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37 浪漫气度的 德式建筑 法桐疏影下的 复古窗棂 街头伫立的 铜色雕塑...... 这里是青岛的 馆陶路 初建于 1899年的馆陶路,总长度 一千余米,与上海路、宁波路、广东路等老街相交。由于交通方便,靠近胶海关、后海码头和大港火车站,德国驻胶澳市政当局将此规划为 “洋行区”,许多 外国驻青机构也开端在这里“安营扎寨”。 那时的馆陶路就像一位 意气勃发的少年,在青岛的 “洋行时期”里披荆斩棘。作为中山路北段的延伸部分,馆陶路演出着 四方洋行云集的熙攘现象,为旧时老城区的繁华荣光注入了厚积薄发的力气。 图 |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据记载,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包含日本正金银行、朝鲜银行、正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万国储蓄会等,因而具有 “青岛华尔街”的盛名。 作为青岛上世纪30年代的 经济和金融中心,馆陶路还影响着 整个华东地域的经济及 沿海地域的出口转口贸易,其实力和位置可见一斑。 图 | @王凌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往常的馆陶路虽已不复昔日的繁华,但那些见证了青岛百年沧桑的老建筑,就像一个个穿越历史的使者,它们携裹着流金淌银的前尘旧梦,展示着不可磨灭的老城风采。 馆陶路的建筑都颇有 异域风情,外形多取自当时盛行三角形山花、立柱和贴壁立柱等式样,各具特征,珍藏着 市北老城区百年的记忆。 青岛取引所旧址 这条街上最令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便是位于馆陶路22号的 青岛取引所旧址。面朝馆陶路,背靠胶济线,取引所始建于1920年,建筑面积18253平方米,由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历时5年建成,耗资不菲。 它曾经是 中国建筑体量最大的证券买卖所,地上三层,公开一层,立面结构中轴对称,主体为三层高的花岗石科林斯廊柱,顶端分列两座小塔楼, 新古典主义作风使整栋建筑看起来 恢弘大气却又不失 精巧。 取引所为日文汉字,为证券与物品买卖场所之意。青岛取引所为日本官办,1944年6月取引所宣布解散,终了了它短暂的证券买卖所生活。 往常的馆陶路22号经过修缮,被改造为一座 集博物馆、餐饮、影视基地等多维体验空间于一体的旅游新地标。 走进昔日的买卖大厅,似乎还能感遭到青岛商界与日商博弈的艰苦,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青岛取引所旧址又记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喧嚣呢? 馆陶路汽车站 1910年, 中国最早的汽车客运站——馆陶路汽车站在这里建成,并且开通了第一条公交线路——中央饭店至柳树台。 起初的汽车站没有任何标记,只是竖了一个用来候车的 牌子,后来乘车的旅客纷至沓来,才慢慢建造起简易的 候车亭,到1949年6月 正式成立长途汽车站,自此这里便成了当时青岛 最繁华的道路之一。 2015年9月10日我国首个以 道路交通为主题的专业性博物馆—— 道路交通博物馆竣工,这座由青岛百余年交通展开史浓缩成的博物馆,与馆陶路汽车站隔路相望,馆中从可贵的历史实物、照片到多媒体技术,应有尽有。 齐燕会馆 齐燕会馆是馆陶路上独一的 中式建筑,1902年,由山东黄县人傅炳昭、河北人朱杰分离成立,主要运营本市土产、杂货等,兼做金融产品买卖,由于秉承山东鲁商的优秀传统,尔后逐步展开成为青岛 经济实力最强、商号数量最多的同乡会馆。 1931年,华商为抗衡由日商控制的取引所,开端在齐燕会馆设立暂时市场中止买卖,固然这个暂时买卖所只在这里运营了短短几年,但也在一定水平上改动了日自己控制青岛物资买卖的局面。 百年前,青岛“华尔街”的恩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境,百年后,它又化身 德国风情街重回大众的视野,那些沿街的历史建筑也被新时期赋予了新的任务。 当我们带着拳拳盛意再次踏足这条沧桑的老街,触摸老建筑肌理所诠释的老城区历史,大约会再一次为 馆陶路的故事而动容。 往期回想 是谁打翻了调色盘,染透了市北的深秋 台东,沿途的景色是百年 漫山鎏金、层林尽染,是你与市北共度的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