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丰2月7日音讯(记者胡斐)离地4.3米,飞行速度每秒1.5米,空载悬停时间2分钟……黄俊操作着一架植保无人机飞进家门口的田里,螺旋翻转,嗡嗡作响。日前,记者跟随黄俊的步伐,亲身感受了新农人的“黑科技”。“眼下,正是备耕的时分,往常试飞好机器,给春耕做准备。”黄俊熟练地操作着手柄,说话间无人机曾经顺利落地。 黄俊正在确认数据,调试植保无人机(央广网发 刘阳春 摄) 家住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柏树芜村的黄俊是左近的种植大户,他和哥哥黄名峰流转运营着1200多亩地。往常,他在村里成立了黄俊农民专业协作社,为左近村民提供机械化效劳。 走进黄俊农民专业协作社,院里最抢眼的就是各式机器。微耕机、插秧机、大型旋耕机、拖拉机等划一摆放,还有3架农用植保无人机……“我们这里大小农机一共有23台,你看这台植保无人机,能飞播还能喷洒农药。”说起这些农机,黄俊一五一十。 在信丰县嘉定镇柏树芫村,黄俊正在给旋耕机打黄油(央广网发 刘阳春 摄) 3年前,随着承包的水田越来越多,插秧收获、水稻病虫害管理、施肥等问题让兄弟俩不由忧虑,接触植保无人机后发现可操作性强,便逐步萌发了当飞手的想法,兄弟俩一拍即合,参与了无人机操作培训,成了名不虚传的飞手。 “过去种田在地上,往常种地在天上。”黄俊回想起以前,费时费力还省心,往常是省工省时还省力。“一台无人机是人工作业效率的50倍,我们农民也用上了‘黑科技’!” 在信丰县嘉定镇柏树芫村,种植大户黄俊正在试飞植保无人机(央广网发 刘阳春 摄) 一边说着话,黄俊一边给旋耕机打黄油,“趁往常把农机都检修一遍,这可是我们农民的‘战友’。”他探出头笑着说,“我们又新添置了6台插秧机,1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2架无人机。” 试飞无人机,检修大小农机,采购新机器……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的实施,协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置办农机具的数量、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依托机械化提质增效成为了种植户的普遍共识。 “今年开春,信丰县农机站拟出农机置办补贴县补政策,在国补的基础上叠加20%县级累加补贴,指导农机专业协作社检验检修农机,组织人员科技下乡,增强农民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农业消费综合机械化率抵达了78.27%,为备战春耕做足准备。”县农业乡村局农机站站长曾宪裕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