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矗立在吉萨高原上的金字塔向人们诉说着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的巨大的埃及文化一样,耸立在一片广袤的浅滩湿地中的应县木塔或许也在默默地念叨着那个建造它的王朝。那是一个淹没在忘川八百余年的剽悍民族发明的显赫王朝——契丹族的大辽国。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已有959年历史。塔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宝,世界木构建筑的模范。属华夏第一,独一无二。 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分离木塔所在的天文环境有诗赞云:“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在莽莽恒岳之阴,悠悠漯水(今桑干河)之阳,在没有任何高大宫阙参照物的盆地南缘,突兀拔地升起一座擎天巨塔,加之当年那般荻花雁阵,萍水蛙鸣,霞云互映的稀有塞外佳景,诗人意气,自然会有“噫嘘唏,危乎高哉”的浩叹。难怪明代应州藉京官(户部主事)田蕙会摘取《淮南子·天文训》中语“天柱地轴”为木塔制匾,悬于一层塔檐之下。今天的人们每当读到此匾便会油然去思想那个早已偃旗息鼓的朝代。恰如中国现代巨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所说:“这塔真是无独有偶的巨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可能性到了什么水平。我信服极了,信服建造这塔的时期,和那时期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我的文章也将带着这种思绪去跟随那个时期,并品评它在短暂的显赫中留给我们的隽永的遗产。 木塔——印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应县木塔如此不可思议,就常理而言必是盛世之物。为此,有必要以正史为据扼要顾回一下那个王朝建塔前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辽国是一个有200年历史的少数民族王朝。这个王朝是由最初活动在辽河上游古老的契丹族所树立。当历史的年轮推进到公元9世纪后半叶的时分,在这个古老民族中的迭剌部降生了一位出色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辽太祖的耶律阿保机。阿保机骁勇善战,在他的带领下契丹铁骑先后击破室韦、突厥和奚人部落,并常于草黄马肥之际,越长城南下,掠取唐朝的河东与代北。为此,契丹八部分歧推举阿保机为联盟可汗。而契丹族内部也难逃游牧民族共同的“怪圈”,为了草场的分割,总是分分合合,屠戮不时。这位草原上的枭雄,从公元911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停息了族内各部的叛乱,于916年正式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称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尔山绘) “契丹辽”崛起的时期,正是中原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的时期。内部群雄,纷起割据;周边蕃夷,各怀异志;龙吟虎啸,乱世将临。生逢于时的阿保机当然也不甘心只做草原游牧部落的可汗。他的胸襟早在草原之外了。特别是称帝后,他加紧向周边用兵,期冀降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最终完成饮马黄河的愿望。耶律阿保机是风云际会的天之骄子。上天固然眷顾于他,却没有让他的夙愿全部完成。他在终老沙场时,兵锋已东临渤海湾,西达阿尔泰,北至乌孤山 (今蒙古国肯特山)。但是向南,他依旧是望长城而兴叹,死不瞑目。上天把机遇给了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辽太宗。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追求称帝,向辽太宗请兵。中国历史上一场让华夏族永世汗颜的“儿皇帝”丑剧演出了:石敬瑭在给契丹的文书中称,只需辽助其为晋帝,晋愿意称臣于契丹,自己愿向耶律德光行父礼,而且愿把雁门关以北幽云十六州 (从往常北京到山西大同) 献与契丹。蓄势待机的耶律德光大喜过望,亲身收兵相助。击败后唐军之后,石敬瑭被册封为晋帝,而辽国轻松获取了内外长城间东西长达千里的战略要地。其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年仅34岁。在太宗耶律德光之后,把辽国导入鼎盛的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萧绰,也就是人们在戏剧舞台上经常看到的“萧太后”。 辽太后萧绰(尔山绘) 辽应历十九年 (969年),景宗即位以后,征召朝臣萧思温的女儿萧绰入宫。萧绰秀外慧中,深受景宗溺爱,进宫不到半年,被册封为皇后。景宗患有严重的风疾,身体虚弱,于是将权益委于聪明过人的皇后。以此,萧绰得以亲理国政40年 (景宗朝13年圣宗朝27年) 。 事实上,萧绰所遭遇的政治对手,其强大当远远超乎辽室太祖太宗之所遇。一个是在后周世宗柴桂的龙椅上应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他缔造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宋王朝。一个是乃弟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赵匡义。此二人对石敬瑭卖国如骨骾在喉,必欲尽收幽云失地然后快,由此构成旷日耐久的宋辽军事对峙。 公元986年,宋太宗遣30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燕云,向辽国南境发起全线进攻。宋军初战连连得手,危殆之下,萧绰携幼帝御驾亲征,她以英姿英才、气吞万里的气概,接连大败三路宋军,杨家将故事中的主人公之——北宋名将杨业就在这一次大战中遇难。辽军全胜而归,从此宋军再不敢北入辽境。 宋太宗殁后,萧绰看中宋真宗赵恒畏惧怯战的软肋,于公元1004年,亲率20万大军挥戈南下。辽师势不可当,两个月便抵达与北宋都城开封隔河相望的澶州 (今河南濮阳)。 萧太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在澶渊城下摆开阵势,要挟宋朝签署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这是一次名不虚传的城下之盟,盟约规则: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帝尊萧太后为叔母。宋辽多年芥蒂,终以一纸和约偃旗息鼓,尔后宋辽恢复正常战争邦交达120年之久。 宋辽形势图 此时的辽国疆土实践上远远大于宋朝: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华夏半壁,可谓气壮山河。在此期间,原来西方通往中原的“丝绸之路”南线已被阻断,西域的商旅和僧侣由北线经大同而达幽燕。故视辽而为中华,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治下。马可波罗以他的游记第一次向西方引见中国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时至今日在斯拉夫语的国度中,依旧称中国为“契丹”。 一个巨大的建筑,只能降生在一个辉煌的时期。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仑的空中花园、罗马的斗兽场、希腊的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陵、俄国的克里姆林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凯旋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都是如此。应县木塔当然也不例外。 首先,作为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因其所需工时相对较长,就请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辽国在和北宋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之后,终因军事上的胜利而签署“澶渊之盟”,使其能够解脱战争的搅扰,转而关怀经济和文化树立。 其次,一个绝后绝后的庞大工程,必得十分雄厚的财力作支撑。辽国在萧绰时期学习中原大唐太宗皇帝的贞观要略,明法度、开科举、行税制,中止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使辽疾速进入封建制。特别是实行南北依俗分治的灵活措施,有力维护了新领地中汉族的农耕经济,使国力大振。加上“澶渊之盟”后从宋朝取得的巨额岁贡,辽国已完整具备了树立一项在当时可称为世界级工程的实力了。 第三、作为让现代建筑师都咋舌的巨大工程,还必须具有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伎俩,并把第一流的建筑人才荟集旗下才有可能。随着辽国幅员的扩展,在古“丝绸之路”上生动着的佛寺建筑人才,开端涌向西京大同。加之中原由于赵匡胤的前主子周世宗柴桂,奉行灭佛政策,佛门中大德高僧巨擘能人一时间逃向辽国和西夏。这两股力气在辽国重用人才的政策之下得以充沛释放,弥补了辽国传统建筑力气的缺乏。辽太后萧绰,续太祖太宗之余威,总揽景、圣两朝之权柄,旰食宵衣四十载,最终园了大辽的强国梦。到此,该是那座巍巍木塔横空出世的时分了。 太后萧绰于公元1009年去世。在她身后,崇佛之风开端在皇族与权臣中蔓延,率风于先者是圣宗之后萧耨斤。皇后对佛教的笃信和热衷,直接影响到了她的儿媳兴宗后萧达里和孙媳道宗后萧观音。于是兴建佛塔的谋划便首先在这三位萧姓的皇后中传承。终因萧耨斤父籍金城 (应州治所),又属西京之近畿,今天的应县便有幸成了建塔的福地。释迦塔经过三朝近50年的酝酿,终于在辽道宗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破土开工了。 应县木塔上三位萧皇后的画像 木塔——彰显着一个巨大的名号 “塔”是梵文“窣堵波”的汉译。汉译的选词还有“浮图”“佛图“浮屠”等等。以“塔”音近梵语“布达 (佛) ”,表意最为精准而流布最广。“窣堵波”在梵文中意为墓冢。常指佛教皈依者圆寂火化后收葬骨灰的建筑。佛陀灭度后,其舍利被崇拜者流布到世界各地供奉。供奉佛陀舍利的“窣堵波”自然是佛徒们顶礼膜拜的圣物。 应县木塔既然是辽国皇家供奉的佛塔,就必定与佛有所因之缘。盘绕木塔,综合古今所议,有两则因缘倍受僧俗两界关注。 第一则像是来自俗家史料: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是金城 (今应县) 人。此人生于九月初九。至时皇帝贺寿,全国各地纷繁进贡奇珍异宝,其中四川节度使孟知祥敬献一颗佛牙舍利。另据《五代史》载,有高僧自西域来,也向李嗣源献佛牙一颗。李嗣源笃信释教,深信这两颗佛牙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因而顶礼如佛,并特地请回故乡供奉。后唐灭后遂成辽庭圣物。 第二则来自特地记载佛祖涅槃的典籍。《南本大般涅槃经》有一段记载说,佛祖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灵牙。三颗留于火化之前,四颗发现于火化之后。关于前三颗,佛经中有传奇道其阅历:佛祖在涅槃前,通知帝释天要送他一颗灵牙,又默许毗沙门天王座下捷疾罗刹盗取另外两颗,以免众生为争夺它们而刀兵相见。《大般涅槃经圣躯廓润品第四》上讲:在佛灭度之时,帝释天一边说,佛允许送我一颗牙齿,一边“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而此时捷疾罗刹,“隐身随释,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贡献于毗沙门天王。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在汉传时附会为唐初一代名将李靖,而李靖的封地在代 (今大同朔应一带)。毗沙门李天王得佛祖圣物后令其子哪吒传予唐道宣律师在金城建塔供养。李靖遂称托塔天王,显护法意。《佛祖统记》载:“唐道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疾罗刹所授佛牙上于师。”即此同一事体。 毗沙门天王一手托塔奉佛舍利(壁画) 这两则因缘当来自一个共同的源头:即佛祖涅槃后分配佛舍利的事迹。依《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当时,波婆国民众欲分得舍利,在本土起塔供养。但遭到拘尸王的拒绝。理由是:佛祖在他们的国度灭度,应由他们士民供养。而同时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国的信众和俗界民众也提出要分取舍利,而且派兵渡恒水做了打仗的准备,后经香姓婆罗门谐和,达成妥协,才将佛舍利分为八份,由八国建塔供养 (这一事情的真实性已被法国人皮佩1898年于尼泊尔国南境皮普拉瓦的考古挖掘所证明)。 至阿育王时,这位释迦牟尼佛的忠实信徒,开启了罗摩伽国以外之七塔,取出其中舍利盛于84000宝箧,由信徒以极庄严的仪式请奉世界各地树立宝塔供养。 尼泊尔阿育王塔(印度孔雀王朝时) 这些因缘意在阐明,释迦牟尼佛祖涅槃后,由于信徒的极度崇仰,他的舍利流布四方八面被当作圣物供养,而辽国也辗转取得了其中的一份,并把他供养在以举国之力所建的释迦塔之中。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木塔内相继发现了两个装有文物的银盒。第一个银盒是游客在旅游时无意中发现,第二个则是被盗又追回后发现。银盒内除了装着多卷佛经、辽代木刻和三颗晶莹剔透的宝珠(当地民间有避火珠、避水珠、避尘珠三珠护塔的传说)外,还装有两颗化石状的奇物。当时人们并不认识其为何物,随着时间推移,经各界多方论证,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两颗奇物原来就是佛牙舍利。 应县木塔佛牙舍利 1982年中国文物出版社《文物》杂志第六期发表文章《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了辽代可贵文物》,初次披露了应县木塔辽代文物修复后共计160件,其中七珍与佛牙舍利68件。并解释:佛牙舍利,木塔二、四层主像各出一枚,其中根凹处长出舍利子。 台湾慧礼法师的认定则是分明无误的:两颗佛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实为“佛陀的宫殿、释迦的塔”,也就是说,佛宫寺是释迦牟尼佛的宫殿,释迦塔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灵塔。我们不知道慧礼法师凭什么就能判定这两颗分别高8.3厘米重76克和高6.3厘米重49.8克的牙形骨质奇物,就是佛陀生前的牙齿,但是他对应县木塔全名的解释却是极富想象力和极有悟性的。是的!佛宫寺是佛陀的宫殿,释迦塔是佛陀的灵塔。我想这或者真的道出了建塔者的初衷。 …… 应县木塔三层大匾“释迦塔” 塔一层内槽南北门额板上分别绘有女男两组供养人像 木塔——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遣产 历史上的辽国早已灰飞烟灭。 英姿英才气吞万里如虎的契丹族也云流星散般地溶入中华民族的汪洋中而无从寻觅。 只需耸立在荻花蒲草水源沱上的木塔,傲视古今,阅尽人世锤炼。 赵朴初说,这是木德参天(赵朴初赞木塔诗:“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慧礼法师说,这是佛法无边。还有一个结论是:中国古代巨大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们让黄花岭上的大木,具有了不死的魂灵和雄视千古的肉体。就像梁思成说的:“不见此塔,不知木构可能性到了什么水平。”高超绝伦的木构,让木塔成为超越时空的神品。 应县木塔斗拱共54种 据史地学家关于古籍的剖析研讨,宋辽金元时,恒山、句注、管涔以北原是一片葱笼。龙首山下黄花岭上更是古木参天。辽史载兴宗耶律真宗酷好畋猎,在黄花岭上曾有日射31熊的记载,可见当时的山场是何等幽森。正是此处的参天大树,为木塔提供了方便、充足、优质的用材。近年专事木塔维护的专家对此已有定论,以为只需当地的落叶松材质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一地天成的顺应性,才保障了木塔千年不朽、不蠹、不腐。看来当地民间传播的儿歌:“砍光黄花岭,修成应州塔,压疼土地爷,给了一刮刷(巴掌),六层栽草地,六层在我姥姥家。”其价值远不只是女人们哼着为小孩儿催眠而已。 木塔的选材是科学的,设计与施工更是匠心天巧。木塔建在4米高的台基之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作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木柱之间运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落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恰当,坐落稳健,构架雄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应县木塔外观结构图 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恒引见。木塔采用的这种内槽柱和外檐柱双层套筒结构十分先进,与现代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内外筒体加水平桁架”的结构体系极为相似,因而郭教授称其为“现代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之先驱”。此外,木塔在设计上还大胆运用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性的重楼方式,普遍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方式,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不用一铁一钉,使每层都构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不只外型圆满,巧夺天工,而且具有极好的整体性。除了塔体,塔顶铁刹的设计也是天机神意。铁刹全铁制成,由迎莲覆钵、相轮火焰、仰目宝瓶及宝珠组成,中间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周围八条铁链,沿塔八角引入公开,构成了一套完好的避雷设备。郭教授说此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建筑史奇迹”,并大发慨叹:“真让人难以想象当年的工匠是怎样做的。” 正是由于应县木塔具有如此科学奇特的设计,才干久历沧桑而不摧,固然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仍能去为今天的人们成就所谓“木德参天”和“佛法无边”的美谈。据史料:元代以后,当地曾发作过十余次较强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3次,房毁人亡,木塔却保险无事。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中弹200余发,弹痕累累却仍巍然耸立。仅上世纪50年代在距塔100米的中央就曾发作过两次特大雷击,人畜毙命,而塔毫发未损。这当然是奇迹之外的奇迹了。 应县木塔的内部结构 同塔体的木构设计一样,塔内佛像塑设,壁画铺排,藻井敷饰,同样出自一流高手。第一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巧华美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显然是遵照着《法华经》的仪轨。《法华经》汉传较早,时处小乘向大乘的过渡时期,信仰方式正从一佛走向万佛。在此这种教义得到了阐释。 二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文殊普贤两大菩萨,所不同的是二层的二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二弟子。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从塔中两枚佛牙舍利分别出自二、四层佛腹,阐明辽皇室关于大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大同市内辽建华严大寺的基本肉体是分歧的。 三层坛座呈八角形,塑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成就佛等四方佛。五层也呈八角,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八大菩萨。三、五层合起来便是一座曼陀罗坛城,依《大日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方八面五智如来规划。这一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一代的勃然兴起。整塔佛像不只雕塑精密,各具神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展示了佛教从俗身一佛崇拜到肉体万佛崇拜再到法身一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高明至极。这一塔26尊佛像,加上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塔中发现、整理、修复的160件可贵辽代文物(含八珍、七宝、佛牙、刻本佛经、《契丹藏》经卷、写本佛经、帛画佛像等)。这份佛教遗产可算弥足可贵。 应县木塔一层释迦牟尼佛像 黑格尔说:“建筑艺术是各类艺术之首。”擎天巨塔一成,毕致各类艺术咸集。本体的佛教艺术不用说了,依附在木塔上的书法、雕琢、绘画、诗歌……也颇值一观。塔上共有牌匾48块,赫然悬于塔躯的各个部位。这些牌匾,无论其书艺之精深,或文意之雋永,都堪上乘。第三层塔檐下三字匾额“释迦塔”,是木塔匾中最古老、最可贵的一块。由金代王鞴所书,丰润丰满为颜体中之佳品,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匾两侧有236字的题记,备述了历次修缮状况,是难得之史料。帝王题留要数明永乐皇帝朱棣的“峻极神工”匾为最。立意冷峻高远,笔势神采傲拨。这是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年)北征时所题,高悬于塔之五层檐下,颇显大帝胸襟。 明永乐帝题“峻极神工”匾额 塔上塔中多有佳联,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小巧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遗香久远。颂塔的诗章当然要首推元好问的《应州宝宫寺大殿》:“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竭国想从辽盛日,阅人真是鲁灵光。请看孔释谁消长,林庙而今草又荒。”诗人在赞颂塔的雄美之余,表白了自己对战乱的慨叹以及对儒释两教彼消此长的深思。不似普通游诗那样浮光剪影,粗浅无味。清代学者顾炎武和臧寅的诗也不逊色。顾诗“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臧诗“小巧古塔云烟里,擎天一柱势不倚”,都如垂天之云,大气澎湃。一切这些,都让人们从塔外看到了应县木塔如霞如霓普通的文化云彩。 但是,关于这一切,塔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庶民是不知道的。他们不知有辽,更不知契丹;或知有佛,却不知佛牙;惶论朱棣之匾、元好问之诗了。但是若让他们讲起木塔来,依然口若悬河。他们讲得是鲁班兄妹赛艺的故事。这故事在塔下众所周知,众所周知。 故事讲,七夕夜,鲁班的妹子提出和哥哥打赌:哥哥一夜建十二层宝塔,妹妹一夜做十二双绣鞋,谁先完成,谁为“天巧星”。妹子一宵挑灯夜战,十二双绣鞋只剩一双未沿鞋口了。此时她倒担忧起哥哥来了,“一个人一夜建十二层宝塔,这岂不把他给累死”,她想着,忙扔下手中的针线,去看哥哥。只见黄花岭上浓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棵棵大树被旋风连根拨起,在空中被闪电削成一条条柱梁,然后飞向州城。州城那边,鲁班站在空中指指点点,那飞来的木料依序叠成一层层宝塔......妹妹看得呆了,竟忘了自己的活还没有做完。忽然一阵鸡啼,风停了、云散了。妹妹忙往家中跑,谁知鲁班已在家中。妹妹红着脸说:“哥,我输了。”哥哥说:“不,是我输了,塔太重了,压得土地爷喘不外气来,被他打掉六层,只剩六层了。”从这口碑看,老庶民把建塔的功记在鲁班身上了。其实想一想,也对,在中国民间鲁班原本就是能工巧匠的化身。 红日与宝塔 【来源:佛教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