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格”是 WWD 的一个周末系列,我们在这里将带你一起回顾 20 世纪以来种种经久不衰的服装设计风格——它们能从设计师的草稿走向 T 台进而成为人们衣橱中的“永久居民”,绝不仅仅是因为好看或好穿,而是因为其创意紧密连接着当时乃至现在都仍在进行中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创意思潮的每一次脉动。在这些服装设计里,你能看到的不仅是时尚,而是一个文明或剧烈或轻微但都值得被记录的变迁。本篇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期。 “老花”这个词,在普通人的词典里,指人在上了年纪之后视力退化的现象。但对于热爱时尚的人来说,它指的是 monogram——一种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母构成的装饰印花,这些字母往往取个人姓名或机构名称的首字母,以重叠、交织、铺排等设计手法拼成容易辨认的代号或标识。 有趣的是,“monogram”这个单词在英文中并没有“老”的含义,对应的中文词是“花押字”,怎么到时尚界就跟“老”如影随形了呢? 在时尚界,提到“老花”,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创始人之子 Georges Vuitton 在 1896 年创造了品牌专属的 monogram,它由四角星、菱形内包四角星、四瓣花和创始人的姓名首字母排列组合而成,被大面积地印在各款箱包上,直到今天。 Louis Vuitton 1896 年创造的 monogram 广泛应用在各款箱包上 一个历史超过 150 年的品牌推出一种装饰印花,流行百年仍未过时,反而成为品牌最具辨识度的设计元素,这或许正是 monogram 被称作“老花”的原因。 然而 Georges Vuitton 当初使用 monogram 根本不是出于设计上的考虑,而是为了打击盗版。他在这种装饰印花推出的次年便进行专利注册,确定品牌商标,既给了仿冒者重重一击,又使 Louis Vuitton 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可谓一箭双雕,在那个品牌意识淡薄的年代很有先见之明。 继 Louis Vuitton 之后,意大利奢侈品牌古驰 Gucci 在 1921 年创立之日起就取创始人 Guccio Gucci 的姓名首字母双 G 作为品牌 logo,并将双 G 以棋盘式的点线连接作为 monogram。接下来,法国奢侈品牌 Givenchy 在 1952 年创立时也以双 G 作为品牌 logo,并创作 monogram,虽与 Gucci 选用的字母相同,但前者圆润,后者方正,并不易混淆。Karl Lagerfeld 在 1965 年加入意大利奢侈品牌 Fendi,以“Fun Fur”(趣味皮草)重新定义品牌,并取双 F 创作 monogram。Marc Bohan 接替 Yves Saint Laurent 成为法国奢侈品牌 Dior 的创意总监之后,在 1967 年委托比利时弗兰德地区的纺织工坊制作了一种提花帆布,上面布满经过变形处理后的品牌名,Dior 的 oblique monogram 由此诞生…… Gucci、Givenchy、Fendi 及 Dior 的 monogram 图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经济势头昂扬向上、消费主义盛行之时,消费者对于 monogram 是喜闻乐见的。 “并不是人人都懂得读品牌的名称,正如我不会读中国人的名字一样,但 logo 却是人人都看得懂,才会如此重要。——Karl Lagerfeld” 这跟奢侈品的概念和定位有关,它在国际上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超出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据此定义,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须品,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所以对于那重叠着铺满产品外观的 monogram,与其从美学层面去寻找依据,倒不如当成一种身份符号来看待——这正是人们购买奢侈品的动机之一:炫耀自己的财富,彰显自己的地位。 Reed Krakoff 对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了如指掌。他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出任美国皮具品牌 Coach 的创意总监,以字母 C 创作 monogram,全力打造 Signature 系列。虽然在价格上仍不及奢侈品,蔻驰却成功树立了一个“唾手可得的奢侈品”形象,市场反响空前热烈。 Coach 的双 C monogram 小至钱夹,大至行李箱,奢侈品牌最爱把 monogram 印在箱包上。这类单品往往外观平整,材质并非珍贵的动物皮革,而是涂层帆布,用 monogram 来提升档确实是一种好办法,从设计上也说得过去。可若把 monogram 铺满时装,让穿着者如行走的广告牌般,是否会显得设计师太过敷衍了事?当然,这在一种情况下除外——品牌的目标客户是热爱嘻哈文化的潮青年。 20 世纪 70 年代,嘻哈文化从非裔美国人生活的贫民窟发源。面对帮派生活、种族主义和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黑人青年用说唱宣泄内心的苦闷,他们渴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于是戴上闪闪发光的金链子,还自发地把奢侈品牌的 monogram 放大,印在衣服上。这种对 logo 的使用亦是一种赤裸裸的侵权,在当时遭到不少品牌的抗议。 同样的狂热情形还出现在亚洲。在时尚行业浸淫多年的 Radha Chadha 和 Paul Husband 曾将亚洲人对奢侈品的崇拜形容为“名牌拜物教”,而 monogram 正如图腾般“神圣”,两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过去千百年来,亚洲维持着森严的社会等级,以出身、家族世袭地位、职业来严格地划分社会阶层;而现在,人们有了新的标准,那就是‘以财富论英雄’。人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出身,只要赚到足够的钱,就能成功上位,赢得尊重。” 2006 年,在时尚行业浸淫多年的 Radha Chadha 和 Paul Husband 联合创作《名牌至上:亚洲奢侈品狂热解密》(The Cult of the Luxury Brand Inside Asia's Love Affair With Luxury) 不过,monogram 并非无往而不胜。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经济下行之时,人们的“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行为会减少,比如在 2008 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热衷极简风格的设计师 Phoebe Philo 恰逢其时,在2009年加入法国奢侈品牌 Celine,没过多久就在全球掀起一股“性冷淡”(Normcore Style)之风。在这股风潮的席卷下,不少品牌开始反思自己对 monogram 的使用是否得当。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心理状态日趋成熟、审美能力日益提升,他们更加关注细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除了包袋上面明显的Logo,能够从款式和设计师上辨认出自谁家的时尚爱好者更胜一筹。从某些方面而言,这也保护了奢侈品的排他性和神秘感。”2011年,一篇题为《NO Logo!》的文章刊登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文中时尚买手 Sarah Rutson 的见解值得一听。 最近两年,monogram 呈回潮之势,这不是单纯的时尚轮转,奢侈品牌在背后出力颇多。 一方面,为争夺千禧一代乃至 Z 世代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品牌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上年轻化的道路,不遗余力地讨巧卖乖,积极融入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嘻哈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 Nicki Minaj 和 Cardi B 等明星穿着满身 monogram 的 Fendi 招摇过市之时,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为之疯狂,这次这些炙手可热的饶舌歌手身上穿的可全是正品。 2018 年 Nicki Minaj 单曲《Chun-li》封面 而另一方面,大面积使用 monogram 也是奢侈品牌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手段。 同 Louis Vuitton 一样历史悠久的英国奢侈品牌 Burberry 也投身这股潮流之中:设计师 Riccardo Tisci 在 2018 年加入 Burberry 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革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动莫过于请英国平面设计师 Peter Saville 来操刀品牌的首个 monogram。 “新的标志字体变化非常大,新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的传统有了一定的冲击,暗示了 Burberry 在 21 世纪可能是什么样子的文化坐标。”对于这个取品牌创始人 Thomas Burberry 姓名首字母交织构成的 monogram,Peter Saville 乐观地表示。 Burberry 发布专属标识印花系列 全新广告大片由新生代国际超模贺聪演绎 不论你愿不愿意穿得像一块移动的广告牌,Burberry 全新的 monogram 反正是相继占领了上海、香港、纽约、伦敦、首尔等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里最醒目的广告位,“专属标识王国”限时精品店也在世界各地巡回——或许 Burberry 真能凭借此举赢得 Z 世代,创造新的辉煌。毕竟,monogram 从来就没有“老”的含义。 》撰文 梁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