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1月,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中缀十一年的高考考场,开端了一场命运的博弈,其中陕西20万考生。时光荏苒,一晃40年。2017年,全国参与高考近940万人,陕西考生32.8万人。 40年来,高考成为个人命运的支点,中国有超越2亿人经过高考改动了命运。高考也是中国的支点,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学问、尊重人才的春天,中国的命运从此改动。 我们致敬40年间无数拼搏于高考考场的人们。我们祝福2017年参与高考的学子们。 假如说1978年是中国变革开放的元年 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就是变革开放的先声 40年前 中缀了11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40年来 高考成为个人命运的支点 中国有超越2亿人经过高考改动了命运 高考也是中国的支点 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学问 尊重人才的春天 中国的命运从此改动 恍然已是40年。从1977到2017,无论中国的经济还是教育,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新容貌。在高考恢复40周年之际,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推出年度谋划“支点中国·高考40年岁”。我们将从每一年的高考生视角动身,希冀用40位考生的故事,讲述40年高考历史的波澜壮阔。2017年5月16日起,西安新闻网、西安发布APP、魅西安APP、西安XIAN微信公号、西安晚报微信公号、@西安晚报 官方微博等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矩阵联袂推出,敬请关注。 人物档案:梁长江,1978年考生。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系教授。 采访时间: 2017年4月 关于高考的记忆,有些人曾经磨灭,有些人仍旧浮光剪影。 时间回溯到1978年,那是高考恢复的第二年,文化大反动的冲击招致当时中国人才断层,百废待兴。提起那一年的高考,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系教授梁长江先生依旧浮光剪影。梁长江出生于1957年,生活在西安。说起自己20岁时参与高考时的情形,梁长江翻开了回想的盒子,对细节的精准记忆就像一条一条的线索,勾勒出当年高考具有年代感的画面。 高中毕业下乡劳作得知高考恢复欣喜若狂 梁长江中学毕业于西安市第八十四中学(现陕西师范大学隶属中学,简称师大附中),记忆最深化的是1972年,那一年教员发力教学生,梁长江与班上学习好的同窗代表学校参与了碑林区文革期间独一的一次数理化竞赛。 班上学习好的同窗被“关”在一个楼里,楼里的教室中挂满了题,教员说“你们做,谁做完了就能够提早吃饭”,梁长江与同窗们坐在挂满题的教室里,一间房一间房地“刷题”。回想起那时的学习状态,梁长江称:“做完题后出来,学习的觉得特别好。”在这次竞赛中,西安市第八十四中学将区上数、理、化、语文、政治竞赛的前三名全部包揽。 1973年,受“张铁生事情影响”(注:张铁生,因在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简直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反动后期著名人物,被封为“白卷英雄”),梁长江这类学习好的生被“批斗”,那时不学书本学问了,开端学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学赤脚医生,学如何给人打针、做简单的包扎等等。 在高中最后的一两年,梁长江基本上是没有学习。1975年,他稀里懵懂地高中毕业了。随后,梁长江来到大荔县下乡,与他一同下乡的知青组成员学习都挺好,大家没事干的时分便出题玩,例如出一道数学题在小黑板上,谁答出来谁能够不洗碗、不做饭,在这种氛围下,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不同于往常高考生的“单打独斗”,那时知青们之间的相互讨论很热烈。 在下乡期间的一个冬天,天还没有亮,大约是早上5点,梁长江一行人开着手扶拖拉机来到县城,拖拉机的灯无意中在墙上扫了一下,猛然间,梁长江看见几个大字:“打倒王张江姚反反动集团”,于是他们疾速停下认真看,才得知“四人帮”被粉碎的音讯。 1977年7月的一个傍晚,玉米长得齐腰高,梁长江正在地里除草,消费队的大喇叭开端广播:恢复高考!那时的他基本不知道高考是怎样一回事。他心想:什么是高考?上大学还要经过考试? 梁长江放下锄头,跑到县城,给他在西北大学教书的父亲写了一封信。父亲回信认真给梁长江解释了什么是高考,梁长江决议开端温习,备战高考。 备战高考淘书不易突发疾病抱憾初次高考 没人辅导功课也没有教材,这是搅扰考生的两大难题。梁长江在旧书摊淘到了一本《范氏大代数》(民国时期数学教材),开端学习数学。把这本书看完之后,他觉得民国的教材年太太久远,曾经不顺应往常的形势,于是他又开端四处淘书,终于买到了《学问青年文化辅导资料》,这套书中有数、理、化、语文和政治,涵盖中学教材的学问。77年、78年参与高考的人,温习大多是靠这几本书。 提起买这本书的场景,梁长江浮光剪影。那时分这套书很紧俏,每天只卖几套,很难买到。梁长江一大早到县里的新华书店排队,排了三天队,每天早上3点站在书店门口等,但总有人“走后门”把书买走。见此情形,梁长江决议等在书店门口熬一夜,次日早上第一个进门买书,就这样,终于买到了这套书。 那时梁长江和知青们学习条件很粗陋,在房子里面搭上木板做成桌子,晚上点煤油灯看书,早上醒来被油灯熏得擤鼻涕都是黑的,日复一日。梁长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很自信,他在知青院中有一个外号是“几何大王”,凡是几何题,他人问他的基本都能答出来。 1977年高考时,出事了…… 梁长江病了,不知得的是什么病,发烧、浑身出小红点。高考那几天,他都坚持参与考试,直到最后一天,连走路都走不了了,组里的知青推着架子车将他拉进考场。考到一半教员发现这个考生状况错误,就将梁长江请出了考场。 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梁长江患上的竟是猩红热!由于最后一门政治缺考,招致他资历被取消。不外,固然这次高考失利,但恢复高考让下乡3年、20岁的梁长江看到了曙光,似乎阳光从厚重的迷雾中穿透,带来希望。高考对到乡村下乡的学问青年来说,是独一救命稻草,是改动命运的桥梁。那时的高考好像千军万马过阳关道,但无论路多么难走、桥多么窄,想尽一切措施都要挤过去,只需胜利,才干改动命运。 来年再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揭榜一波三折喜迎“神逆转” 由于1977年高考生病的缘由,梁长江没能够顺利走进大学。他下定决计:1978年一定要考上大学。这回,他特别留意身体、留意饮食。这次的高考不同于前一年浑浑噩噩的状态,在记忆中愈加明晰。 那时的报名流程跟往常大相径庭,首先,在公社中的公分要抵达200分以上(1个劳动日挣1个公分);其次,是先填意愿再考试。当时,梁长江对专业不甚了解,都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最火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他的数理化成果优秀,加之画画不错,当时在冶金建筑工程学院当教员的邻居雷茂雨倡议梁长江去学建筑学,于是梁长江便报了上海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 报名终了之后,梁长江和公社的几个知青一人买了一个二踢脚,商定谁考上了就放个炮。 参与1978年的高考,梁长江愈加冷静。 高考完之后,和梁长江一同参与高考的一位同窗回到西安,顺便去了趟梁长江家中,给他父母说:梁长江这回没考好,我们对过答案了,他一切成果都不好!梁长江父亲听闻后心里七上八下。 高考放榜后,西北大学将当年参与高考的子弟成果都查出来,写成“光彩榜”贴在校门口。很多看完榜的人都通知梁长江没有他的名字,梁长江以为自己的大学梦又破碎了。直到和梁长江在同组的知青母亲来看榜,才看得认真,发现梁长江居然是第一名! 原来,那张“光彩榜”将第一名写得特别大,下面的名字写得小,一切看榜的人都看小名字,疏忽了最上面的大字。梁长江终于把二踢脚的炮仗放上了天。 在1978年的高考中,梁长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渭南地域理工科的第二名!满分均为100分的试卷,梁长江各科成果为:数学91分、化学96分、物理99.5分、语文70多分、政治80多分。 9月的一天,梁长江正往地里送化肥,公社的通讯员送来一封信——正是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的一刻,梁长江心花怒放,忽然觉得人生才开端有意义,不再是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去学校报道,时间仅有一周,梁长江抓紧办妥了一切手续,换了粮票,还买了人生中第一块手表,劝诫自己上大学后要控制时间。 体检坎坷险些未过 猖獗喝醋只为降压 进入大学之前还有一个“坎儿”——体检。 说到体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与梁长江一同体检的很多男生都是高血压。从他们住的中央走到体检的中央要走二十里路,走过去浑身是汗,一量就是高血压。合理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人说喝醋能够降血压,梁长江与其他考生就跑到县城买了一瓶醋,端起来就往嘴里灌。体检时大家打着醋嗝,酸得不行,医生都觉得好笑,对知青们“手下留情”,体检测血压这关总算是过去了。 除了喝醋降血压的囧事,梁长江还记得一个有意义的小插曲:一位平常学习不太好知青参与高考,背不外数学、物理的公式,就拿蓝黑钢笔在自己腿上把公式写下。考试的时分是酷热的夏天,那位知青穿的是的确良的裤子,一出汗,公式全部被汗水晕开了,裤子也被弄上了墨水印。 测血压的关卡过了,下一个“难关”又来了。 小时分,梁长江的脊椎骨被摩托车撞过,摩托车从他腰上碾过,落下了缺陷。当体检时被查出来时,梁长江心里特别惧怕。医生讯问梁长江高考是第几名,他回答考了400多分,渭南地域理工科第二名,全省前十名左右,况且自己腰上的伤并不障碍这些年当知青扛麻袋,干活能够,上学却不行,这就说不通了。医生听罢,就给梁长江体检成果上写了过关。 进入大学前,梁长江自己钉了一个包装箱,把换洗衣服和棉被等生活用品发寄上海,就去报道了,满怀神往迎接行将开端的大学生活。 回想自己备战高考一路走来的进程,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固然累,但梁长江仍旧觉得肉体上是愉悦的,能够高考自身就是愉悦的事情。高考是这代人阅历过的最正轨的考试,考上大学的梁长江以为自己是侥幸的,高考就是一次重生。 为学英语突击单词进入大学人生理想终涅槃 进入同济大学时,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先生做发起时说:学土木的学生,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个专业不像“账房先生”似的在房子里工作,风吹不着,日晒不着。李国豪校长的话对梁长江等刚进校的大学生是一种启迪。 当年高考外语不计入总成果,对这门科目很陌生的梁长江只考了19分,为了改动这种局面,高考一终了他就去县城买了一本外语教材,自学外语。巧的是进校第一天就考了英语单词,随后分级。陕西地域不是特别注重外语,但上海不同,很注重外语,这就构成了层次差别很大。两周后,再次考英语,再分级,以最后一次考试的分级决议哪些学生进外语的快班、哪些学生进慢班。梁长江对自己的请求是一周必须背900个单词,他不分白天亮夜地背,在最后一次分级考试中恰恰过了快班的线。 当时梁长江所在的班级是高考分数在400分之上的“实验班”,中止教学上的实验。班上有30人左右,年龄最大的33岁,最小的只需15岁,年龄跨度较大,有一个现象是从上海考进来的本届生多,而外地考进来的基本上是年龄偏大的。这个班是结构工程专业,目的是为了培育工程学的尖子生。往常,这个班里的学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学科带头人、行业范畴的中流砥柱,可见这个班里学生素质十分高。 高考境遇今非昔比往常选择愈加多元 时过境迁,往常的高考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提及过去的大学生与往常大学生的区别时,梁长江以为,过去的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完成人生的理想,毕业由国度统一分配,而往常的大学生更理想,要思索干什么工作、能挣多少钱、能不能养家糊口……这就是时期。那个时期是经过高考来改动自己的命运,往常的高考曾经不是阳关道,不是必须走这条路才干改动人生。过去上大学是精英教育,往常是基础教育。 往常的社会愈加多元化、选择愈加多,正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经过技艺的学习、创业等方式都能够改动自己的出路。上大学曾经不显得像过去那样成为必不可少的、非得走的一个过程。假如说过去那代考生面对的是峡谷,往常这代人面对的则是平原,七十二行,只需做精,行行都是状元。 后记 采访完梁长江先生后,记者似乎随着他的思绪回到了四十年前,感遭到了那代青年人为改动命运、参与高考做出的努力。学习赋予他们的高兴,是其他物质不可比较的。四十年后,时期展开变更,只需努力,无论经过哪种途径,命运都会给我们最好的布置。 (文/新媒体中心记者 潘瑞雯 视频拍摄/西安新闻网记者刘旸) 置信每一个人都有关于高考的独家记忆,在这里我们真诚的向一切市民朋友们发出征集: 征集内容:无论是关于高考的一张老照片,还是当年高考的准考证,无论是当年的笔记,还是同窗们为你填写的同窗录,无论是一张小合影,还是一段高考往事,都是难能可贵的回想,均能够文字、图片的方式发给我们,我们将搜集起大家共同的回想,带你走进那段熟习的高考岁月。 征集日期:即日起 征集方式:点击原文链接,填写“征集表”即可。 编辑:唯手熟尔丨审核:荆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