓今日亦有此等议论,此亦惟宜自反自责而已。孟子云:“爱人不亲反其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自非履涉亲切,应未识斯言味永而意恳也。


仆近时与朋友论学,惟说‘立诚’二字。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虽私欲之萌,真是洪炉点雪,天下之大本立矣。若就标末妆缀比拟,凡平日所谓学问思辩者,适足以为长傲遂非之资,自以为进于高明光大,而不知陷于狠戾险嫉,亦诚可哀也已!以近事观之,曾见得吾侪往时所论,自是向里。此盖圣学的传,惜乎沦落湮埋已久;往时见得,犹自恍惚,仆近来无所进,只于此处看较分晓,直是痛快,无复可疑。但与吾兄别久,无告语处耳。原忠数聚论否?近尝得渠(2)一书,所见迥然与旧不同,殊慰殊慰!今亦寄一简,不能详细,见时望并出此。归计尚未遂,旬月后且图再举。会期未定,临楮(3)耿耿。


[注释]


(1)恝然[jiá rán]:漠不关心貌,冷淡貌


(2)渠:方言,他


(3)临楮[chǔ]:临纸。楮,纸,多指信笺


[译文]


来信已收到,提及到纯甫之事,诚挚殷切之情跃然纸上,足以看出朋友之间多么忠诚友爱,世风日下,朋友中就算平日最所爱敬的,也多改头换面,持模棱两可之说,以取悦世俗,神情非常的衰落萧索和可怜。像老兄你真可谓“信道之笃而执德之弘”啊,与兄结识太幸运了!我在南京与王纯甫住得比较近,或一月一见,或隔月才一见,见面总是会相互劝戒谏正,都是发在内心的真诚友爱坦诚恳切,心中未尝有丝毫的计较,纯甫或许有所疏远见外,但我的真心可以坦然面对鬼神的质问。后来,纯甫转到北上为官,才觉得他有些冷淡了,不久我也痛感后悔和自责,觉得我们与人相处,怎么能这样心存芥蒂呢?仿佛堕入世间计较的泥坑陷阱中,都变成什么样的胸襟了!作此想后,当下的纠结便如冰消雾释了,后来他人纷纷来和我说,乃至有人为我说话而言辞激烈脸色严厉的。我都只是用以前的心意来对待,真是没有一日忘记纯甫。可能是我们平日相爱之极,情之所钟,自然而如此。近些天还有熟人从北京来,都在传纯甫说的话。我私下怀疑有心怀叵测之徒,希望我们产生间隙,于是他们摆弄是非,予以构陷,夸大我们之间的矛盾,未必全部出于纯甫之口。我并不是假意地如此说,实在是故人情谊深厚,不忍以此相互猜疑。我平日与纯甫情厚,本来不是出于个人的恩怨;纵然纯甫今日与我感情变得淡薄,应当也不是出于个人的恩怨,所以说,我未尝厚纯甫,纯甫未尝薄我,那么对于我们之间的嫌隙又有什么容不下的呢?往往见到世俗的朋友之间容易产生嫌隙,以为对方原是在外部交往时苟且应付,而非有性情上的默契,所以嫌隙才会产生,从而私下感叹悲悯。我自认为,我们这群友人,纵使分散处于敌国仇家,应当也断然不至如此。不是说今日才作此番议论,(遇到这种情况)本就应该我们自我反省,自我责求。孟子云:“你爱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如果是没有亲身经历与实践,是难以体会到这句话的意味深长和诚意恳切的。


我近时与朋友论学,只说‘立诚’二字。就像杀人必须从咽喉上着刀,我辈为学应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而有光辉。虽有私欲萌发,就像是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天下之大本才得以确立。若就枝节来装饰点缀,作个模样,那么平日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恰好成为我们助长骄气与坚持错误的资本,自以为在向高明光大进取,而不知已陷于凶狠暴戾险恶嫉妒之中,实在是可悲啊!从近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可以看得出我辈以往所讨论的,自然是向里,这是得圣学的真传,可惜沦落湮埋已久;以往见到此处,还是不够真切,我近来其它方面没有什么进步,只于此处看得较以往更加分明通晓,直是痛快,不再有什么可疑虑的了。但与吾兄分别已久,没办法将此感悟以告知。与原忠聚会论学多吗?我最近得到他的一封信,见识迥然与旧时不同了,甚感欣慰。今日也寄去一封书信,或许与他讲得不够详细,还望你与他相见时把我的想法一并告知。归程尚未安排妥当,十天半个月之后再作打算吧。相聚时间尚难以确定,仅以书信以表我挂怀之心。


[注释]


这封信甚为经典,起因是先生与王纯甫之间的友情出现了问题,先生认为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而大多数朋友不理解,甚至为了讨好先生而态度偏颇不公。先生认为,朋友交往最重要的是诚意,而出现矛盾问题时,就要自我反省诚意够不够。先生就此作了进一步阐发,认为‘立诚’二字是为学的“心髓入微处”,是克制私欲的法宝。私欲萌发之时,只要有足够的诚意,就是洪炉点雪,入炉即化。诚,中庸解为“不自欺”,就是真心实意,无任何虚伪造作,不为任何私利,有了这样的为学态度与动机,才能得天下之大本。


书顾维贤卷


辛巳


维贤以予将远去,持此卷求书警戒之辞。只此“警戒”二字,便是予所最叮咛者。今时朋友大患不能立志,是以因循懈驰,散漫度日。若立志,则警戒之意当自有不容已。故警戒者,立志之辅。能警戒,则学问思辩之功、切磋琢磨之益,将日新又新,沛然莫之能御矣。程先生云:“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好责志。”又云:“凡为诗文亦丧志。”又言“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惟尽诚心,其文章虽不中,不远矣。所守不约,泛滥无功。学问之道,《四书》中备矣。”后儒之论,未免互有得失。其得者不能出于《四书》之外,失者遂有毫厘千里之谬,故莫如专求之《四书》。《四书》之言简实,苟以忠信进德之心求之,亦自明白易见。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则与之俱化。孔子大圣,尚赖“三益”之资,致“三损”之戒。吾侪从事于学,顾随俗同污,不思辅仁之友,欲求致道,恐无是理矣。非笑诋毁,圣贤所不免。伊川有涪州之行,孔子尚微服过宋,今日风俗益偷,人心日以沦溺,苟欲自立,违俗拂众,指摘非笑纷然而起,势所必至;亦多由所养未深,高自标榜所至。学者便不当自立门户,以招谤速毁;亦不当故避非毁,同流合污。维贤温雅,朋友中最为难得,似非微失之弱,恐诋笑之来,不能无动;谗〔一〕为所动,即依阿隐忍,久将沦胥以溺。每到此便须反身,痛自切责。为己之志未能坚定,亦便志气激昂奋发。但知明己之善,立己之诚,以求快足乎己,岂暇顾人非笑指摘?故学者只须责自家为己之志未能坚定,志苟坚定,则非笑诋毁不足动摇,反皆为砥砺切磋之地矣。今时人多言人之非毁亦当顾恤,此皆随俗习非之久,相沿其说,莫知以为非。不知里许尽是私意,为害不小,不可以不察也。


大抵朋友之交以相下为益。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育,相感以诚,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其或矜己之长,攻人之短,粗心浮气,矫以沽名,讦以为直,扶胜心而行愤嫉,以圮族败群为志,则虽日讲时习于此,亦无益矣。诸君念之念之!——书中天阁勉诸生


酋长谢志珊就擒,先生问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志珊曰:“亦不容易。”曰:“何?”曰:“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轻易放过;多方钩致之,或纵其酒,或助其急,待其相德,与之吐实,无不应矣。”先生退语门人曰:“吾儒一生求朋友之益,岂异是哉?”


各位师友下午好,今天我们继续《传习录》陆澄录第四节的参研导读,主题是:交友之道,欢迎批评指正。


《传习录》中有四个章节谈到了交友之道,我们下面做一下简单参研:


1朋友的意义


朋友对于儒家修身的意义,曾子说的最清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而此处阳明先生与弟子所讨论之友,即为志同道合的学友,道友。


所谓交友之道,其实就是如何“以友辅仁”之道。


修习心学的路上断然不可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


先生的弟子就曾经感慨: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遇事便会困,亦时会忘。


朋友论学,最大的意义在于砥砺志向,立志不够真切与坚定是初学者的致命伤,而朋友正是这疗伤的良医。


无论是在微信群还是线下交流,当自己灰心懈怠时,心友们的一句鼓励,胜似雪中送炭,重燃成圣之志,当自己得意狂妄时心友们的一句提醒,犹如一记炸雷,惊醒梦中人。


曾经有一位心友和我交流,说自己戒烟发生了反复,戒了几个月的烟,现在实在是忍不住烟瘾的诱惑,又开始买了,抽了几只又扔了,期间一直在不断地自我觉察,知道不该如此,却又无法抵挡住,很是担心自己这样的修习状态。


听完他的表述,我知道了原因所在,是“气”泄了,就像气不足的皮球,拍下去弹不起来了。“志为气之帅”,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朋友对志向的砥砺。


我对他说,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每逢此时,我都会扪心自问:“你再这样迁就自己,以后还好意思对别人说你立了成为圣人的志向吗?还好意思在群里高谈阔论什么修行感悟吗?别人称呼你潘老师,你还好意思答应吗?”问完这三个问题,我的气立马就提了起来,于是就有了战胜私欲习气的勇气和动力。


经我一“责志”,心友也顿时心有所悟,也重新提振起戒烟的“心气”


2为何总是不能愉快地“聊天”呢?


朋友论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彼此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让自己的认知得到磨砺和检验,逐渐圆融和体系化,然而,能够实现这一点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曾经见过这样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你不妨想想看,两个人想统一六个人的想法,那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


另外,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说轻了是“固执己见”,说重点就是“傲气”。


阳明先生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在《传习录》中告诫弟子:“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不改掉这个毛病,又如何真诚地交流呢?


3“责善”是一门艺术


从我们在《传习录》中摘录的四节内容中就可以体会到先生的良苦用心与谆谆教导:


1、动机上要端正:常存“与人为善之心”, 不可便怀鄙薄之心;


2、态度上要诚恳: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3、方法上要圆融: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


4、注意力分配上要“常见自家不是”


我相信,我们只要遵从先生的四点要求,就一定能够愉快地聊天啦,并且会越聊越开心,越聊越有长进。


先生把这四点要求,在《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中有部分叙述,我们不妨一同参研一下: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劝勉从善,是朋友相处之道,然而必须真诚地告知,善意地表达。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爱,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他对你的劝告能够听从,思考忖度之后而能改正,有感触而不发怒,这才是“善道”的善。


先生对“忠告而善道之”的诠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真诚恻怛。这四个字其实就是良知本体显露时的特征,是我们在处理任何人际关系的“法宝”。


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


如果先直言相告其过失和缺点,痛彻毁伤到极致,让他无地自容,他将生起羞愧、耻辱、愤怒与怨恨之心,即便他原想委屈自己来顺从,却因情势激愤而有所不能,这是刺激他使他为恶。所以但凡揭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隐私,用以谋取自己正直美誉的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责善。


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傲视,则会受损。责善的方法也许有千万种,到底哪一种合适,先生也不可能一一例举,但其“真诚恻怛”的发心是一致的,哪怕你充分顾忌到了对方的感受,在方式方法上已经无可挑剔,但只要掺杂了一毫人欲之私,你的真诚便会大打折扣。


如何做到“真诚恻怛”呢?那就是“责善”一念起时,一定要反观内心,不能有丝毫的私念和情绪冲动。


我们往往对经典有了一些片面的理解,记下了圣人的只言片语便奉为圭臬,固化的模式还常常容不得他人侵犯,朋友的言行一旦与自己的观念发生冲突,便想予以纠正,咋一看是责善,其实骨子里还是卖弄和固执,所以切忌“师心自用”。


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尽管我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责善于他人是不可以的,但是他人用这种方式“责善”于我(则不然),(因为)凡是攻击我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乐于接受并心存感激呢?


先生这里反过来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对待他人的责善,那就是“一律以师道敬之”,这一点,与古圣先贤的教诲如出一辙。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拜谢。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


我在求道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在学问功夫方面也粗浅。难为你们选择跟随我在此学习,每每我整夜地思考,恶习尚且难免,何况是过失呢?


先生在这里的谦虚之词,我们为什么读不出一点做作呢?因为先生的字里行间透着真诚,并且也是对自己前文“为学以勤确谦抑为上”观点的践行。


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有人说:“事奉老师不可以冒犯,也不可以隐讳不说”,因此就说老师没有可以劝谏的地方,这是不对的。劝谏老师的方法,要坦直却不至于恶言冒犯,要用委婉的态度不至于隐讳不说。假使我是对的,因此而得以印证我的正确;假使我是错的,因此我得以纠正错误。这就是教者学者彼此互相长进的啊。各位同学责求向善,应当从要求我为善开始。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在于其心量之广大,融万物于一体,岂能容不下责善与劝谏呢?


先生正是以这样的胸襟做表率,为龙场诸生提炼了为学的八字“真经”,也为后世追随先生的我辈学子们指明了一条成圣的光明大道。


这一节的参研导读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陪伴和聆听,愿与各位心友共同砥砺前行。


此为潘鹰老师的分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