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扬威:广东美协会员,广州美协理事、东湖棋院院长,前卫版画家:举办国内首个数码版画个展《邓扬威版画展》,独创以蜡为版材的蜡刻;版画《飞翔在历史之上》获省美协画展铜奖,《力量》《生命在月色下拔节》获广州美协画展银奖;举办《邓扬威数码版画》《版画创作谈》讲座;作品被大量收藏。广东棋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策划人:广州名城名人运动会、中国棋文化峰会等活动总策划;广州日报《名家论道》及羊城晚报《淘图亭》等专栏作者,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版画近百幅;出版文化及地产专著多种。 创见:数码版画研究 文/邓扬威 一、对版画创作影响深远的几次国际会议 (一)1960年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对版画原作的规定 1960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型美术协会会议,对“怎样才能称为版画原作作品”的议案作了明确规定: 1、为了创作版画,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版材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 2、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 (二)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版画题签细则 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英国委员会参加制定关于版画题签细部原则的添加规定: 1、版画家在自己的判断下,有确定版画印数的权力; 2、所有版画作品,为了表示原作,不只写作者签名,而且要记载一连串的编号。一旦所标的印数印满,应有明显的标记或毁版。 在1960年维也纳会议中还决定了国际间通用的版画定义,作为创作版画标准:版画是可以复制出多份相同内容的作品的绘画形式,由作者限量印制,通常印数较为靠前的画印制的质量也比较高,印数靠后的画会因为翻制时的磨损而较难掌握。在完成作品预定的数量后,一般会把母版毁弃。版画原作与印刷复制品的重要区别,首先看在版画制作过程中艺术家是否亲自或在其监督指导下进行制版和印刷以使作品体现艺术家意图,其次是看版画原作下沿有否符合规范的编号和艺术家亲笔签名。否则,就是没有版画原作艺术价值的印刷复制品。 (三)2018年国际学院版画联盟正式肯定数码版画 很明显,无论是1960年或是1963年,在当时的版画园中,数码版画还没有面世,故此所有的会议都不可能提及数码版画。时间到了21世纪,版画“联合国”国际学院版画联盟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9月25日举办,大会达成了如下共识:数码版画可被常规展览纳入。至此,关于数码版画的争议落下帷幕:数码版画正式成为国际版画大家庭中的一员。 二、数码版画的定义 (一)数码版画的两种定义 1、第一种定义,是指原创版画:数码版画,或称数字版画,电脑版画,计算机版画。是利用高科技数码技术将传统版画中的造型语汇经过在电脑中转化为以物质的墨点,再经过输出平台印制出来的具有一定限量的复数性版画原作艺术。这是一个新兴且有争议的版种。但许多国际版画大展已接受该版种,并把大奖颁给优秀的数码版画。数字技术与传统版种的结合给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 2、第二种定义,是指复制原作 依托现代高科技十多亿像素的立体扫描仪,在授权监制下扫描原作,经过微喷输出复制出高仿真度的原作。这种数码版画最大特点,几乎是100%忠于原作,按1:1的比例几乎无差别地再现艺术品本身。出于保护艺术品的缘故(艺术品由于历史原因需要特定的养护环境),如今的艺术品原作大都存放于地下室,世界四大知名博物馆如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艾米塔什博物馆等日常展出均都已经采用数码版画作品代替原作。 3、国际上数码版画的雏形和正式出现的数码版画 1968年,英国举办了全部由电脑绘制的《控制论》画展,展出了一些怪诞的图案,这算是数码版画的雏形。2001年,美国布鲁克林美术馆举办了《数字版画展》,这是一个正式数码版画展了。 4、国内数码版画被关注是近年的事情 在国内,数码版画被关注是近年来的事情,如今多家美院已经引入了数码版画教学,中国文化部的艺术司也发文专门介绍了数码版画。2011年,中国美院在杭州举办了2009级版画系学生数码版画作品群展,同年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的"2011新一代!大学生图像艺术节"中展出了学生以多种艺术语言制作的数码版画。 5、2012年国内首个数码版画个展《邓扬威版画展》在广州开幕:2012年8月28日,国内首个数码版画个展《邓扬威版画展》在广州开幕,展出了作者8年来创作的60多幅数码版画作品,许钦松、覃奕汉、尹秋生等出席了开幕式及数码版画研讨活动。画展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和舆论的广泛关注,近半展品被认购,这也是数码版画逐步被美术界认同,走向繁荣、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6、“数码版画”词条在百度等网站创建 2013年,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数码版画,学习数码版画即参与创作数码版画,笔者以“见山道人”名义创建了“数码版画”百度词条(后来“360百科”也采用了“数码版画”词条,但删去了参考文献)。词条的撰写非常认真,也引用了很多材料,因此被广泛接受,受到了大量查询。词条内容从来没有引起过异议,也因此从来没有被修改过。包括本文,也是采用了词条中的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结构,参考文献和相关解释。 三、数码版画使用的重要设备、软件及纸张 (一)数码版画所使用的基本设备和软件 数码版画最重要的设备是电脑以及打印机,再辅以扫描仪、手绘板、数码相机等设备或附件;在创作方面,则主要采用photoshop、coreldraw、3Dmax等绘图软件进行创作。特别是photoshop,这是大部分画家比较喜欢的,常用的创作软件。Photoshop还有大量的外挂软件,譬如各种笔刷软件,字体软件,各种各样的滤镜等,都可以下载来挂在Photoshop中使用,使其功能十分强大。 (二)数码版画所使用的纸张 码版画所使用的纸张比较讲究,若采用普通的纸张,则很难反映出数码版画创作中千变万化的色彩和肌理。故此,当下大家所采用的纸张,基本都是爱普生出品的脱酸纯棉美术纸。这种纸张十分昂贵,现价达到数百元一平方米。但实践证明,这种纸张是经得起考验的:笔者的工作室有两个小画廊,其中一个是玻璃顶的,太阳天天照射进来,风也经常可以吹进来,但挂在该画廊里的一些数码版画作品(包括我在2006年创作的一些作品),多年来都不会变色,纸张也不会泛黄。而同期挂的以宣纸拓印的版画作品,纸张大多开始发黄甚至变脆了。 (三)数码版画所采用的输出方法 创作主要由电脑完成,成画则靠打印机输出——现时画家多选取高质量的"艺术微喷"方式打印。这种称之为艺术微喷的输出并非是传统之印刷,更不是打样。画家要在过程中亲自参与选用墨水,选用艺术纸或油画布等材质,亲自对作品进行润饰、校正,甚至亲自操作高质量的大幅面喷墨打印机输出作品。画家参与的过程其实,其实都属于创作过程,期间常有新的灵感,新的发现,这与传统版画的创作过程别无二致。 四、数码版画在中国的传播 (一)现阶段的数码版画带有洋味是必然的 码版画既然是西风东渐的新品种,那么它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初期,推理其中的一些数码版画作品带有洋味是必然的。既然数码版画需要那么多的数码软硬件来创作,那么推理数码版画作品带有数码味也是必然的。不过洋味也好,数码味也好,都不能准确地说清楚数码版画予观者的真实感觉,这就像不能说清楚岭南人爱喝的西洋菜罗汉果老火靓汤如何带有西洋味,索尼电视机播放《三国演义》如何带有日本寿司味一样。 (二)数码版画具有百变之"孙悟空味" 笔者认为,以"孙悟空味"来形容数码版画的艺术特点稍稍靠谱——因为数码版画无论是在设备使用方面,色彩选择方面,创作手法方面,成画材料选用及输出方面,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发展性,个中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一如中国人心爱的孙猴子呢,呵呵! (三)数码版画大大丰富了版画的概念 在版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版画艺术创作观念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数码版画的出现无疑是迈出了前进的一大步伐。 五、数码版画的优势和劣势比较 (一)数码版画的优势 数码版画的优势显而易见:正如上文谈到的数码版画独有的,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变化万千的“孙悟空味道”;笔者的实践还能够证明,数码版画在创作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滤镜的交叉使用,还能够在画面中产生极为丰富的,传统版画难以企及的奇妙肌理;此外,数码版画所具有的,在创作时可随时回到某一环节的便捷,也可以大量地节约画家的时间,这几点,都是数码版画显而易见的优点。 (二)数码版画的劣势 数码版画的劣势,愚以为更多地是在认识上面:譬如认为传统版画有独特印痕、手工味等带来的美感,而数码版画就缺少了这些手工味道。而正是由于数码版画损失了传统版画家手绘的生动性,以及人工操作带来的种种痕迹——譬如刀味、木味等等,因而减弱了因手工制作而产生出来的间接的艺术魅力,云云。 六、数码版画的发展前景 (一)数码版画在发展上的限制 数码版画创作在发展上有多种限制,一是数码版画的创作教育。很明显,相对于简单的木刻,无论是师资,费用,数码版画的教育都是极度匮乏的。二是设备,当下中国,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很难找到“艺术微喷”技术来打印数码版画。三是当下的数码版画纸张十分昂贵,动辄数百元人民币一平方米,更是成为了学习数码版画的“高门槛”! (二)数码版画在发展上的突破 假以时日,预测数码版画将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数码版画教育方面。如今多个美术学院都设有数码版画教学,往后估计这些美院学生也会传播数码版画,教育出懂得数码版画创作的学生;二是创作工具方面。从长远而言,创作工具当然不限于本文描述的一些工具,将来肯定有更多的硬件、软件可用于数码版画的创作,从而大大地丰富数码版画的绘画语言;三是纸张方面。当下昂贵的数码版画纸张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大幅下滑,从而使大众都能消费,从而推动数码版画的学习和创作。 当然,若在多个方面都得到重视,乃至迎来突破,那么中国的数码版画的发展将迎来爆发期,十分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巅峰之雪 光辉岁月 九鱼 主管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编辑 《文化参考报 · 大美术》编辑部 国内统一刊号 CN44 - 0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