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政策是引导、鼓舞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政府措施和行为,是提升国度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支撑条件。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度不时丰厚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以政策为重要伎俩的创新环境竞争日趋猛烈。变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展开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展开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事业展开进入快车道。针对不同展开阶段的科技展开与变革任务,我国不时制定和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并推进一些卓有成效、成熟稳定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法规,完成“变革举措—政策措施-法律法规”螺旋上升。本文在回想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树立停顿和效果的基础之上,剖析了未来科技创新政策新请求,讨论了未来政策方向。 01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树立主要停顿与效果 变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变革盘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和经济分离的主线持续推进,不时增强科技对社会展开、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和国度保险等范畴的支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度展开全局的中心位置,鼎力实施创新驱动展开战略,持续推进科技体制变革,科技制度主体架构曾经确立,变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展开的格局已基本构成。 随同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和科技体制变革的推进,我国逐步构成了强化要素、增强主体、优化机制、提升产业、集聚区域、完善环境、扩展开放、构成反响的科技创新政策展开途径,政策措施持续迭代完善,目前曾经基本构成了掩盖全面、门类齐全、工具多元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见图1)。政策体系的重点停顿和效果主要体往常以下几个方面。 1.1 盘绕创新链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和优化规划,推进科技创新才干快速提升 创新要素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普通而言主要是投入到科技创新的人、财、物。创新要素的有序组织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时展开,科技创新活动从早期少数精英的“象牙塔式”个人探求,逐步演化成需求调动大量资源的社会协作活动,对创新要素数量和质量的请求越来越高。变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当长时期存在人才队伍不强、科技经费缺乏、科研设备落后的问题,推进要素总量增长和结构规划优化不时都是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在人才队伍方面,经过扩展高等教育范围、支持留学培育、引进海外人才三措并举,同时不时变革人才展开的体制机制,实行以增加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持续加大人才鼓舞,逐步树立了一支范围庞大、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2017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抵达870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934万人。 在经费投入方面,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坚持高速增长,2013年初次跃居世界第二,2019年达2.21万亿元(见图2),研发投入强度达2.23%,已超欧盟的平均水平(2.03%),快速增长的科技投入为完成创新驱动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科技基础设备方面,盘绕不同时期国度科技展开战略需求,持续推进国度科技基础设备战争台树立。近些年,依照分类管理、优化规划的准绳,构成三类国度科技创新基地: 一是科学与工程研讨类,主要展开严重科学前沿和科技任务及大科学工程,展开战略前沿和基础综合类科技活动,主要包含国度实验室和国度重点实验室。 二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主要面向经济社会展开的需求,展开关键共性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讨及产业化,主要为国度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讨中心、临床医学研讨中心等。 三是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类,面向发现自然规律、野外观测等科学研讨,提供基础科研支撑和科技资源共享效劳,主要为科技资源共享效劳平台、野外科学观测研讨站等。 持续高速增长的创新要素投入带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才干持续提升,推进我国创新才干不时攀升。我国综合创新才干显著提升,2019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接近60%;依据世界学问产权组织(WIPO)《全球创新指数》,2019年我国排名世界第14位,是独一跻身前15位的展开中国度。 1.2 实施契合国际规则、掩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政策,有效激起企业创新内生生机 企业是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转变为经济价值和理想消费力的关键载体。长期以来,我国不时把促进企业增强创新才干作为重要政策议题,鼓舞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盘绕企业在不同展开阶段的创新活动规律和政策需求,不时中止政策探求和优化,构成了掩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树立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加速器,展开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培育。2018年,我国各类孵化机构共计1.1万家,效劳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57万家。对天使投资和科技型创业投资实行税收减免,引导风险资本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展开。2018年,我国创业投资管理资本总额近9000亿元,进入世界前列。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舞成熟期科技企业展开高水平研发和创新。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额超1900亿元。对一切类型企业实施普惠性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并不时优化政策、简化流程、进步力度,激起企业研发和创新热情。目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抵达75%。2008年以来,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减免的税额以年均超30%的速度增长,2018年减免企业税额达2794亿元,已成为我国企业减税降费的亮点(见图3)。 1.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对经济展开的支撑力 科技成果转化不只关系到科技能否能够真正融入经济树立主战场,也关系到不同创新主体创新才干的进步。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理想消费力,我国持续中止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与优化,以科技成果的放权为基础,以强化成果转化的鼓舞为中心,努力于处置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问题和市场与效劳体系问题。全国人大2015年完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国务院2016年制定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则》,并在当年部署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行动,构成了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性法规政策保障。 盘绕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构成了一批真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包含变革职务科技成果产权管理制度、加大对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奖励力度、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树立成果转化指导决策双免责机制、实施股权鼓舞和技术成果入股递延征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享用减半计税、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与分红鼓舞等,带动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全国技术买卖市场高速展开,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2019年成交额超2.2万亿元。科研人员创新发明热情极大激起,涌现出一大批超亿元的成果转化案例。 1.4 盘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营造良好产业创重生态 产业创新政策是引导、促进和规范产业研发和创新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国际通行的,各国盘绕高新技术产业都制定了创新政策。好比,德国先后于2006、2010、2014、2018年发布了4版《高技术战略》。需求留意的是,不同产业创新规律不尽相同,好比供给商主导的产业、范围经济产业、专业供给商产业、基于科学的产业等,在创新方式、要素配置、政策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别。产业创新政策就是要因产施策,深化研讨不同产业的创新展开规律,充沛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创新中的决议性作用,同时也要针对性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以弥补市场失灵。 总体来看,我国产业创新政策着重增加创新链前端的科技供给以及增强创新链后端的技术规范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在市场竞争环节坚持“竞争中性”准绳,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让创新才干强的企业自己“冒出来”。如,在新能源汽车范畴,我国构成从技术研发、产业规范、试点示范到市场推行的国际通行政策链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展开发明了良好创重生态。技术研发方面,着重支持展开竞争前技术研讨与开发;产业规范方面,鼓舞和支持国内外企业共同研讨制定行业技术规范;产业化示范方面,展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行示范;基础设备方面,鼎力增强充电网络和设备树立;市场培育方面,实施节能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电动车置办补贴等鼓舞措施。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百万,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销市场。 1.5 坚持重点突破、协同推进,打造区域创新“雁阵”格局 创新活动在天文散布上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创新区域集聚趋向越来越突出,越是学问密集型经济,这种集聚趋向越显著。我国不时高度注重调动中央创新积极性,打造各具特征的区域创渎体系。依据不同地域的资源天赋和展开定位,不时完善区域创新展开机制,充沛发挥创新高地辐射带动作用。 树立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引领才干的科技创新高峰。推进国度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度高新区高质量展开,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和资源配置,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2018年,169家国度高新区贡献了全国超越40%的发明专利受权量、超越1/3的新产品收入。全面创新变革实验区构成了3批共计56条阅历向全国复制推行。鼎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战略性区域创新协同,经过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产业联动等方式推进构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1.6 鼎力增强学问产权维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 维护学问产权就是维护创新创业。加大学问产权维护力度,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变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位一体持续推进学问产权维护体系的展开与完善,不时加大学问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全社会尊重和维护学问产权的认识大幅提升。 在立法方面,修订《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推进学问产权法律体系不时完善。在司法方面,加快推进学问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两法衔接”,设立学问产权法院(全世界仅10多个国度树立了特地法院)。2018年10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发明专利、适用新型专利、软件等学问产权案件二审权上移至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裁判尺度。在执法方面,不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展开学问产权维护专项行动,探求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学问产权违法成本显著提升。 1.7 增强科研诚信体系树立,发扬科学肉体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我国不时高度注重科研诚信树立工作,积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鼓舞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近些年,我国出台了科技评价制度变革、增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等一系列文件,强化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树立了跨部门分离惩戒机制,严肃查处科研违规行为,科研诚信机制的震慑作用初步显现。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稿事情中,我国全面查处了107篇论文撤稿事情,相关义务人遭到相应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向社会发布。另外,树立掩盖全国的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每年两次对科研不端行为信息中止汇集。 1.8 坚持国际科技交流协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化,创新要素和资源跨国活动越发生动。完成全方位的科技开放与交流协作,是我国创新展开的内在请求。我国科技范畴坚持“引进来”和“走进来”并举,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目前,深化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协作,与160多个国度树立科技协作关系,参与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协作组织,树立了与欧盟、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创新对话机制。近些年,我国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增强我国大科学设备向国际开放共享(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另外,实施外国人才工作答应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完善绿卡制度,开辟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绿色通道”。 总体来看,变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不时展开完善,政策范围从科研范畴逐步扩展至经济、社会、保险等各相关范畴,政策着力点从注重研发管理转向增强创新效劳,政策惠及面从科研机构逐步扩展到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显著增强。 02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树立面临的形势与请求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树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完成高质量展开的关键阶段。当前,迫切需求立足于新时期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研判新一轮科技反动带来的科技创新规律变更,增强趋向剖析和前瞻谋划,掌握新时期科技创新政策的展开方向。 2.1 跻身创新型国度前列和树立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的请求进步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完成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提升,但对标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的,我国科技创新才干和环境仍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讨单薄、严重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技术“卡脖子”等问题较为突出。这请求科技政策的着力点愈加注重创新链前端,在资源配置、项目组织实施、科技评价等方面愈加注重质量和绩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从量的积聚向质的提升转变,大幅增强基础研讨和原始创新才干,鼓舞各类创新主体产生更多高质量成果。 2.2 新一轮科技反动和产业改造加速孕育请求科技创新政策更具预见性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加速展开和应用,对就业结构、伦理道德、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关于新技术的管理都处于探求状态,谁也没有成熟阅历,政策管理进入“无人区”,这请求紧跟科技展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创新活动及其影响的前瞻性研讨和政策贮藏,加快探求顺应新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方式,成为新政策、新做法的设计师和策源者,进步预见式管理才干和水平,在持续推进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同时,守好保险和伦理的底线。 2.3 创新组织形态的变更请求科技创新政策更具容纳性 当今,基础研讨、应用研讨到产业化的界线越来越含糊,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活动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创新活动越来越从少数精英的“小众创新”向全社会参与的“大众创新”转变,集中式组织化研发同散布式网络化研发并存,科研活动的数字化转型日益加深。这请求政策对象上要有更宽广的视野,要愈加关注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政策需求,激起全社会的创新发明积极性。 2.4 全球创新协作的展开趋向请求科技创新政策更具开放性 固然近些年,国际科技创新协作遭到诸多不肯定要素的冲击,但是开放与协作仍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的主流和基本特征,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创新链、供给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据统计,全球研发费用排名前1000的企业中,94%的企业均有国际范围内的研发协作。树立世界科技强国,要愈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完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 03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若干思索 面向未来,要坚持目的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化科技体制变革,积极展开制度和政策创新,持续优化政策体系,营造创新友好的制度和生态环境。 一是增强基础研讨和原始创新。加大对基础研讨的支持力度,稳步进步基础研讨投入比重。加快构成基础研讨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政策环境,鼓舞中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公益组织等加大基础研讨投入。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支持和规划,树立非共识项目和推翻性技术的支持机制。加快树立国度实验室,增强科技基础设备开放共享。 二是深化科技评价变革。加快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优化科研生态环境,激起科技创新生机。关于项目评审,应坚持“该怎样干,就怎样评”准绳,依据不同项目类型设置不同评审程序和方式。关于人才评价,应坚持“干什么,评什么”“谁用谁评”的准绳,推行人才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价制度,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简单量化评价倾向。关于机构评价,应采用“定位是什么,就评什么”的准绳,确立章程在机构评价中的基准作用,分类树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树立中长期评价周期,强化评价评价结果的应用。 三是愈加注重激起人的积极性。完恶人才展开机制,充沛释放科研人员内在驱动力和客观能动性,完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变革科技人才培育与支持方式,增强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展开创新创意创业教育,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的支持,加大高技艺人才培育力度。实施愈加灵活的引才用才政策,树立高水平研发平台,用环境感动人才,用平台吸收人才。实行愈加有效的创新人才鼓舞政策,强化学问价值的收入分配导向。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才干。创新对新兴技术产业的监管机制,构成审慎监管的监管方式。适时展开新兴技术范畴的立法,引导和规范新兴产业展开。完善政策风险评价、政策实施、政策绩效评价的机制和措施,进一步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健全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的检查和监视机制,增强科研作风和学风树立,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五是推进完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的开放融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协作处置全球气候变更、能源保险、严重疾病等人类社会共同面临严重应战的科学问题。增强创新政策务实对话,促进政策相互了解与信任。 六是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深化推进科技范畴“放管服”变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创新效劳,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方式的准入机制和管理,废弃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方式展开的分歧理准入障碍。进一步加大学问产权维护力度,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最后,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加速演进,战略机遇微风险应战并存,新形势对我国创新政策的前瞻性、顺应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请求。面向未来,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的理论和措施研讨,构建专业化政策数据库,丰厚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强化科技创新政策研讨队伍培育,鼎力增强专业化高水平科技智库树立,不时强化对科技创新政策决策的聪慧支撑。 参考文献:略 作者:贺德方、周华东、陈涛,科技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思派,原载于《科研管理》2020年第41卷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