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当然有戏”自制 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上周五圆满首演,这部万众期待的音乐剧终于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这部顶着 王尔德“唯美主义”光环的改编作品自官宣起就受到了众人的猜想,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呈现王尔德小说中的 玲珑世界?他笔下流淌的 华丽词藻又如何依靠视觉呈现? 投影纱幕升起,舞台大幕拉开,剧目名字如一缕青烟消散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舞台上。 极简几何结构的舞美和 黑白素描风格的多媒体设计令全场观众呼吸同频。不依靠繁复华丽的舞美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交出了极具创意与视觉冲击力的答卷。在导演周可的执导下,音乐剧重新挖掘19世纪唯美主义的文学底蕴, 以绘画的“素描”与“蓝图”为灵感,以现代视角解构唯美主义巅峰之作。 舞美场景剧照 本篇专访我们将采访 舞美设计 沈力、 多媒体设计 王梓楠,回顾《道林格雷的画像》视觉创作的旅程。 如何确定演出的视觉创作基调?如何解构王尔德的精神世界?如何协调舞美和多媒体的复杂工作?还有更多海量舞美场景照和多媒体设计稿首次曝光。 Q:舞美设计的灵感来源?如何描绘王尔德的世界? 沈力:我们这次舞美设计的基础框架是4组、16道景片,等于使用16副画框组成了完整的骨干,再添上“多媒体”这样的血肉。我会先进行基础设计,导演跟我有一个确认,看多媒体怎么用,之后才可以完全定稿,才会有现在这样的灰白色的整个的 看似是镜框式的一个舞台。 因为我跟导演周可合作太多年,太了解彼此了,我们有一天从下午2点忙到晚上1点,就把所有的舞美设计大纲和调度、基本框架都解决了。 多媒体设计梓楠跟我们是一块同步进行工作的,在我们给定结构框架以后,比如出每一场的分场稿,他根据每场界定的大概的格局,然后提给我们和导演,最后确定大概的风格。 道林格雷的阁楼-舞美设计图 &多媒体剧照 Q:跟多媒体配合的时候,有哪些冲突,哪些出人意料效果特别好的地方? 沈力:在前期设计里已经避免大多数避免了这样的问题。最多比如说在影像投射的时候,我们的位置比例有一些可能要现场调整。比如移动的侧幕可能会有更好的位置,导演可能调了某个演员的进出调度,那我们都可以跟着变。 Q:剧中“戏中戏”的剧情,使用了手绘幕布,又在舞台上用景片展现了一个最为传统的镜框舞台剧院,在设计中如何体现了创新和传承? 沈力:主要是霍本剧院这场用了偏传统的布景。因为在我们剧中有一个台中台,有一个镜框式舞台的“戏中戏”,这样对多媒体的使用可能有一些限制,演员在里面会被平面化,但我们想让它是立体的。所以说可能用偏传统的手绘布景的方式会好。这种形式现在在舞台上非常少,因为成本非常高,有能力做这样大型手绘幕布的老师傅数量也很少,这样做反而是对我们自己是一种考验。 霍本剧院-舞美设计图 & 舞美剧照 还有这次景片会移动,投影形成的柱子、树等等,演员是真实可以在后面里面穿行的,如果用LED屏 就没有办法。如果没有这些移动的景片,投影可能只是一个完整的画面,演员是进不去的。这个会加强景深感,还有营造空间氛围感。 Q:一开始会担心纯素描会太单调吗? 沈力:不会,要不然就不这么做了。这个风格在我看来, 因为多媒体有梓楠的一些试验在里边,大家合作肯定会有一些(磨合)过程,互相搭着楼梯往上爬那种感觉,其实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有很多场景画面是在大框架的基础上,现场我们跟导演、多媒体,包括跟灯光一起试出各种效果,可能会比原来想象中做的预案更丰富。 舞台剧照 Q:画框和绘画作为原著小说的核心元素,在舞美设计中有怎样的巧思? 沈力:“道林格雷的画像”这幅画可能在每个观众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喜好不同,理解就会不同。 我始终希望“道林格雷的画像”这个画像是留存在每个观众心中的,所以这个画布一定是白色的,一定是空的。因此我们用了很多空画框,就是在投影幕前面的那些十字形的结构,每一个都是有画框边的空画框。不需要表达那么明确,让观众可以自己去联想。 Q:创作中您最喜欢的场景是哪一个? 沈力:我都挺喜欢的 。我们在设计每一个场景的时候都很硬性。当然因为剧院场景做了很多手绘的东西,所以会觉得它很重要。最后的阁楼也很好。包括海德公园的桥,这个也是实体的。不同场景都会有不同的效果。 舞台剧照 Q:推荐一个你在剧院中观赏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最佳座位吧? 沈力:可能每个戏的最佳座位都是中间位置,但是这个戏可能不是, 其实坐在侧面的话会有一些惊喜。比如我们利用了沙漠跟幕布,会叠层使用,影像它在穿过沙的时候,到后面的幕布上会有叠影,像全息效果。 Q:多媒体这边大概设计了多少幅手绘稿? 王梓楠: 大概四版左右,每一版可能出过十到十五张左右。最后可能用到的大概会有个几十张这样。 Q:这个素描的风格是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吗? 王梓楠:一开始也尝试了比较多的其他的风格 , 最后才定下来的这种纯素描的风格,觉得还是这种素描感、手绘感比较强的,效果会好一些。 素描风格参考画作 舞美剧照 Q:最后选择用纯素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梓楠:第一是我们的服装上其实也是有这种素描感的,包括服装的头饰、整体的人物造型。 以及舞美设计上,像每一块方形的布景都是一张画布,再加上很多画框、画布的设计和肌理。舞美配合上人物的素描感的形象,整体上设计手绘素描感的场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素描风格参考画作 Q:“巴兹尔的画室”“道林的阁楼”还原了很多维多利亚时期的贵族场景,在用纯素描创作时有没有借鉴过一些绘画作品? 王梓楠: 我有看一些比如维多利亚时期的室外风景画。以及这个剧的多媒体有非常多的室内景, 所以会参考一些那个时候的史料照片,包括一些当时的画作。 圣依纳教堂外景 舞美场景照 印象比较深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拉菲尔的雅典学院,比如这张画的构图和排列方式。那张画有一个大型的圆拱结构作为画的最前景,中间是人物,后面是一些建筑的透视和圆顶圆拱,还有一些欧式的垭口结构。 对这种排列方式借鉴比较多,像我们的有很多的室内场景,两侧的柱子、上方的屋顶都是这样的排列。 拉斐尔《雅典学院》 卡巴内尔 《堕落天使》 Q:在剧目修改过程中有哪个设计是最后没有用到的吗,有没有一些遗憾的地方? 王梓楠:会有一些调整和修改,但基本上都有用到。算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吧。最开始“道林格雷的阁楼”场景,一开始用的是圆拱门和柱形的结构交错,但可能场景偏宏大感,阁楼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所以改到了布兰登夫人的宅邸场景里。 Q:布兰登夫人的宅邸、舞会是不是本次工作量最大的场景设计? 王梓楠:这个还好,因为它不是完全的室内,有一点室外的元素在,是一个比较偏宏大型的社交场景。多媒体会比较擅长于做室外的一些东西。 牛津俱乐部 - 多媒体设计效果图、舞台剧照 Q:多媒体和舞美的工作是如何密集配合的? 王梓楠: 舞美沈力老师那边快完成了每一场的的框架结构,我这边再开始确定下来。像画框的移动和各种排列组合方式等全部确定之后,我这边再针对每个场景相对细致地开始设计,比如哪里需要突出表现,哪里稍微虚化一点等等。 Q:道林格雷这张画像,以及画像从美变到邪恶跟衰败的变化,也是您这边设计的吗?当时是基于什么考量,最后选择了这种呈现方式呢? 王梓楠:这个画的基础元素是由道具老师、舞美老师以及导演,共同参与设计的。 涉及到多媒体主要是画像的变化这方面。画像最后看起来会像是一些颜料和烟雾在流淌的感觉。从文字上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变成的越来越丑陋、吓人的过程。 但在多媒体上我把它的变化处理得可能不是真的很骇人,而是变得越来越“不像人”的这样一个过程。 Q:这次的投影介质有纱还有画框,应该是有四到五层对吗?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哪些部分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景深感和场景的变化? 王梓楠:对,大概是四层,再加上本身一些不透明的结构差不多有五层。 我觉得这些是比较能穿透、增强画面和多媒体的纵深感和整体空间感的一个设计。其实我会很喜欢这种在介质上投一些东西,是利于我发挥的。 霍本剧院化妆间-多媒体设计图 Q:最后您会有什么类似彩蛋的设计细节可以分享,给到二刷三刷的观众们去发现吗? 王梓楠:其实还有一些算是亮点的地方, 比如舞美沈力老师那边有一些像是热转印做的3d感的部分,像霍本剧院的台口,还有霍本化妆间红色幕布。这两个场景本身带有自己的固有颜色,会有一种手绘的3d立体感。 投影可以去加强它的立体感,效果会很好。 剧照摄影师 尹雪峰 王犁 多媒体剧照摄影 王梓楠 文字整理 吴楚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