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楞严经注解---第八卷(敬守版)

2023-4-20 19:05|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210|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上面第七卷末,讲到世界颠倒,从而有十二类众生世界。释迦牟尼佛,接着对阿南讲这十二类众生的事情。卷 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 ...

上面第七卷末,讲到世界颠倒,从而有十二类众生世界。


释迦牟尼佛,接着对阿南讲这十二类众生的事情。


卷 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拼音:kū 剖,剖开


佛说,阿南啊,这个十二类的众生,每一类的众生,又具备十二种颠倒乱想。如同把自己的眼睛捏一捏之后,眼睛里出现很多华一样。 自己的虚妄颠倒妄想还很充分具足,把自己的“妙圆真净明心”都给颠倒了。


如果现在要修佛的真三摩地,必须在颠倒妄想的本因元处去修证,有三个渐进层次,方能灭除如是妄想。 就像是一个干净的容器,要想把里面的有毒的蜂蜜除掉,就要以各汤水和上杂灰,洗涤这个容器,洗好之后,才可以装甘露去吃。就是不洗的话,还是会中毒的。人的这个颠倒妄想,也需要逐渐的除掉,否则,还是颠倒,就不能修佛的三摩地了。


除掉人的颠倒妄想的三个渐次是什么呢! 第一,要修习,把造成颠倒妄想的助因除掉。 第二,要真修。把人正性剖开。第三。增进,要和自己现在颠倒的思维方式断开。原文“违其现业”。 就是说要做违背现在错误的业力的事情。使其端正。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 。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 ,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助因指的是什么呢! 佛说,世界十二类众生,都必须吃东西。吃甜的会生,吃毒的会死。那一心求三摩地的众生,要注意不能吃世间五种辛菜。吃了有很多的麻烦。所以讲, 永断五辛,这一点就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 ,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声闻的戒。声闻的戒是什么?就是四弃、八弃。“四弃”,就是杀、盗、淫、妄。比丘尼再加上“触、入、覆、随”这四种,就是“八弃” (引自宣化上人注解)


怎么叫正性呢! 阿南啊,这些颠倒的众生,要想入三摩地,必须首先要 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 不食酒肉,要用火把食物烧熟,使得食物净化,不要吃生气的东西。修行的人,如果不断掉 淫及与杀生 ,是不会出三界的。 看待淫欲,就应该像是看到毒蛇一样,像是看到怨贼一样的。


怎样除掉淫欲呢! 先要修持声闻的四弃八戒,使得执着的身体不动。之后,再修行菩萨的清净律仪,让执着的心不动。这样做到身与心都不为所动,就有禁戒的成就了。这样一来,在世间,就 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这样清净的去修三摩地,就是不须要天眼 , 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这个淫,指的是杂乱不符合佛道的行为和想法。


这个就叫做 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 ,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现业说的什么呢!是说“违现业”做到极处会咋样。 佛说,阿南,这样清净持戒的人,心无贪欲,对于六尘以外的不去多随波逐流,且追逐了还不知道回头。因为不追逐外尘,所以,精神的本元就回归自身。既然断了尘缘,那本身的六根就纯一,没有产生如六根相对应的 虚妄 景象了。所有的根尘都返还自身,使得身心如一。本心性就完全不损失。身心就不会被 六根的妄想 运作。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在琉璃内悬挂了明月一样。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一切如来的密圆净妙,都展现在其中。


这样的人,就会获得无生的法,能忍耐的住。就会有所发展。从这样的方法上去修行。随自己的发行,就能安立圣位。达到成就。


这个就是第三增进修行的渐次。


以上,是讲各类颠倒众生,要想返本归元所要做到的三个修行渐次。 就是从颠倒至不颠倒,要做到的三个逐进的修行次序方法。


这三个层次做到了,就有以下五十五个进步的境界: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 ,乾gān 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琢磨使发光。亦作“莹”


阿南,这样的善男子,欲和爱都干枯,就是没有欲与爱的干扰,本根就没有对应的尘相干扰了。当前现有的根尘残留,就得不到继续生长。维持好自己的本心,谦虚明朗,所出的都是智慧。 慧性明圆,把 十方界 都琢磨的明朗,就是都看的明白了。这是由于欲爱的干枯而具有的智慧,所以,称作“干慧地”。


但是,这个欲爱的习气还是刚刚干枯,还做不到与如来的真法水流相接。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再在这样心态中,中和的融入如来法流。圆满巧妙的敷衍开来,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圆,心里长久的住在这样的妙信之中,让一切的妄想都灭尽不保留一点点。


心里不被妄想所染,又能返还自己的本心性,就是中道。就是在妄想和本心性之间,能处理的很好,就是中道。


做到中道纯真,就叫做信心住。就是产生了信心。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 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三阴界处,宣化上人说,指的是上文说到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届。就是人六根对外界的反应。也是说的通的。 也有的说是暗地里,处理好 上面说的三个增进修行的渐次 。


接着上面来,就信心常住,长久以往,就真信明了,不糊涂,就可以做到一切圆通,圆通了,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按照后一种解释,就是三个修行渐次在一切地方都运用纯熟,产生智慧,具有信心。如是,把过去的、未来的无数劫,舍身和受身。这一切的习气都能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展现出来做什么呢,就是自己去改正,这才是真的修行呢!


因为所有的习气都能忆念,不遗忘,这个就叫做“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 。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把忆念的习气都改化了,就妙圆纯真,真精就被发掘,能化解一切颠倒,这样,无始以来的所有习气,都能通往一样的精明,以期望到达如来藏本心性的效果。只有用这样的精明,才可以进入真净的趣味,这样的状态叫“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精明精进,做到了,就是从纯的智慧出发看问题了,这样,就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到慧心住,之后执持此智慧长明,让所有的地方都寂静清湛,这种寂静精妙常住,就叫做“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心的智慧光芒长明,由此深入诸根趣味。只有进步没有退却,就叫做“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 ,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不退心,安然进步,保持不失去,与十方的如来气分交接,这样就叫做“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以护法心,保持觉悟明朗,能够用妙力,回向佛的慈光。就是以自己的觉悟,回向佛的慈光,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向着佛安心去觉悟。这样一来,就如同两面相对的镜子。其中的智慧妙影,会重重相入。这样的状态就叫“回向心”。


心光密回,护佛常凝 ,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当回向佛的慈光的时候,就逐步看到佛的正确,佛的慈悲伟大。感知妄想造成的是不足取的。如是,就有长久护佛的心态,达到真正的妙净,安住在心的无为上,就是不去妄想妄动。这样就可以使得真心不会遗失,这样的状态,就叫“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戒心无为,安心自在。不被妄想所困。所以,就可以游走十方,所去随愿,这样的状态,就叫“圆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真方便----就是善于利用的意思。 方便法,就是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说,阿南啊,有这样的善男子,在各场合能巧妙的发以上说的十心,心精发挥出来,十心的十个方法涉入事情的本质,最后圆满成为一心,就是回归本心性,本心性就一个,所以,就是一心了。这样的,就叫做“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 。以前妙心,屦以成地,名治地住。


jù 践踏


发心住之后,心里发明的,就是精金了,如同透明的琉璃瓶内见到的物体一样明了。看以前所有妙心所得,都被践踏成地面。这样的状态就叫“治地住”。


就是以上的十一种心,承托住现在的 精金。意思是在上面十一心态的变化之下,才进步到现在的状态。是踩着上面的心态走过来的。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治地的时候,就涉及很多认知,都能得到明了。但是,在游走十方的时候,并不滞留以上的认知,使得认知阻碍自己的行走。这样的状态,就叫做“修行住”。


换一个地方,还留碍于以前的认知,那不又是妄想了吗。所以,要做到无留碍,才是修行。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如同佛如来一样的去修行,这样,接受佛的神气。这时候,私下暗地看看身体是什么,找出自己身体的父母,暗自与如来神气相通,种下如来的种子,这样状态,就叫“生贵住”。


如来的种子是什么,就是除掉六根妄想,不要颠倒想,做正知正见。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yìn 会意字。从肉,从八,从幺。肉表示血统关系,幺表示重迭,八表示延长。合起来表示后代。 觉胤 就觉悟的延续。


种下道种之后,就有道胎,道胎就会生长,这都是比如说法。意思就是接如来之气,就有如来一样的觉悟,有这个觉悟了,就要亲身去面对。如果道胎养成了,人像具足,这样状态,就叫做“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这个具足的相貌, 容貌和佛一样,心里的状态也和佛相同。这样的状态,就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身与心和合成一体,与佛一致,而且 日益增长, 这样的就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当容貌和心相都和佛一样,而且日益增长到一定时候,就达到灵相具足。这样的时候,就叫“童真住”。


这个十身,是大概指数。就是很多的。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童真以往,就真的和佛一致了,这时候就该出胎了,就是出世了。亲身做为佛的儿子。这样的状态,就叫做“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 ,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当成人的时候,就叫做灌顶住。


灌顶-----意思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国王将要委任太子分担大任的时候, 刹利王 会给长大的太子灌顶。就是拿水浇到头顶上。是一个仪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佛说,阿南,这样的善男子,成为佛子后,就具足了无量的如来妙德,十方都能顺利施法度众生。这样的就叫做“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能很好的做到让众生获得利益,这样,就叫做“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不仅能自己觉悟,还能让他人觉悟,做到,没有违背佛道,不拒绝颠倒的事理,积极去解决误区,这样,就叫做“ 无瞋恨行 ”。


种类出生 ,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在自觉觉他的过程中,就有分门别类。在以后以至于无尽的未来过程中,都能做到这样。三世都平等对待,十方都能通达觉悟,这样,就叫做“ 无尽行 ”。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所有的种类都能合并同一,种种的法门,都没有差误,合乎如来正知见,这样,就叫做“ 离痴乱行 ”。


则于同中 ,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在各相同之处,能显现各类众生的不同。尽管外相不同,但是,本心性还是一致,这样的,就叫做“ 善现行 ”。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诸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着行。


把以上的各修行轨则,可以延至十方虚空,布满各个微尘世界。每一个微尘世界,都能展现十方境界。但是,各个微尘界都不相互留碍。如果留碍了,就是虚妄乱想。这样的状态,就叫“ 无着行 ”。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波罗蜜多(Paramita)意为度,又名 波罗蜜 。到达彼岸之上的意思


现前的种种所作为, 第一 开始所做的, 目的都是为了渡人渡己,这样的状态就叫“ 尊重行 ”。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如是修行,最后处处圆融,能把十方诸佛的修行轨则完成的很完善,就叫“ 善法行 ”。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每一样都是清净没有遗漏,都归一到如来藏的真实状态。都是由于自己本心性的作用下来做到的。没有颠倒妄作。这就叫做“真实行”。


以下讲到 回向 这个词,回向到底是什么样的心里过程,这个是值得说明的。


回向,字面的意义,就是回头来,向着什么。心里上的过程,就是做什么事情,做一段落,之后,把结果回到那件事情上、或某个层面上去思考。从而加深对那个事情、或那个层面的认知。如不违背,就是对自己以前的思维做个肯定 ; 如果是错的,就要相互对应着去矫正。


下面,用这样的回向含义,来理解下文的如来所说。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释迦牟尼佛说,阿南啊,以上做到之后,这样的善男子,神通具足,已经做成佛了。这时候,纯洁精真,所有遗留的后患都不能干扰自己了。这样的去超度众生,超度的时候,没有任何企图,是随缘度化。不是自心有企图、且有目的的去度化众生。就是众生有响动,佛心就有应答。这样就是无为。不是有为的去度众生。心里没有挂碍,就是没有超度众生的相。就像上面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度众生。这个三十二相,是随众生缘分不同而去变化的。菩萨本身心是无变化的。若是菩萨身心有变化,那不就不是如来藏本性了,也就是妄想心了。因为本心性变化了,就不是如来藏了。 所以要回到无为心,但目标是朝着涅槃的道路去走的。


这样的状态,就叫做:救一切众生,但又离开众生的相,回向。这个回向,是回到无为上。就是成佛之后,要回到无为上去思考。


比如,一个老师教班上的学生。目的都是朝着满分去努力,相当于朝着涅槃路去做。学生有问题了,既时解决,相当于超度。如果老师在意于某个学生的不理解,那老师的涅槃心就动了,就不是朝着满分去做的了。就有恼火或责怪学生的心态。那就不是好老师了。就相当于,不是如来佛的境界了。如果老师真的有这样的心态了,那怎么做呢,就是不要在意对知识的不理解的学生状态,一心朝着满分的方向去教就好了。就回到无为的状态。无为,就是不动心。这样一来,人家看起来,又是个好老师了。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可坏,和可离开的,都是妄想。这个意思开始就讲到。坏的都坏掉它,能离开的都远离它。那就没什么可以干扰自己的了。这样就叫做“不坏回向”。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到 不被坏,和能离开都要离开的状态。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本心性的觉悟,清湛明了,所有的觉悟都和佛如来一致。这样的状态,就叫做“ 等一切佛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回头看看心态是否和佛一致,不是就需要修证。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成佛之后的精真发明,就是所觉悟的,都是佛的地盘。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佛是圆通的嘛,到哪里都能转化,不是佛也能转成佛,就是到哪里都是佛,既一切处都是佛。这样的状态,就叫“ 至一切处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头想想,是不是一切处都是佛地。


世界如来 ,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各世界如来的境界互相涉入,就是如来的本领都能相互领悟运用,没有违背,这样就叫做“ 无尽功德藏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头想想,自己 和世界如来的能力是否一致,是否违背。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 。依因发辉,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在哪里都是和佛地一样,随地找出事情的原委,这样就不烦躁杂乱,就找到清净的原因,再朝着涅槃路去努力前行,这样就叫做“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来想想,所在之地是否如同佛地随顺,依因发挥。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佛在真根形成之后,就感觉十方的众生都是自己的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自己如果和某个众生一样的颠倒乱想,自己也会和那个众生一样的结果。修行圆通就是佛,颠倒了就是众生。本性圆通有成就的时候,不要失去众生,这样就叫做“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来想想, 是否随顺众生的本性去圆满自己。


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佛法既是一切法,佛相是离开一切相的。对这个既也好,离开也好,心里也不染着,就是也不放在心上。就是心里不会还有个 ”既‘’ 与 ‘’离‘’ 的存在。这样就叫做 “ 真如相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来想想, 对于是否做得 ”既‘’ 与 ‘’离‘’ ,且不染着。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真正的得到了想要的如来境界,十方世界处,都没有障碍。就是在十方界都能做到真如,这样就叫做“ 无缚解脱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来想想, 是否十方界都能得真如。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这个时候,性与德都圆满成功,就没有什么是法和非法了,都是很简单了。就是使用起来都很熟练。就不觉得佛法繁大庞杂;这样就叫做 “ 法界无量回向 ”。


这个是说,成佛后,做事的时候,做一段落之后,要心态回来想想, 性德圆成后,佛法是否运用的轻巧熟练。


以上的回向,就回个头来思考,以检验自己。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释迦牟尼佛对阿南说到,阿南啊,这样的善男子,在做到以上的清净四十一心后,其次,再完成四种妙圆的行为。哪四种,其一,既是以佛的觉悟作为自己的心,在佛心的基础上,出而不出,就像是钻木点火一样,这样的妙行,就叫做“暖地”。


简单的说,就是用佛心,去揣摩外界的事情,就是要去实践。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再用自己的心,作为佛的鞋子,对于这个鞋子,要有依靠,又不能全依靠。如同登上高山,进入虚空,但是,下面还有山体。不是完全的虚空。这样的状态,就叫“顶地”。


意思是做佛了,就踏着自己的心去处世看看,尽管是佛,但还有自己的心存在。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当自己的心,和佛心相同,在两者之间,能得到中道。就是折中的看待问题。 就像一个善于忍事的人,对于一个问题,心里有,又像没有一样。这样的状态,就叫做“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在中道的基础上,去忍耐。忍到一定的时候,什么问题都看的清楚了。就无问题了,就是数量消灭。 迷也好,中道中的觉悟也好,处理好,都是在进步,关键在于进步,在于涅槃。所以,就无所谓于什么是迷,什么是觉。这样的状态,就叫 “世第一地”。


以上是,四种妙圆行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在做到四十一心,加四种妙圆加行之后。这样的善男子,善于通达大菩提,就和佛如来的觉悟相互通达了,而且,在所有的佛的境界里面,都是通达的。这样的境界,就叫做 “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把不同性质的转化成相同,做后,这个相同的概念也没有。就叫做“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离垢就清净,清净就发光,就是生出智慧的光,这样的状态,就叫做“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智慧明了,觉悟圆满,这样的时候,就叫做“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没有同,也没有异,就是有同和异,也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的,那就又是同了。这样的状态,就是叫做“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有的事物,都不要人为干扰,不要自己想当然,都做到看清事物,再顺势引导教化,就是无为。无为才是真如。这样就本性清净,清明的智慧显露出来。这样的状态,就叫“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把真如心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状态,就叫“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处处都做到保持真如心不变,这样的状态,就叫“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发挥真如的作用,这样的状态,就叫“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 ,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释迦牟尼佛说,各位菩萨修行到这个时候,再以往,就修炼完成了,功德圆满了,这个时候的状态,也叫


做“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自身具备慈悲妙云,盖住涅槃大海,这时候,叫做“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


慧地。


这个时候,到达如来境界,再返回去超度众生,就可引导各位菩萨顺行而至,与各位菩萨的觉知相互交流通达,就叫做 "等觉'。


释迦牟尼佛说,从干慧地到等觉地。这个时候的觉悟,才开始获得“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这个单复十二,宣化上人理解成,奇数偶数项目共十二个,以下摘自宣化上人注解: 什么叫“单”呢?单,就是乾、暖、顶、忍、世、等、妙,这是七个位子。乾,就是干慧地;暖,就是暖位;顶,就是顶位;忍,是忍位;世第一,这世第一位;又有等觉、妙觉,这合起来是七个;这七个位置都是单的。又有五个重的,即复的,五个复的是什么呢?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个位置,每一个位置都有十个,这就是重复了,所以这叫“复”。那么合起来,这就十二,所以才说“单复十二”


我这里用另一种解释。


佛说,就像这样的重重做下去,单次,每次重复十二遍。就像上面说的逆流修证。成如来了,要返回去再修证。这样才把妙觉做完,成就无上道。


不论怎么理解 单复十二 ,重要的是要重复的去做。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毗婆舍那"谓正观察" ,


奢摩他 是"止"的意思


金刚观察,金刚就是坚定的心态。怎么做到很坚定的观察,就是十种深喻。


以上种种五十五个层次,都需要有如幻的十种深喻的坚定金刚之心才可以完成。在静止中,用如来的正知见,来清净修证。不能用众生的颠倒乱想去做。这样的逐渐深入修习。


释迦牟尼佛对阿南说,阿南啊,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以上面说的三个修行渐次引发的,善于成就五十五中真的菩提道路。做这样想的,就是正观。不这样看的,就是邪观了。


十种深喻 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宣化上人的注解: “十种深喻”,也可帮助理解。


(一)观一切业如幻:你看这一切的业障,都是虚幻的,而不是真实的。


(二)观一切法如焰:这一切的法,你应该看得好像阳焰。什么叫阳焰呢?就是在春天,你远远的看,有的地上好像冒烟似的,到近边又什么也没有,这就叫阳焰。


(三)观一切身如水月:你看自己这个身,好像水中的月。


(四)观妙色如空花:你看一切的妙色,好像空花似的。


(五)观妙音如谷响:一切的妙音,就好像山谷的回音,如谷音。


(六)观诸佛国土如乾闼婆城:诸佛国土本来应该是真的,但是你应该看它像乾闼婆城。我们前边曾经讲过,天龙八部有乾闼婆,是天上一个乐神。


(七)观佛事如梦:所有的佛事,也都好像做梦似的。


(八)观佛身如影:佛的身,也应该看他像影子似的。


(九)观报身如像:你这个报身,就好像一个偶像似的。


(十)观法身如化:法身也是一个幻化的,都不要看它是真的。


讲到这里,把上文稍微总结一下。这里怎么就讲到五十五个修行的次序呢?


是接着第七卷讲到世界颠倒,世界颠倒,从而有十二类众生世界。这些众生,要想修证佛三摩地 ,就有三个渐次,既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如是,就讲到这五十五个层次修行。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 :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悉怛多般怛啰 云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遍覆一切法,故云盖


陀罗尼 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 恶法 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


楞严 大定,一切定的总名。


这个时候, 文殊师利法王子, 就问释迦牟尼佛,我们怎么来命名这部经的名字呢! 我和众生,怎么来供奉和修持这部经呢?


释迦牟尼佛就说了。这部经的名称,可以叫做 “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也叫做 “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


也可以叫做 “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 。


也可以名为 “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


也可以叫做 “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


你应该好好的去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 ,蝡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 ,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 ?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禅那 --- 义译为思维修,静虑


般怛啰 --- 既上一段讲到的 悉怛多般怛啰 云白伞盖,即指藏心。不与妄染相应,故云白。遍覆一切法,故云盖


释迦牟尼佛讲到现在这个时候,当时的阿南和在会各位大众,得到如来如此的开示如来修证的秘密印证,了解到楞严经是覆盖一切法门的意义。熟悉了这部经的明了项目。顿时悟解到了,从禅那到圣位修行的妙理。心虑虚凝,就是心情放缓不强势,所妄想的都凝结,如是,三界修心时候的 六品烦恼都断除了。


这时的阿南,就 顶礼佛足,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阿南就又对佛提出一个问题,阿南说,世尊啊,既然 众生的这个 妙明真净妙心 ,本来就是圆满的。就是大地草木,蠕动的动物,其本元的真如,也都是如来成佛的真正躯体。佛体是真实存在的。那怎么再会出现 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 这个六道是本来就有的,还是众生虚妄颠倒的习气产生的呢?


阿南还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 宝莲香比丘尼 ,她虽然 持菩萨戒,但是,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 结果呢,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另一个,就是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 , 琉璃为诛灭瞿昙族姓人员,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阿南就问佛,这个地狱是在固定的场所呢,还是自然就出现的,就像那些人,他造业了,就会各个人各自去承受呢?


阿南就说,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发大慈悲,开发我等像儿童般的迷茫。让所有的持戒的众生,能听到佛决定意义的解答,让众生能欢喜顶戴,谨慎自洁,不要去违反。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 ;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释迦牟尼佛就 对阿南说到,你这个问题,问的太让人畅快了。就是问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或者讲,这个问题要是不能明了,以后还是会出问题了。所以讲,阿南这个提问,问的很让佛赞叹。


佛说,一切的众生,实质上,本体是真正纯净的。因为有各自的妄想见解,就出现因妄想而有的习惯。因此,就分开有内分,和外分。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佛是,内分,既是众生体分内,因为各类的爱染就,因爱就起妄想的情怀,情多累积,就生出爱的水。爱水有哪些呢。佛举例说,其一、贪爱珍馐,就是好吃的,就口中有口水出来;其二、忆恋前人,怜惜和怨恨,都目中有泪水;其三、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 xián 口水 ),举体光润;其四、 心里贪着淫乱, 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爱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是,其爱水的结果是相同的。


只有做到这湿润的爱水不再升起,自然爱心就坠落。


这就是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 ,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佛接着讲外分,这个外分,就是众生体分向着外面。因为渴望,敬仰等,就发明了虚构的想象。想象不停止,不断累积,就产生胜气,就是战胜虚妄想象而具有的感觉。 这些胜气有哪些表现呢? 佛举例说,比如众生心中修持各戒律,就产生全身轻清的感觉;心持咒印,就顾盼雄毅; 心里想要生在天上,就梦想着飞起来; 心里有佛国存在,就暗地出现圣镜; 事俸有能力的善知识,就感觉自己的身命轻微。


佛说,这些胜气的想法,虽然各个不同,但这样的轻举妄动的结果,是相同的。 虽然飞动不止,如果能不沉浸其中,不被所染,自然就会超越身命。


这个叫做外分。


这个内分、外分,给我最大的警戒,就是,向往好的东西,也是妄想,也会造业的。比如说,想到佛的国土,心中就有很多圣镜,就是圣人呆的地方出现,然后被想出来的圣境所感染。这也是虚妄。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 ,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 。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 ,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 ,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到,阿南啊,一切世间众生,生死相互延续,生命是由于顺习。死亡是由于有变流。顺习,这个习,指的是妄想习惯。就是妄想的很顺畅。变流,就是不同妄想如同不同的流水,就是换一个妄想,就是变流。 众生在命终的时候,不能舍弃暖触,就是有流连忘返的感触。 这时候, 一生所经历的善的恶的事情,都呈现出来。


逆就死,顺就是生。两个习惯相互感染。


一、 如果这个人,纯是思维,不被其它的情、人、物干扰,必然会生到天上。


如果飞在心中,那就是心不乱动的人,一心调理自己修行的人了,这样的人,既有福也有慧。自然心开,见十方佛。这样的人,死后,一切净土,自己想去哪就去哪。


二、 如果一个人,情少想的多,就飞不了多远了。一般死后,就生为 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


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情少想多的人当中,如果有善愿善心,就会护持我法。 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三、 情想均等的人,不飞不坠,还是那样的。就生于人间 。 想的明白就聪明,情幽深就愚钝。


四、 情多想少, 就会生到 横生的动物世界去,指除人(纵生)以外的万物皆是横向出生的。严重的就是毛发的动


物。较轻的就是生为羽毛一类的动物。


五、 在命终的时候,如果是有七分情三分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常被焚


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在第四卷,佛讲到 了 风、金、火、水、地、木 。


原文, 觉明空昧(觉, 但不一定明,如是有昧而不明,纠缠不清而有世界;明 ,也就是明了,才是真的明。就是虚而空。 有觉,就有昧,有明,就有空),相待成摇(相待的是明、昧之间,虚空和世界之间),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乾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 ,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其中就讲到, 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所以,这一节,讲到 七分情三分想, 这样的人,就 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 。而且是饿鬼,常被焚烧,水又是有害于自己的。所以,不能吃不能喝,经历百千劫难。


六、 在命终的时候,如果是有九分情一分想, 就会生往洞火一类,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的生在有间


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二种地狱。


七、 在命终的时候,如果是 纯情的,即沉 入阿鼻狱。


其中, 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众生都是循着自己的漏习造下各自的恶业,虽然是自招的。但是,在众生的相同的部分中来看,这个本元之地,就是本心性还是一样具有的。


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众生自业力所感,结果,就造就 "十习因'',受到 ''六交'' 报应。


怎么就有十习因呢?


云何十因?


怎么就有十习因呢? 就是习惯造成的众生轮转的原因。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 。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佛就说到,这第一个习因,就是淫乱。由于淫乱而相互触磨,如是淫气交接。这样就在这相磨之中,出现大的猛火。 如同一个人自己用手磨触自己,就会有暖相一样。淫乱的双方淫气相互促进。这样,就出现 铁床、铜柱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行淫乱的事情,都是叫浴火。


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 。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第二,就是贪习,由于相互的吸引,就计谋贪着。不停的贪着, 吸揽不止, 如是,就有 积寒坚冰,于中冻冽


就像人用嘴巴吸缩风气,嘴巴就有冷气接触一样。


贪与被贪两者的贪习,相互陵夺,所以有 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情出现。宣化上人注解,说这个吒吒、波波、罗罗 是冻得发抖时候发出来的声音,我也无从考证。从上文看,应该是冷造成的现象。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多求,都是叫贪水。


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砂、毒海、融铜、灌吞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 。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依赖,依靠


由于相互都仗恃甚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形成相互傲慢的情况,相互陵夺。而且驰流不息,如是,就出现 腾逸、奔波,积波为水 的现象。 这个现象,如同一个人自己嘴巴里面口舌相互缠绵味道,就出现口水一样的。


傲慢双方,相互鼓动。就有了 血河、灰河、热砂、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傲慢,那就叫做饮用痴水。


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这里这个慢,只能理解成傲慢。是一个情绪。如果说是行动上的慢。那与心理就没有多大的关系。 如果因为动作慢,就有 血河、灰河、热砂、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这说不通的。


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锉刺、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名利刀剑 。菩萨见瞋,如避诛戮。


四、 违背。


有睁大眼睛;生气、恼火;盛大貌 等含义


由于违背了相互的意愿,造成了相互的气愤。相互冲动。 这个忤结,就是违逆的情绪没有排解,就不断的产生嗔怒。如是, 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就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 由于相忤双方的相互搏击,所以,就有了 宫割、斩斫、锉刺、槌击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瞋恚 ,那就叫做利刀剑。


菩萨见瞋,如避诛戮。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 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五、由于有相互调解的事情,就出现狡诈的事情。狡诈不停,相互诱发,就有了绳木,相互扭在一起去矫正的状况。 就像是浸入水的田,里面有很多笔直的草,很多草有绞到一起。狡诈的时候,有相互调节的过程。优于绞在一起的草,会在水的作用下能变直一样。


在狡诈双方的作用之下,不断延续,就有了 杻 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奸伪 ,都一样叫做 谗贼


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地、漂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 。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六、 蒙蔽 。 言语不真实;欺骗 。


欺骗 。


由于在实际中,有相互蒙蔽的情况,就出现相互欺骗的习惯。 欺骗、蒙蔽不知道停止,就是造成心事飞动奸诈。就污浊不堪。如是就出现污秽不净,尘土、屎尿等。这污秽的状态,搞的辨不清对方。如同在风中散尘,各自都见不到东西了。


相互蒙蔽的双方,诳骗的习惯相互加重。所以,就有了 没溺、腾掷、飞地、漂沦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欺诳 ,都一样叫做 劫杀


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huī 。


蛇虺 -- 泛指蛇类。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 。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由于日常情况下,就有心中有衔恨的情况。这样就造成双方的怨恨,相互嫌弃。怨恨发作出来,就有了 飞石、投砾、匣贮、车槛、瓮盛、囊扑 。就像是一个阴毒的人,心里储蓄满了恶气一样,常常会发作出来。 衔恨的双方,怨气相互吞噬,所以就有了 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怨家 ,都一样叫做 违害鬼


菩萨见怨,如饮鸩酒。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如行路人,来往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鞠、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 。菩萨见诸虚妄偏执,如临毒壑。


还是引用宣化上人解释的几个“见”: 萨迦耶”是梵语,翻到中文叫“有身”,就是有“身见”。“见”有五种:身、边、戒、见、邪;身见、边见、戒禁取见、见取见,还有一个邪见。


“身见”,就执着有身,执着我这个身体是我的,一切都是我所有的,执身、执物。


“边见”,就是不合乎中道,它落于两边,或者执断、或者执常。执断,他说人死就像灯灭,没有了,没鬼魂,也没有来生了。执常,又说是这人今生做人,来生也做人,再来生还是做人,不会去做畜生的;你做人永远都是做人的,这是执常。


“戒禁取见”,就是非因计因。好像我以前说的,印度有持牛戒、狗戒的,学牛、学狗,这是戒禁取见。


“见取见”,就是非果计果。这个见,他执着得又执着 、执着得又执着,非常的坚固;他这个见,我见太深。


那么又有一种是“邪见”。


熟悉上面的意思之后,再来解释这一句。


人的五个见法,是相互使得自己明了。可是,这个见,要是见错了。就出生相反的结果了。比如 萨迦耶 ,就是站着自身看问题。或者 见戒禁取 ,就是不是那个原因,当做自己研究对象的原因。搞错了。那自己的见解就邪见,邪误解了,就违背了事实,就出生相反。


所以,就有 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去考证事实,来往不停。 如同行路的人,相互见面一样。反面的与正面的事情相互校核,就是这里的二习相交。所以,就出现了 勘问、权诈、考讯、推鞠、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恶见 ,都一样叫做 见坑


菩萨见诸虚妄偏执,如临毒壑。


虚妄偏执 ,是指个人的见解 虚妄偏执 ,与事实不符合。


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 。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由于世间有诬陷诽谤的事情,如是就有冤枉人的习气出现,相互交加,如是,就有 合山、合石、碾硙、耕磨; 因为是诬陷诽谤,所以,就有不可能事情说成可能,就像合山,山通常是不会合起来,有诬陷就能合。就像一个谗贼的人,非把一个善良的人,逼得成冤枉的人。冤与被冤之间,就相互排斥,如是,就有了 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怨谤 ,都一样叫做 谗虎


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十者、讼习交喧,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 。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由于世间有覆盖隐藏的事情,如是,就有了诉讼打官司的习惯,这个习惯双方,相互喧扰,如是,就有了 鉴见、照烛的现象。 如同,在太阳光下,不允许藏住影子一样。非要弄清楚事情。讼与被讼方,相互对陈,如是故,就有了 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所以,十方一切如来,就是用色目 显示自己的 覆藏 ,都一样叫做 阴贼


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现在讲六报应。怎么就叫做六报呢? 佛说到,一切的众生,六根的意识造下种种业力。所招致的恶报,都是从六根发出的。 怎么这么说呢。下面就看佛怎么说的。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烊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焦丸、铁糜。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第一种,先看六根中的见根招致的报应,招致的恶果。


现在回头看看,这个十习六报,是在人造业的情况下来说的,因为上面阿南就问佛,这个地狱、饿鬼等是怎么出现的。如是佛就说了这些。所以,这个六根的报应,前提就是造业了。如不造业,积极进取,是不会有六报的。 怎么就造业了,总体是两大类,就是上面说的,内分,和外分。 内分、外分里面,都存在十个习气,和六根的报应。


现在就看这个见业。就是眼睛看了瞎想,造成的脱离本元心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如同真实的存在,也确实在干扰着人的本心性。这既是见业了。见业造成的多了,相互影响。这样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就会见到 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 就是见到满眼的猛火,死者的神识乘着烟雾坠入无间地狱。 这满是火光的无间地狱有两类。一种,能明白的见到种种的恶物,产生无量的畏惧心理。另一种,就是什么都见不到,产生无量的恐惧。 如是,见到这个火啊,在烧听觉,就有 镬汤、烊铜。 在鼻息的时候烧,就有 黑烟、紫焰。 在烧味觉的时候,就有 焦丸、铁糜。 在烧触觉的时候,就有 热灰、炉炭。 在心里烧,就能 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 愗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 ,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mào 愚昧


第二,看看闻业造成的恶报是什么样的。


闻业相互交染,这样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会见到波涛把天地都淹没了。亡者的神识会随着波涛的流动,降入无间地狱。 闻业在无间地狱也有两种。一种,能听到种种的喧闹。搞得精神无识杂乱。 另一种,什么都听不到。就是没有什么存在,就神魄幽静沉没。 这个波涛注入闻,就为 责为诘。 注入见, 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 注入鼻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入口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入触:则能为畜为鬼 ,为粪为尿。注入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 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烊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 ,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沙礰,击碎身体。


鱼肉腐烂 。 爽---宣化上人说的汤变质了叫爽。


〔礔礰〕古同"霹雳"。


第三,讲到嗅觉造成的业报。嗅业相互交染,招引的恶果,在临终的时候,就表现为,会见到远近都被毒气充塞。亡者是神识会从地上涌出,进入无间地狱。 嗅业进入无间地狱也有两种情况,一种,什么都可以闻见,如是被各种恶气熏极心忧。另一种,就是什么都闻不见, 如是 就气掩不通,闷绝于地。 这里的闻,指的是用鼻子嗅。


这个嗅业造成的气息,冲入鼻息,就能成为 质为履。 冲入见, 则能为火为炬。冲入听:则能为没为溺,为烊为沸。冲入味:则能为馁为爽。冲入触:则能为绽为烂 ,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咂食。冲入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沙礰,击碎身体。


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焰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寒冰,冻冽肉身。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 ,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第四,看这个味觉颠倒造业,所招致的恶报。味业相交,这样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会见到铁网,有猛火炽烈,布满世界。亡者,从网下方,倒悬其头,进入无间地狱。味业进入无间地狱也有两种情况。其一,吸气,就结成寒冰,冻裂肉身。其二、有猛火,把骨髓都烧的焦烂。


如是味业造成的尝味,经历尝, 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 ,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雨下。


六根交染,所以这个六报,就是一根受业,其他五根都受到影响。 六解一亡,也是讲到,一根清净,六根都会相应清净。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 ,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撞为击 ,为剚为射。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 ,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第五,讲到触业交感造成的触报,触报的恶果。这样的人,在临终的时候,会见到四面有大山合来,找不到出路。亡者的神识会见到一个大铁城。 会有火蛇火狗 ,虎狼狮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向无间狱。


触业恶报也有两种情况,其一、会被合拢起来的山体压的骨肉血崩。 其二、没有被山体所压,但有刀剑触身,心和肝都被屠裂。


这个触业所造成的合触,经历触的时候, 则能为撞为击 ,为剚为射。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 ,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赴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 ,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 ,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第六。就是思维颠倒造业,这个招致的恶报。这样的人命终的时候,先见到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会乘着风旋转落下,最后坠入无间地狱。 思业报应,也有两种,其一、没有知觉,迷茫到极点,就发慌,如是,奔 不息。其二、没有迷惑有知觉,但觉知的都是苦,造成无量无边的煎烧难熬,痛深难忍。


思业造成这样的歪斜思维,结合到人的思根, 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 ,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 ,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 ,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见见一根 见到现有的是一个根。 见,古同“现”,现存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接着对阿南说到,以上就是地狱造成的十因六果,都是众生迷妄造成的。就是迷惑妄想。


如果各众生,六根都同时造业,那就要入阿鼻地狱,要受到无量的苦,经历无量的劫难的。


如果各众生 是六根各自造业,但是,各根的业力相互兼合,在不同的境界和根里都有所染,那这样的人,就会进入第八无间地狱。


如果各众生 是造下身口意三个业,而且杀盗淫都具备,那这样的人呢,就会进入第十八地狱。


如果各众生 身口意三个业 不是同时都有,其中,或为一杀业,或是一盗业。那这样的人呢,就会进入第三十六地狱。


如果各众生 见到的现存的,是一个根,只是犯下一个业,这样的人呢,就会进入第一百零八地狱。


这些地狱,都是众生别作别造,在世界中,进入同样的境地。都是妄想发生的,不是本来就有的。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贪物为罪 ,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 ,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 ,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贪党为罪 ,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 ,本无所有。


佛如来接着对阿南说到,这些众生,否认或破坏律仪,犯菩萨戒律,毁坏佛的涅槃道路。这之类的杂业所染,历劫难以来,如火燃烧着自己,把这些罪孽还完之后,就变成鬼形状,


如果是本身由于贪恋物质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物的形态,叫做“怪鬼”。


如果是本身由于贪恋色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风的形态,叫做“ 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迷惑的东西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牲畜的形态,叫做“ 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憎恨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虫的形态,叫做“ 蛊毒 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回忆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衰亡的形态,叫做“疠鬼”。


如果是本身由于贪恋傲慢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气的形态,叫做“饿鬼”。


如果是本身由于贪恋蒙蔽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幽隐的形态,叫做“魇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明朗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精气的形态,叫做“魍魉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成功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明朗的形态,叫做“ 使鬼”。


如是本身由于贪恋党派接下的罪孽,这样的人还完罪之后,变成人的形态,叫做“传送鬼”。


这些人,都是纯情所染,堕落之后,被业力之火烧干,显出鬼形。 之所以会这样,都是自己妄想的业力所招引而来。如果悟透菩提智慧,自然本性精妙圆明,一切地狱本无所有。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冤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枭类。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毒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 。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佛如来接着说到,这些鬼在鬼业报应完之后,情和想都没有了。就像上面佛说到的,这些鬼都是纯情所染。鬼业报应完,情就报应完了,就是情空了。由于没有开悟,不知道正确的菩提智慧,所以,想也没有了。这样之后,就到世间,与原来接冤的人相互对峙,相应的酬还以前的罪债。


物怪鬼,就是上面由于贪物,遇物成形的“怪鬼”,物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枭类。


鬼, 就是上面 由于贪色,遇风成形的“ 鬼”,风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 咎征一切异类。


畜魅 鬼,就是上面由于贪惑,遇畜成形的“ 鬼”,畜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狐类。


虫蛊鬼,就是上面由于贪 ,遇虫成形的“ 蛊毒 鬼”,物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毒类。


衰疠 鬼,就是上面由于贪忆,遇衰成形的“ 鬼”, 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蛔类


受气鬼,就是上面由于贪傲,遇气成形的“饿鬼”,气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食类。


绵幽鬼,就是上面由于贪罔,遇幽成形的“ 鬼”,物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服类。


和精鬼,就是上面由于贪明,遇精成形的“ 魍魉 鬼”,和销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应类。


明灵鬼,就是上面由于贪成,遇明成形的“役使鬼”,明灭报应完后,生于世间,多是 休征一切诸类


依人鬼,就是上面由于贪党,遇人成形的“ 传送 鬼”,人形报应完之后,生于世间,多是循类。


释迦牟尼佛接着解释说到,这些人,都是业力之火干枯之后,酬还宿债,变成畜生。这些也都是虚妄的业力招引所致。如是悟透菩提智慧,那么这些妄想的缘由本来是没有的。 就像你开头问到的 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 都是自身造就了的恶业,本身所发明的恶果。并不是天上降落下来的,也不是地上冒出来的。也不是别人强加到来的。 自己妄想的后患,自己要去承受。 如果站在菩提智慧的心态去看这样恶业,那都是虚妄的浮尘,颠倒妄想所凝结而成的。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 ;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其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 ,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酬毕,复形人道 。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佛如来接着对阿南说到,以上变成畜生的众生,在做畜生的时候,酬还了以前的债务,如果是酬还的部分越过分内该酬还的,就是酬还的有多,那这类的众生,还可以再成为人,成人后,在看看剩下的多酬的部分。如果是酬多了力气,加上这类众生具有福德,那这类人还是可以做人身,这是酬还剩余的力气。若是没有福德,死后还是畜生,在畜生道去得到补上自己的多酬的部分。


不论是用钱也好,还是用力也好,偿还足够了,以前所有的业力就没有了,就平衡不再有了。


如果这期间,又是 杀彼身命,或食其肉, 那就是经历无数的微尘数量的劫难,还是 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除了修禁止功夫,或是佛出世,这个相互报应的过程都不会停歇。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到,现在你应该知道:


彼枭伦的一类畜生,酬还业障之后,变成人形,在人道中,大概是顽固一类的人。


彼咎征的一类畜生, 酬还业障之后,变成人形,在人道中, 大概是特异一类的人。


以下几句以此类比,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佛如来说到,这些轮转的一类,都是在偿还完宿债之后,变成的人形,再入人道。都是无始以来,造业颠倒,相生相杀。 都是由于没有遇到如来,听不到正法的教诲,如是在尘劳中,依照业力轮转。这一辈的人就叫“可怜悯者”。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 ,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 ,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 ,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 ,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 ,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三摩地 又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三么地、三昧地等,译为定,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


三昧(sānmèi) 意思是止息杂念,


释迦牟尼佛接着对阿南说到,还有一批的人,不是按照正知正觉去修三摩地,另外起一种妄念。怎么做的呢! 就是存住妄想,固定形体。不与人相处,游走山林之间。存想固形做到好,就有十种仙人。


第一种人,注意饮食而不停息,把吃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地形仙。


第二种人,注意草木药性的调理而不停息,把吃药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飞形仙。


第三种人,注意炼金石丹药而不停息,把丹药转化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游形仙。


第四种人,注意动止而不停息,把炼精气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空形仙。


第五种人,注意津液的调整而不停息,把滋润德行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地形仙。


第六种人,注意精气纯色而不停息,把抓住精神本色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通形仙。


第七种人,注意秘密咒语而不停息,把术法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道形仙。


第八种人,注意思念的方法而不停息,把思忆念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照形仙。


第九种人,注意体内的交往联系而不停息,把感应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精形仙。


第十种人,注意体内的变化而不停息,把觉悟的方法做的坚固圆成,从而达到存想固形的作用,这样的人叫绝形仙。


佛如来对阿南说,这类的人,都是在人世间去修炼心里变化, 就是在人中来炼心。不知道如来藏的存在。不是修的正知正觉。修了之后,就成另外一种生理状态了。修的好,寿命也可有千万岁。这些人,一般在深山或大海岛屿,人迹不至的地方。 这类人,是不会逃脱轮回的。因为没有修炼三昧,业报之后,还为人身,随业转入各自该去的地方。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 ,名四天王天。


释迦牟尼佛还说到再一种人,不贪求世间诸事物,没有割舍妻妾恩爱,在邪淫之中,心里没有杂念,没有贪图过多的东西,如是就会 澄静晶莹,而明朗。 这样人 命终之后,所至地方与日月相邻,叫四天王天。


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


如果对于自己的妻房,淫爱微博,自己居净时,不得夫妻之间生活的全部味道,这类人,命终之后,会超越日月,住于人间之顶,这样人命终后到的地方,叫忉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 ,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如果有欲望暂且接触即止,过后没有思念回忆,在人世间动少静多。这样的人呢,命终之后,在虚空中明朗的安居。日月光明都照不到他。这样的人呢,自身就有光明。这样的人到的地方,叫须焰摩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类 ,名兜率天。


一切的时候都安静,有感触来了自然应答,不去违背和乖戾。这样的人呢,命终之后,上升到精微之处,和下届的人,以及天都不相接。那各种的坏处劫难,三灾都不能干扰。这样的一类人到的地方,叫兜率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自己没有欲望之心,做事都是应酬。就是横陈之时,也是味如嚼蜡。这样的人,命终之后,生于越化之地,就是超越化解。这类人去的地方,叫乐变化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没有世间的心态,与同世间的人共事,仅仅是为事情而做事情,了然超越。这样的人命终之后,能够高出 超化境界和无化的境界。超化,就是超越化解。无化,就是无东西可化。如是一类人,命终后会到他化自在天。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


佛如来说。这六个天的人,形体虽然出动超越,但是,心迹还是和世俗有交往。所以,自他化自在天往回的六天,叫做“欲界”。


前四个天王天是不舍夫妻恩爱。后两个天是应酬行事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