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位于昆山市西南隅,古镇依水而建,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因而得名锦溪。二千多年历史文化蕴积所凸现的水乡神韵,宛若一幅无动于衷的绝妙画卷吸收着无数游客。 相比其它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锦溪坐拥五保湖,景色更为大气。上图中的古莲桥位于五保湖中央,亭子是古典的飞檐外型,连着长长的廊桥,行走在桥上,扑面而来带着荷叶幽香的微风,令游人流连于此,迟迟忘返。 姿势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当年宋徽宗下令从太湖底下打捞这些千年太湖石的过程中劳民伤财,引发起义不时,成为压倒大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传南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在此病故,孝宗在古莲桥右边设立禅院为陈妃诵经超度。后又命众僧在寺院东侧挖池种荷,始称莲花寺。 打算逃票的同窗留意了,古镇最著名两个景点莲花寺和古莲桥都需求重新检票。 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 春风拂拂柳依依,无数莺声燕语时,红杏碧桃花烂漫,长堤曲巷水流漓,这是明人高启笔下描画的锦溪春景。 过雨黄花千蕊发,经霜紫蟹两螯肥。秋溪更待澄如练,击楫中流缓缓归。唐伯虎的教员沈周在锦溪泼墨挥毫留下了千古名作《大闸蟹郭索图》,不外也有吃蟹吃成悲剧的,这个我们等下再讲。 水从窗前过,头枕河而眠。远处的周公桥始建于明万历9年(公元1581年),至清乾隆4年捐资重修。 溥济桥俗称陈家桥,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明天启三年重修。 远在新石器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发明了绚烂的石雕文化。猪食槽普通为长方外形。内外皆为凹凸有序的凿孔,四壁与底面成斜角结构,整个盛器外观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却呈现出厚实沉稳的文化底蕴,透射出强劲的工艺水准。又由于形似聚宝盆,深受珍藏喜好者的喜欢。 青石板大街里古老的民居和寓居其中的乡民给人亲切自然的觉得。与相邻的周庄相比,开发较晚的锦溪依然坚持着憨厚的江南水乡风貌。 相传南宋的宋孝宗宠妃陈妃由于大闸蟹吃撑了在锦溪病重故世,风水先生在五保湖中一处躲藏在浅水层的独圩墩发现了龙穴,倡议将陈妃的棺材葬在水里可保社稷保险江山昌盛。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论五保湖水位升高或降落,陈妃墓也会随之起伏,从未被水淹过。 反而湖中的船只却不会随湖水起伏,随时都可能漂浮。关于北纬30度左近为何会呈现如此多严重违背科学常识的怪异现象?它们是偶尔的巧合还是有某种内在的联络,往常还是未解之谜。 著名作家沈从文将锦溪喻为“睡梦中的少女”,冯英子称她“浓妆淡抹总相宜”,刘海粟赞她是“江南之最”。 |